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建立生物基质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分离、筛选和鉴定的色谱联用技术,筛选大鼠血浆中的葡萄内酯活性代谢产物。方法:基于乙酰胆碱酯酶的经典分析方法,构建AchEI的流动生化反应与检测系统。葡萄内酯口服给药后,制备得到的大鼠血浆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同时进行质谱、紫外和生化检测,实现葡萄内酯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几个活性代谢产物,发现1个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结论:所提出的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基质中AchEI的在线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2.
芥子碱对大鼠脑匀浆和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中药单体芥子碱(3,5-二甲基,4-羟基苯丙烯酰胆碱,sinapine)对大鼠血清和大鼠大脑匀浆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大鼠眼球取血后断头,取大脑,匀浆,用双缩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总蛋白含量。采用乙酰胆碱脂酶试剂盒和改良Ellman比色法测定AChE的活力,检测芥子碱对大鼠血清和脑匀浆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芥子碱明显抑制大鼠大脑匀浆AChE的活力,而对血浆AChE活性的抑制相对较弱,对脑匀浆和血清AChE的抑制IC50分别为3.66和22.1μmol.L-1,IC50血清/IC50脑=6.042(倍)。结论:芥子碱能显著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有可能作为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AChEIs)具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内酯对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葡萄内酯,连续灌胃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丙二醛(MDA)和谷氨酸(Glu)含量.结果 葡萄内酯中、高剂量组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内酯剂量组AChE活性、MDA和Glu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内酯可以明显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枳壳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考察10批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麸炒后枳壳饮片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和马尔敏含量均略微下降,而葡萄内酯含量明显上升。葡萄内酯小剂量(0.6 mg·kg-1)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9 mg·kg-1)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的升高是枳壳炮制的目的,可通过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阐述枳壳饮片的炮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崔蓉  孟宪丽  王平  李红  于宜平 《中草药》2012,43(2):321-326
目的探讨黄芩水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药效学指标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方法黄芩水提取物ig给药1周后,大鼠尾iv给予脂多糖(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基本情况,分别于注射LPS 1、2、4 h测定大鼠肛温,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乙酰胆碱(Ach)水平,同时取肺组织测定湿质量与干质量比值,制备肺组织匀浆,测定匀浆液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及加兰他敏组均不同程度地缓解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发生,其中黄芩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在造模后2 h时能显著减轻大鼠肺组织水肿,减轻体温变化幅度,降低血清NO水平,提高血清Ach水平(P<0.05、0.01);同时降低血清TNF-α的量,增强肺组织匀浆液中ChAT的活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黄芩水提取物单独作用于正常大鼠时,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芩水提取物能提高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Ach水平,降低血清TNF-α、NO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恶化,但对与Ach合成分解相关酶ChAT及AchE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黄芩水提取物对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促进Ach释放发挥作用的,而与Ach的生物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胃消痞胶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酚红胃排空法,小肠碳末推进法观察药物对胃肠动力的作用;测大鼠胃电图观察药物对胃电节律的影响;以辅酶Ⅱ黄递酶组化染色法及消化道铺片技术观察药物对大鼠胃及上段小肠纵肌层一氧化氮(NO)合成的作用。结果:和胃消痞胶囊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小鼠酚红胃排空率;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增强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中剂量组可使正常大鼠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增多,主功率增加;高剂量增加胃底NO合成,小剂量使胃底NO合成减少,对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高,中剂量可减少上段小肠NO合成。结论:和胃消痞胶囊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调整胃电节律,影响胃肠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高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apoE4)诱导海马神经元胆碱能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胆固醇和apoE4共处理海马神经元,分别采用微量羟胺比色法,羟胺比色法和放射化学法测定海马神经元乙酰胆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结果]银杏内酯B可以提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乙酰胆碱水平,对乙酰胆碱酯酶作用不明显。[结论]高胆固醇和apoE4损伤海马神经元胆碱能系统,参与老年性痴呆发生,银杏内酯B对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自双侧基底前脑Meynert核(nucleus basalis of Meynert,NBM)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建立A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脑益康对AD大鼠进行治疗,测定不同组实验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丁酰胆碱酯酶(butyrocholinesterase,BuChE)活性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在基底前脑的表达.结果 脑益康能抑制脑组织AChE和BuChE的活性;改善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细胞形态并增加其数量.结论 脑益康通过促进ChAT表达,增加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合成;通过降低脑组织AChE和BuChE的活性,抑制ACh分解;从而增加脑内ACh含量,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大鼠体内、外全血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取大鼠全血与苦参素在37℃环境预孵1 h,然后测定全血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②体内实验:40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苦参素,连续给药3周,在末次给药后1 h,眼眶取血测定全血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①体外实验:苦参素在药物浓度为375~750 mg/L时可明显抑制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P<0.05),最大抑制率为42%,继续增加苦参素浓度抑制率不再增加;②体内实验:连续给药3周后,苦参素在剂量为100 mg/kg和200 mg/kg时能够明显抑制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活性(P<0.05)。结论:体内、外实验均显示苦参素能够明显抑制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左旋精氨酸和阿托品诱导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以黑便排出时间、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观察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采用左旋精氨酸诱导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高、中、低剂量(2.67,1.33,0.67mg/kg)均能缩短模型小鼠黑便排出时间、升高其血清胃动素水平,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2.67,1.33mg/kg)能升高模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采用阿托品诱导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高、中、低剂量(2.67,1.33,0.67mg/kg)均能降低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升高血清胃动素水平,高、中剂量(2.67,1.33mg/kg)能升高模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结论:当归挥发油能改善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促进乙酰胆碱和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