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尿液培养中念珠菌菌群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探讨泌尿系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 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临床患者尿液培养为念珠菌的实验室资料,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包含非重复分离菌株28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120株(41.96%),光滑念珠菌74株 (25.87%),热带念珠菌72株(25.17%),以及近平滑念珠菌11株(3.85%).最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共 60株(20.98%).白色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多见于女性.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为100.00%,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泌尿系念珠菌感染多见于重症患者,白色念珠菌最常见 ,非白色念珠菌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白色念珠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颇为常见的问题。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41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HIV阳性者唾液sIgA与白色念珠菌黏附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IV阳性者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原因。方法:以HIV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HIV阴性者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者唾液中sIgA含量,用体外黏附方法测定其唾液中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对颊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并观察唾液sIgA水平对白色念珠菌黏附颊黏膜上皮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HIV阳性者唾液sIgA水平明显低于HIV阴性者唾液sIgA水平(P<0.01);白色念珠菌黏附颊黏膜上皮细胞能力在HIV阳性组唾液中高于在HIV阴性者唾液中的能力(P<0.05);随着HIV阳性者唾液sIgA含量降低,白色念珠菌黏附能力明显增高,呈负相关(r=-0.971)。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对颊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V阳性者易感染白色念珠菌与唾液sIgA水平密切相关,唾液sIgA水平下降是HIV阳性者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原因之一,与白色念珠菌菌株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4.
念珠菌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忠奎  陈平  陈德宇 《医学综述》2004,10(5):299-301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口腔、肠道、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本菌,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50%。近20年来,白色念珠菌在临床真菌感染中已跃居第1位,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临床表现,如在白血病患者发生的慢性念珠菌病综合征(肝脾念珠菌病)。目前,白色念珠菌已成为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源菌之一。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  相似文献   

5.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98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治愈率为80.6%,显效率13.26%,好转率为2.04%。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制霉菌素和氟康唑可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6.
平板色素环法快速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快速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方法。将临床标本直接接种于白色念珠菌生物形态分型培养基上,在5%-10%CO2孵育48-72h,如有红褐色色素环形成定为白色念珠菌。结果154株白色念珠菌均可出现红褐色色素环;类星形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部分近平滑念珠菌虽也出现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538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念珠菌152株(9.88%);其中,白色念珠菌111株(73.03%),克柔氏念珠菌31例(20.39%),其他10(6.58%)。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高(伊曲康唑除外),而克柔氏念珠菌则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白色念珠菌和克柔氏念珠菌对临床一线抗真菌药氟康唑存在耐药株,应重视对高危人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8.
致病念珠菌的临床药敏分析与基因分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阴道念珠菌感染致病菌种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探讨念珠菌基因型检测方法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价值,为临床念珠菌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菌鉴定板及ATB真菌药敏试剂条对临床589例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分离株作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ERIC-PCR指纹方法比较147株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60株咪康唑耐药株的基因型.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优势致病菌株,占82.7%,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达12.7%;非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与益康唑的耐药率高(P<0.01),白色念珠菌则对5-氟胞嘧啶较多耐药(P<0.01);念珠菌对常用唑类药物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存在较高的交叉耐药率;念珠菌对制霉菌素耐药率极低;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ERIC-PCR指纹一致.结论菌株的基因型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稳定标记,但念珠菌阴道炎治疗的临床用药应以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为基础;唑类药物使用要慎防各唑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制霉菌素在无耐药检测条件下可作为部分顽固病例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最多.一般认为白色念珠菌是酵母菌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人体机会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机会致病菌的院内感染包括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尤其是肿瘤患者.由于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深入使用.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白色念珠菌感染呈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念珠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菌种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泌尿道念珠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对分离自泌尿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15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目前白色念珠菌仍然是导致泌尿道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菌株(36.7%)。非白色念珠菌中的热带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次之(30%,25.4%),男性泌尿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各种念珠菌构成比与女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色念珠菌仍然是引起临床泌尿道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菌株,但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却远远高于其在人体泌尿道以外部位的念珠菌感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由各种临床病理标本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与其他念珠菌之间的鉴别,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在各种鉴别方法中,应用在特殊培养基中,使形成厚膜孢子仍为鉴定白色念珠菌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在研究并比较多种培养基中,白色念球菌的厚膜孢子的产生速度及其量的多少,以冀获得鉴定白色念珠菌的可靠而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小鼠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10231(candida albicans)的方式,建立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观察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变化的情况,及黄连水煎液灌胃对模型小鼠生存率及肾组织白色念珠菌集落数的影响。结果:黄连高剂量灌胃组与氟康唑灌胃组生存时间均长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相似文献   

14.
王兆丰  张家珠 《嘉兴医学》2000,16(3):172-172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5例住院病人痰、尿、插管等标本中分离出的93株白色念珠菌进行了院内感染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所致医院感染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年龄、免疫力、住院时间、季节因素和侵入性操作有较大相关。结论: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相关因素加强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有效降低白色念珠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苗药补肺汤治疗侵袭性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苗药补肺汤配合氟康唑与单纯西药氟康唑治疗组患者痰液中对侵袭性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干预结果分析效果。结果:苗药补肺汤配合氟康唑有效率93.3%,表明与单纯西药氟康唑治疗组相比,有较强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且副反应少。结论:苗药补肺汤配合氟康唑可以较好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临床侵袭性肺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更好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纸片扩散(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检测18株临床分离白色念珠菌和4株标准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并分析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原因。方法 根据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通过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测量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经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对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其OD值远远高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的OD值。结论 K-B法和MIC法对于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与其形成生物膜有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β-葡萄糖苷酶试验在快速鉴别白色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中的作用。方法:以对硝基酚-β-D-吡喃葡萄糖为底物,对临床收集并鉴定的16株白色念珠菌和2株都柏林念珠菌进行β-葡萄糖苷酶试验。结果:16株白色念珠菌β-葡萄糖苷酶试验阳性,2株都柏林念珠菌阴性。结论:β-葡萄糖苷酶试验简便、快速、特异,可用于白色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47株呼吸道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分离的147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用Roseo商品化纸片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5.5%,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为6.1%,3.4%。其次伊曲康唑为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为57.1%。克柔念珠菌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菌,依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P〈0.01)。有38.7%的念珠菌对2种及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念珠菌感染机会,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200株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临床酵母菌分离株,采用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酵母菌纸片扩散敏感试验(M44-P).结果在所分离到的200株酵母菌中,86.5%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共9个菌种,其中三分之二为白色念珠菌,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分离到的8株克柔念珠菌全部耐药,而构成比最高的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平均耐药率低于10%.结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使我院现阶段主要的病原酵母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所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体耐药率不高,提示氟康唑目前仍是有效的抗酵母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