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CO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PCOS组应用来曲唑{1-[双-(4-氰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灌胃制备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运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光镜观察卵巢、卵泡发育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卵巢组织中IGF—Ⅰ和TGF—β1的表达。结果PCOS组大鼠失去规律性动情周期变化。血清T、L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2、FSH、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IGF-Ⅰ在PCOS组颗粒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TGF—β1在PCOS组卵泡膜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是较好的PCOS模型。IGF—Ⅰ和TGF—β1与PCOS的发病密切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来曲唑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中卵巢组织瘦素受体(Ob-R)及其mRNA的表达,探讨卵巢Ob-R变化与PCO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45只,分为正常组、溶剂组和来曲唑组,各15只。正常组每日自由摄取食物和水;溶剂组每日给予l%羟甲基纤维素水溶液2mL/kg灌胃;来曲唑组以来曲唑0.5mg/kg灌胃。观察大鼠体质量、动情周期、卵巢质量及其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INS)、瘦素(LEP)及血糖(FG)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大鼠卵巢中Ob-R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并对3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来曲唑组大鼠体质量和卵巢质量指数升高,动情周期消失,卵巢体积增大,白膜增厚,H—E染色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卵泡且黄体数量明显下降,血清T、LH、INS、LEP水平明显升高(P〈0.05);卵巢Ob-R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来曲唑诱导建立的PCOS动物模型临床表现与人类似;卵巢中Ob—R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PCOS患者不排卵、生育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PCOS组应用来曲唑诱导大鼠PCOS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取卵巢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分别观察组织学变化及卵巢组织中KGF的表达.结果:PCOS组大鼠失去规律性动情周期变化,血清T、L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KGF在窦前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在囊状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是理想的PCOS模型;KGF与PCOS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IGF-Ⅰ和TGF-β1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CO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PCOS组应用来曲唑{1-[双-(4-氰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灌胃制备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运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光镜观察卵巢、卵泡发育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卵巢组织中IGF-Ⅰ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PCOS组大鼠失去规律性动情周期变化.血清T、L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2、FSH、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IGF-Ⅰ在PCOS组颗粒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TGF-β1在PCOS组卵泡膜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是较好的PCOS模型.IGF-Ⅰ和TGF-β1与PCOS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来曲唑建立多囊卵巢(PCO)大鼠模型,从组织及细胞水平测定模型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状态,探讨卵巢氧化应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为PCOS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将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编为实验组〔45只,予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 mL/d+来曲唑1 mg/(kg·d)灌胃〕和对照组(45只,仅予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 mL/d灌胃),均持续28 d。每日定时行阴道细胞涂片巴氏染色镜检,判断动情周期,每7 d测量体质量了解生长情况,第29 d两组大鼠统一处死、采血。测量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FAI);解剖子宫、卵巢,称重后计算器官质量指数;所得两侧卵巢,一侧固定后石蜡切片HE染色,另一侧制备组织匀浆、单细胞悬液,测定组织匀浆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卵巢单细胞悬液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比较两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分析卵巢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PCOS的关系。 结果 ①实验组用药12~15 d后动情周期消失,体质量增长明显超过对照组(\P\P\P\P\P均<0.05)。 结论 ①应用来曲唑可成功诱导大鼠PCO模型,适于研究卵巢病变。 ②本方法所制备的PCO模型卵巢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存在细胞氧化损伤,推测人类PCOS卵巢组织内可能也存在氧化应激,因此对于PCOS的处理,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应注重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下埋植左旋18-甲基炔诺酮硅胶棒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卵巢形态学、性激素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方法:选取24日龄SD雌性大鼠,模型组皮下埋植左旋18-甲基炔诺酮硅胶棒,3mm/只,3d后(27日龄)开始皮下注射hCG1.5×10^3U/L,2次/d.对照组27日龄始每日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9d后观察两组大鼠卵巢形态学(HE染色)、性激素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激素(P)、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及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卵巢质量(59.3vs44.45mg)和体积(0.045vs0.033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出现类多囊卵巢的改变.模型组大鼠血清P,T,FINS,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水平(1.12vs 2.20×10^3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H/FSH比值(2.78vs0.95)和胰岛素抵抗(HOMA)指数(3.35vs2.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避孕硅胶棒联合hCG可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出现与PCOS患者相似的卵巢病理改变及LH/FSH比值升高、雄激素升高、胰岛素抵抗等典型内分泌变化,是较为理想的PCO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促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的表达,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应用来曲唑诱导大鼠PCOS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SHR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浓度显著增高(P<0.05),雌二醇(E2)、孕酮(P)浓度降低(P<0.05)。卵巢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囊状扩张卵泡明显增多,卵巢白膜增厚,黄体数量明显减少。模型组卵巢组织中FSH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人类PCOS患者相似,该模型是研究PCOS病理机制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大鼠的促排卵作用及其对卵巢组织 IL-6 mRNA、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n=10),自由摄取食物和水31 d;PCOS组(B组,n=12),来曲唑1 mg/kg灌胃,21 d后予以5 mL/kg生理盐水灌胃10 d;二甲双胍干预组(C组,n=10),来曲唑1 mg/kg灌胃,21 d后予以6%的二甲双胍5 mL/kg灌胃10 d。每日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末次灌胃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 H )、雌二醇(E2)、睾酮(T )、胰岛素(INS )、空腹血糖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白细胞介素-6(IL-6)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C组较B组大鼠血清 T、LH、INS明显降低(P<0.05),卵巢局部IL-6 mRNA、TNF-αmRNA的表达下降(P<0.05),卵巢形态恢复正常。C组大鼠于用药的第6 d全组恢复排卵,B组大鼠持续无排卵直至第10 d ,仅1只大鼠自发恢复排卵。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卵巢局部IL-6 mRNA、TNF-αmRNA的表达,有助于恢复卵巢形态,促进排卵,改善PCOS大鼠内分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PCO大鼠的造模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来曲唑、硫酸普拉睾酮钠、硫酸普拉睾酮钠联合HCG诱导PCO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TIMP-1在大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卵巢局部形态。结果 MMP-9在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IMP-1表达在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种造模方法均能诱导PCO动物模型,其中来曲唑造模法最优,符合PCOS动物造模要求。结论采用来曲唑造模法诱导PCO大鼠动物模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血清和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2d龄未成年雌性大鼠60只,采用脱氢表雄酮联合诺和灵N的方法构建大鼠PCOS的病理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ELISA法结果显示,PCOS大鼠血清中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给予姜黄素腹腔注射后,血清中的VEGF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且高剂量组的表达低于低剂量组的表达(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EGF蛋白在模型对照组卵巢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后其表达水平均降低,且高剂量组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降低PCOS大鼠血清和卵巢组织中VEGF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对PCO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的作用。方法:胰岛素联合HCG诱导复制PCOS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组,葛根素组用葛根素注射模型大鼠。观察三组大鼠体重、卵巢病理学改变、雌激素(E2)、孕激素(P)、雄激素(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体重、卵巢的大小、重量、色泽和病理学形态发生明显改变,T、LH明显降低,FSH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大鼠卵巢功能和血清异常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睾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否可制造出理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方法:对青春期前大鼠持续皮下注射睾酮及hCG,观察发情周期、体重、睾酮及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5周、11周后PCOSI组、II组大鼠血清睾酮升高(P〈0.01);卵巢呈典型多囊样改变;阴道开口日龄提前(P〈0.01);发情周期紊乱;体重增加(P〈0.01)。13周后PCOSI组血清睾酮回落至正常水平(P〉0.05),同时伴有囊性卵泡数量的减少,并出现黄体。结论:对青春期前大鼠持续皮下注射睾酮及hCG可成功诱导出PCOS动物模型,其具有血清性激素改变及卵巢多囊样变等特点,适用于观察具有短期疗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卵母细胞成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PCOS患者和45例排卵正常不孕患者中的血清BDNF水平,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P—COS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②PCOS组在获卵数和成熟卵数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升高,高水平BDNF能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新生儿的血清和脑脊液(CS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PM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和CSFIGF-1水平。结果新生儿PM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CSF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恢复期,血清IGF-1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而CSFIGF—1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均〈0.01),血清和CSF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GF-1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其水平的改变可能与新生儿PM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排卵障碍患者70例。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40饲(PCOS组),非PCOS者30例(非PCOS组),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月经周期2~3d(基础日)及注射绒促性素(hCG)日抽取空腹静脉血测AMH、雌激素(E)及雄激素(T)水平,分析血清AMH水平与促排卵效果的关系。20例健康妇女做正常对照。结果PCOS组血清基础AMH为(48.2±18.3)pmol/L,明显高于非PCOS组及对照组(P〈0.01).后两组间的基础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PCOS组基础AMH水平低者,促排卵药用量大,获得的成熟卵泡少;而PCOS组基础AMH水平低者促排卵药用量小,获得的成熟卵泡多。结论血清基础AMH水平对不同排卵障碍患者的影响是不同的,PCOS患者血清基础AMH水平低,促排卵效果好,而非PCOS患者血清基础AMH水平低,预示促排卵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丸加减(TCM-CFDTW)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TNFR2)表达的影响,明确TCM-CFDTW治疗PCOS的机制。方法取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大鼠10只。模型组采用丙酸睾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建立PCOS大鼠病理模型;克罗米芬(CC)组造模结束后,第1~14天灌胃给予CC悬液;中药高剂量组造模结束后给予TCM-CFDTW 24 g/kg灌胃;中药低剂量组造模结束后24 h用TCM-CFDTW 6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未造膜,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光镜观察卵巢大体形态变化、卵泡发育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雄激素(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卵巢组织TNFR1、TNFR2表达。结果中药高浓度组及CC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的激素水平(P0.05),以中药高浓度组最为明显;中药高浓度组能显著减少TNFR1、TNFR2蛋白表达(P0.05),CC组能减少TNFR2蛋白表达(P0.05)。结论 TCM-CFDTW对丙酸睾酮+HCG建立的PCOS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R1、TNFR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了炎症信号的通路。  相似文献   

17.
刘畅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4,(2):108-111
目的:分别比较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青春期健康人群、青春期PCOS胰岛素抵抗(IR)与非IR患者的生殖内分泌指标,认识青春期PCOS的IR及其与生殖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青春期PCOS患者(青春期PCOS组)88例,青春期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87例,并根据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指数(HOMA- IR)将青春期PCOS患者分为IR组(40例)和非IR组(48例)。测定LH、FS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总睾酮(TT)、FBG、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水平,并加以对照研究。结果(1)青春期PCOS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青春期PCOS组LH、LH/FSH、DHEAS、TT、FAI、FINS、HOMA- IR、LE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HBG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FBG、ADPN未见有统计学差异。(2)青春期PCOS IR组与非IR组的比较:IR组LH明显低于非IR组,而DHEAS、FAI均明显高于非IR组,两组间LH/FSH、TT无统计学差异。IR组SHBG明显低于非IR组,且SHBG与BMI (r=-0.31,P<0.05)、血DHEAS (r=-0.225,P<0.05)均呈明显负相关。IR组FINS、FBG、HOMA- IR均明显高于非IR组,且FBG与BMI呈明显正相关(r=0.348,P<0.05)。IR组LEP水平明显高于非IR组,而ADPN明显低于非IR组,且LEP水平与BMI呈明显正相关(r=0.605,P<0.05),ADPN水平与BMI呈明显负相关(r=-0.418,P<0.05)。结论 PCOS在青春期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IR发病率增高,并与高雄激素血症、肥胖相互作用,形成内分泌代谢的恶性循环,促进PCOS疾病进展,使得代谢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风险增高。脂肪因子ADPN和LEP或可成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预测指标,但还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