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APACHE II评分联合BNP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从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以来,方便选取80例在ICU病房的危重病患者,患者进入医院后立刻进行APACHE II评分,并且对患者的BNP进行24小时的检测,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死亡患者为死亡组,存活患者为存活组.结果 80例危重病患者中,有57例存活,有23例病死,病死率为28.75%,在死亡组的患者,其APACHE II评分(29.46±5.73)分和BNP浓度(1906.26±1059.17)ng/L明显比存活组[(2.34±6.71)分,(861.13±1006.75)ng/L],患者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呼吸机的使用率、病死率、APACHE II评分随着血清BN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 II评分联合BNP在危重病患者的预后评价中有重要的意义,APACHE II评分和BNP评分的升高能够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指标,比较准确地判断ICU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综合ICU 2008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72例按照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43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72,P<0.05),且APACHEⅡ评分>30分组与21~30分组,21~30分组与11~20分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62和9.84,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7.12±0.95) 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4.56±0.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而升高,是危重病严重程度监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与血脂(blood lipid)浓度的关系,以及血脂浓度对危重病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1 992例危重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急诊诊断以及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LDL)〕浓度。取患者入院24 h内最差生命指标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危重症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浆TC、LDL与HDL浓度降低,TG、TG/HDL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患者血浆TC、LDL、HDL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血浆TG、TG/HDL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LnOR=-7.28+0.449 APACHEⅡ-0.961 HDL。根据APACHEⅡ评分及血浆HDL浓度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010及0.688±0.021。结论危重病患者易出现低脂血症,APACHEⅡ评分与血脂浓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检测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脂浓度,并结合APACHEⅡ评分,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危重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ICU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在入院时、1天、2天、4天、6天及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入院同时采静脉血检测血培养。研究起点从患者入住ICU时,研究终点为患者转科、出院或者死亡。结果:(1)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67例,降钙素原浓度为5.91±2.52ng/mL;存活组125例,降钙素原浓度为1.67±0.84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死亡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亦增加,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985,P<0.01);存活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两者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13,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反映ICU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入科血糖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入住ICU的203例患者:(1)比较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入科血糖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2)按入科血糖水平分为5组,比较血糖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存活组人科血糖水平为(11.05±4.14)mmol/L,APACHE Ⅱ评分为(14.17±7.97)分;死亡组入科血糖水平为(15.15±5.99)mmol/L,APACHE Ⅱ评分为(27.95±7.5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入科血糖水平增高,APACHE Ⅱ评分随之增高(F=7.42,P<0.01),入科血糖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387,P<0.01),病死率亦随之增高(χ2=30.88,P<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入科血糖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一致,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琦  邢柏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66-467
目的观察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在急救中心住院的危重病患者98例,在入院24h内对每个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抽静脉血测血乳酸水平,按照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存活组78例。男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印例为对照组,测定静脉血乳酸水平。结果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6.15±3.99)mmoL/L和(1.68±0.76)mmoL/L,P<0.01。危重病患者APACHEⅡ各分段血乳酸水平与病死率随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而增加,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8,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结论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其水平对判断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该院RICU收治的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再根据血清CysC水平将患者分为CysC增高组和CysC正常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CysC增高组的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CysC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能在早期提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可考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病患者体温变化及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登记6个月中急诊危重病患者56例,记录入院后24小时的体温变化和APACHEⅡ评分,根据56例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 体温低下和发热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组,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入院后24 小时内的最高体温与体温积分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中度相关性.存活组患者入院24 小时内的体温积分低于死亡组的积分,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危重病患者入院后24 小时内的体温变化与APACHE Ⅱ评分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检测130例危重病患者血清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有MODS组与无MODS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cTnT阳性率和NT-proBNP阳性率;比较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和NT-proBNP单阳性组间的病死率.结果 130例危重病患者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间cTnT阳性率及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MODS组与无MODS组间cTn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间cTn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和NT-proBNP单阳性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阳性或NT-proBNP阳性在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联合检测血清cTnT和NT-proBNP可更加有效地判断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PACHE Ⅱ评分和危重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危重病人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危重病程度按APCHE 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危重病人的血清TT3、TT4、FT3、FT4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TSH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危重病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APACHE Ⅱ评分分段下危重病人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危重病人死亡组的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APACHE Ⅱ评分(P<0.001)。结论 非甲状腺疾病的危重病人常出现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不能作为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指标。而APACHEⅡ评分系统适用于危重病人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营养变化趋势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重症患者,分别于入科当天、第4d和1周后监测其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等营养指标,3个月后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科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据分值分为I组(APACHEⅡ〈20分)、Ⅱ组(APACHEⅡ≥20分)。结果 50例患者中,存活43例,死亡7例,存活组在3个时点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动态变化曲线均呈下降的趋势,但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各营养指标值下降幅度更大(P〈0.05)。存活组APACHEⅡ分值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的营养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一个重要因素,动态监测其各项营养指标,积极进行营养干预治疗可有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ICU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2年4月北京市仁和医院ICU收治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即时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于入ICU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计算患者28 d病死率,分析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31.39%(43/137),94例存活(存活组),43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严重感染患者多,APACHEⅡ评分高(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于入ICU第2天到达峰值;死亡组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均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P〈0.05)。结论 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是ICU重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指导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人住笔者医院ICU中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不同APACHEⅡ分值组之间的关系,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10分及11-20分组(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呈现负相关(r=-0.795,P〈0.05),血清胆碱酯酶与血乳酸的变化呈现负相关(r=-0.783,P〈0.05)。结论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入院24h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多发伤患者62例血乳酸水平,行APACHEII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1~20分)、B组(21~30分)、C组(〉30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乳酸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B、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存活组血乳酸水平(2.8±1.3)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6.0±2.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APACHEII评分(19.0±3.7)分,存活组APACHEII评分(15.4±4.3)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7.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吴毅  金小洁  陶勇  陆俊国 《海南医学》2014,(24):3606-3609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50例入住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进入ICU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并作组间比较;分别将APACHEⅡ评分、A-aO2值、PaO2/FiO2值与时间点作线性回归分析,运用ROC曲线分析检测各项观察指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A-aO2值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ICU 24 h、48 h和72 h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在24 h和48 h分别为0.92和0.96;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2、0.91、0.99。结论 APACHEⅡ评分联合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可靠的指标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探讨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重症患者90例,按28 d生存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选患者记录入ICU第1、3、7天血清RBP值及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患者同时点RBP值与APACHEⅡ评分,进行死亡率与各时点RBP水平及ACAHEⅡ评分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死亡组入科3、7天RBP水平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科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2组患者入科当日R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死亡率与入科第3、7天RB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入科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入科当日RBP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③以住院死亡率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科第3、7d RBP与预后密切相关(OR分别为14.132、3.957,P值分别为0.000、0.047)。结论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预后,应动态监测营养指标,合理营养,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LAC/PCHE)的比值预测重症患者颓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入住我院ICU患者的24h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指标。按APACHE Ⅱ分值分组,比较各组间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LAC/PCHE比值在APACHE Ⅱ评分10~20分组(1.29±1.60)×10^3显著高于小于10分组(0.26±0.29)×10^3(P〈0.05);21~30分组(441±5.76)×10^3显著高于10~20分组(1.29±1.60)×10^3(P〈0.05);而APACHEⅡ评分〉30分组(21.28±20.16)×10^3明显高出20~30分组(4.41±5.76)×1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与LAC/PCHE比值有显著相关性(r=0.793,P〈0.01)。结论LAC/PCHE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LAC/PCHE比值随APACHEⅡ评分同时升高,LAC/PCHE比值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较为简便,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出凝血(DIC)评分,结合APACHEⅡ评分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脓毒症患者,监测其入住ICU后第1、3、7天的PCT、DIC评分的动态变化,并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患者根据其28天生存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分析组间PCT、DIC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评分各时间点比较无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第1、3天PCT、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PCT、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中,动态监测PCT、DIC评分结合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预后,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