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最多,一般认为白色念珠菌是酵母菌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人体机会致病菌[1].随着临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本文分析1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并探讨其临床规律。材料和方法一、诊断标准:在免疫受损疾病基础上,原有肺部感染症状加重,采3%过氧化氢溶液漱口后咯出或直接自气管切开吸取痰标本,接种于沙保氏葡萄糖培养基,连续3次以上培养出白色念珠菌可确诊。并在细菌学检查或治疗反应中,排除了其他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单独感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肺部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肺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所引起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为机会性真菌感染中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4.
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对白念珠菌分型方法及基因分型在真菌性皮肤病领域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指出基因分型是白念珠茵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的目的和意义白色念珠菌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 芽孢菌纲 隐球酵母目 隐球酵母科 念珠菌属 ,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 ,在皮肤、口腔、肠道、肛门中均可分离 ,属于机会性致病菌。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肿瘤患者普遍接受放、化疗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增多 ,以白色念珠菌为代表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发病率显著增高 ,寻找快速、准确的分型方法鉴定致病菌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白色念珠菌分型系统有 2大类 ,即基因分型( genotype)和表型分型 ( phenotype)。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的目的在于 :①追踪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传染源 ,明确传播途径 ,防止爆发流行 ;②确定同一患者反复感染是源于复发或再感染 ;③明确某一菌株是否与某种临床表现相关 ,从而发现其独特的致病机制 ;④了解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除与宿主全身或局部易感因素有关外 ,其本身因素即遗传型是否与感染有关 ,是否存在易感菌株或易感基因 ,了解产生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的分子机制 ,并为开发新型...  相似文献   

5.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粘膜的正常菌群,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皮肤感染、指甲感染虚弱患者严重的全身感染等,随着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念珠菌的发病率列居第一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真菌学界的重视。本文就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现状及实验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杜瑛媛  倪侃翔 《嘉兴医学》2000,16(2):104-104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71株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调查引起感染的致病菌种。方法:按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71株酵母样真菌分为7种,包括白色念珠菌42株,热带念珠菌12株,近平滑念珠菌8株,克柔氏念珠菌4株,土生念珠菌3株,皱折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各1株。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多。患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均易增加酵母样真菌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7.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白色念珠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颇为常见的问题。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41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临床上由于广泛、大量使用抗菌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结果,并发念珠菌感染的病例显著增加,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念珠菌属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然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及高里氏念珠菌偶也致病。因此,致病性念珠菌的快速鉴别,对诊断和治疗上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实验室用作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方法颇多,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宝水 《微创医学》2002,21(2):205-206
Ⅳ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和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不当,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的真菌成为致病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成为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诊治Ⅳ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4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秀红  付萍  邓丹琪 《医学综述》2008,14(23):3574-3576
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宿主对白念珠菌的识别和免疫应答是其免疫系统与白念珠菌相互作用的结果。树突状细胞在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CD4+T细胞向不同类型的Th细胞分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最终影响白念珠菌感染的结局。本文对白色念珠菌的易感性、免疫应答机制及树突状细胞与白念珠菌的联系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白念珠菌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98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治愈率为80.6%,显效率13.26%,好转率为2.04%。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制霉菌素和氟康唑可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3.
柴芳  周祥富  娄艳 《海南医学》2016,(9):1537-1538
近平滑念珠菌是人类皮肤表面的一种正常共生菌,属于念珠菌属,为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念珠菌血症、心内膜炎、腹膜炎、脑膜炎等的感染.近年来[1],在美洲、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由近平滑念珠菌引起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占念珠菌血症的8%~10%,仅次于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翟传岭 《中原医刊》2009,(19):70-71
Ⅳ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和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用抗生素、激素、抗结核药物不当,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的真菌成为致病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成为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996年2月至2006年8月诊治Ⅳ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82例,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普外科住院患者合并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普外科病房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诊断深部念珠菌感染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患者各种标本共培养出132株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49.2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30.30%)和光滑念珠菌(12.88%)。13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3.94%,其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为100%。93例深部念珠菌感染患者所患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急性重症胰腺炎和化脓性胆管炎。结论普外科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咽痛患者发作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干预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鼻咽癌患者治疗的连续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74例鼻咽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中,29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口咽部为重,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与放疗剂量相关,与肿瘤治疗方式相关.结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后半程易发生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易感人群,因此受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结核的免疫属于传染性免疫,也属于IV型超敏反应.IV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及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不当,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真菌的感染增加,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现笔者对2006年1~12月诊治的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最近几年,由于氟康唑的预防性应用,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所下降,而非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感染上升。我们在此报告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诊治经过如下。  相似文献   

20.
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和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之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不当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条件致病的真菌成为致病菌 ,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 ,成为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我院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诊治 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 41例 ,现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1例继发型肺结核均按 1 998年全国结核病诊断标准 [1]。白色念珠菌感染确诊标准 [2 ] :从深部咳出的痰连续 3次直接光镜检查到菌丝和芽孢 ,且培养得到同一种的白色念珠菌。男 3 4例 ,女 7例 ,年龄 44~ 81岁 ,平均 6 6 .7岁 ,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