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龙岩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于EPIinfo软件对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龙岩市AFP病例监测报告发病率均保持在1/10万以上,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80%要求,但个别县仍有差距.脊髓灰质炎疫苗(OPV3)常规免疫各年度报告接种率在>99.30%,估算接种率>90.99%.结论 龙岩市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较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绵阳市自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以来,通过提高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逐步建立和完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已有效地阻断了脊灰的传播,监测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至今无脊灰野病毒所致的麻痹型病例。现将2003年AFP病例监测及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自1990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各项监测指标逐年提高,并达到国家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未发现由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口服脊灰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地保持了无脊灰状态。现对合肥市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进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评价四川省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3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135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75.00%,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何绍青  江丽 《卫生软科学》2010,24(6):535-537
[目的]了解昆明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指导消灭脊灰工作。[方法]对昆明市2004年~2008年AFP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昆明市2004年~2008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18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85∕10万~2.57∕10万,病例大部分为0岁~5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1.70%;发病时间和地区无明显的聚集趋势;有16.49%儿童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甚至出现零剂次。[结论]AFP发病趋于小年龄组,易感人群依然存在;5年出现无病例报告10县次,初次就诊报告率低(57.45%),提示须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自1994年以来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发的病例,已进入了消灭脊灰的证实准备阶段。为确保全球2000年底能够证实无脊灰,各国必须在1998、1999、2000年连续3年保持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加强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和提高零病例报告等内容的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准确性,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强化免疫日活动,直接影响证实行动的落实。本文就广州市1998年和1999年AFP病例监测质控指标评价和基础免疫接种率及强化免疫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以保证消灭脊灰证实工…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江西省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江西省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 38例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例临床符合脊灰,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 . 16 /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 . 6 7%。结论 为了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对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和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同时加强对薄弱地区的主动搜索和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口服脊灰疫苗高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状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存在的不足,以提高维持无脊灰工作水平.[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九江市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69.2%,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4.8%和94.6%,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6.7%和97.3%.[结论]九江市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但仍需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保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200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四川省200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349例,发病率1.89/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0.54%,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96.23%,随访表及时送达率88.54%。OPV3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98.20%,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97.70%。2004/2005年度部分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6.65%,流动儿童接种率95.37%;第2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12%,流动儿童为95.70%。结论为保持无脊灰,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和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何展  许婉霞  杨适乡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44-2146
[目的]评价茂名市2001~2006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方法]对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茂名市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40例,按照病例分类标准,全部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为0.35/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0%,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001~2006年全市常规免疫OPV报告接种率的平均值为99.06%,抽查接种率的平均值为97.36%.[结论]茂名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继续加强脊髓灰质炎的监测工作,维持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高接种率,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常规免疫工作的管理和落实,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蕴华  杨永钦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081-1082
目的 通过对无锡市控制与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的现状分析,提出要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别要作好流动儿童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及时发现、应对各种野病毒输入情况,才能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根据对该市人群免疫水平、疫苗免疫原性监测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评价等分析该市控制与消灭脊灰的现状。结果 控制与消灭脊灰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人群有较好的免疫水平,AFP监测系统敏感;但是,免疫空白的外来儿童是控制和消灭脊灰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该市的控制和消灭脊灰的现状表明,从上世纪印年代使用脊灰疫苗(OPV),特别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接种率和人群免疫状况维持和稳定在较高水平。上世纪90年代脊灰发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已连续15a无脊灰野毒病例报告。要继续保持高水平的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别要作好流动儿童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野病毒的输入,才能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汕头市11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汕头市1994~2004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效果。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994~2004年共报告AFP 183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9/10万,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3.99%。183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14株,检出率为7.65%,检出的PV均为疫苗株。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1例。1996年之后,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指标和标准。OPV每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95.37%,每轮OPV强化免疫接种率≥96.26%,抽查评估接种率为92.31%~98.23%。结论汕头市1994~2004年已连续11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报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但AFP监测和OPV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应继续采取和落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 对全省脊髓灰质炎疫情、免疫措施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儿童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 ,加上近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 ;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后 ,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 ,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 ,已达到无脊灰状态。结论 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基础。开展高质量强化免疫活动是阻断野病毒传播和消灭脊髓质炎的必要补充。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十分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已制定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0个乡街的6个月以上健康人群共243人,采集其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抗体。结果243份血清标本中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94%、98.35%、97.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98.74、89.61、69.54,各型间GMRT有差异(F=4.574,P〈0.05),表现为Ⅰ〉Ⅱ〉Ⅲ型;户籍、性别、年龄、职业、脊灰疫苗免疫史均不是影响Ⅰ、Ⅱ、Ⅲ型抗体水平阳性率的因素,但年龄、免疫史是影响各型抗体滴度的因素,年龄越大抗体滴度越低,免疫次数越多抗体滴度越大(P〈0.05),免疫史〈4次和≥4次Ⅰ、Ⅱ、Ⅲ型病毒的抗体G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Ⅰ=5.63、tⅡ=4.02、tⅢ:6.69,P均〈0.05)。结论顺义区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较高,对脊灰形成免疫屏障。随着年龄的增大,抗体滴度下降,完成全程免疫即4剂次免疫人群抗体滴度更高,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很必要。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6 9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4 7/ 10万,其中临床符合脊灰2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9例,Ⅰ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1例。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运行良好,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2 0 0 3年仍有2 8个县无病例报告,16个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AFP病例的79 .2 8% ,乡、村两级的首诊报告率只有2 1. 95 %。计划免疫薄弱区域和免疫空白依然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的发生是对维持无脊灰的预警信号。结论 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的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高危”临床符合病例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1996年开始使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部分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将被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本文试图提供一种方法,对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进行分析,以发现可能潜在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并识别相应的高危地区。全国AFP病例监测系统1997年共报告AFP病例4775例(临时数据),根据“高危”病例选择标准,从中选出了59例“高危”临床符合病例,并通过做标点地图在贵州、云南、重庆、广西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了5组呈聚集性分布的“高危”临床符合病例,包括病例调查、病例主动搜索、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粪便标本采集评价在内的后续现场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这样的分析和调查,以及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将有利于中国消灭脊灰的证实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济南市环境污水中监测到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Hypervariable P0liovirus,VHPVⅡ)/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II)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为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济南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 dLive Vaccine,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活动进行评估,开展0~47月龄儿童OPV接种率调查,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评价,继续采集污水标本开展脊灰病毒监测。结果济南市适龄儿童OPV各剂次接种率均〉99%,2010~2012年全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90%,AFP病例监测系统灵敏,能够及时发现病例,后续采集的污水中未检测到VHPV/VDPV。结论VHPV/VDPV在当地引起传播的风险较小,但污水采集点辐射范围内流动人口较多,应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和OPV接种,防止VHPV/VDPV在人群中循环。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support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 in China, Japan launched project-type cooperation, The China Polio Control Project,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1990. The outbreaks of poliomyelitis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by the OPV mass immunization campaigns began in 1991. Subsequently, AFP surveillance was established. The cooperation gradually expanded to include four neighboring provinces and subsequently five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Hospital-based active surveillance has confirmed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the on-going AFP surveillance in most of the southern provinces. In view of the recent situation of global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 China still needs to maintain high immunization coverage by poliovirus vaccine together with reliable surveillance system since it has been threatened by the importation of wild poliovirus from polio-endemic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use of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near future in order to prevent further occurrence of VAP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和掌握蓬莱市54年来(1956-2009年)6种与预防接种相应的传染病:白喉、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六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评价预防接种成效,为科学制订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56-2009年蓬莱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照时间序列、病种分类进行分析,并对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浙江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工作进行评价,以便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3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79/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8.5%。分离出脊灰病毒(PV)9例,非脊灰肠道病毒10例;所有PV均为疫苗株。全省2003年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99.2%,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96.8%。杭州、嘉兴、湖州3市开展了对0~3岁儿童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2轮常住适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6.5%、96.4%,流动适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8.4%、96.8%;其余8个市开展了OPV查漏补种活动。结论浙江省2003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