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空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MCP 1)水平与体成分的影响及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生物电阻抗仪分别测定单纯性肥胖患者、健康对照者以及经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的肥胖患者的空腹血清MCP 1水平和体成分,对MCP 1水平和体成分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与体成分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MCP 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肥胖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MCP 1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CP 1水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326, P<0.05)、腰围(r=0.344, P<0.05)呈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MCP 1水平较正常人高,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血清MCP 1水平,从而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清ghrelin与体成分、腹部脂肪分布、瘦素等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空腹瘦素、胰岛素、ghrelin和HOMA-IR,生物电阻抗仪测体成分,螺旋CT测腹部脂肪分布,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做ghrelin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清ghrelin较正常人低(P<0.01);其与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与腹部内脏脂肪体积呈负相关(r=-0.782,P<0.01),与全身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女性血清ghre-lin水平较男性高(P=0.01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清ghrelin与腹部内脏脂肪体积呈负相关,提示ghrelin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血清瘦素与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及两种脂肪因子对肾脏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肥胖患者(肥胖组)60例;同期健康人(对照组)40例,测定两组人群血清脂联素、血清瘦素、身高、体质量、肾功能及尿白蛋白等,计算两组人群瘦素与脂联素比值、体质量指数(BMI)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较对照组尿白蛋白差异明显(P=0.004);肥胖组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01);脂联素与BMI、尿白蛋白为负相关(r分别为:-0.421、-0.245;P分别为<0.001、0.029);血清瘦素与BMI正相关(r=0.650,P<0.001),与GFR负相关(r=-0.227,P=0.043);瘦素/脂联素与BMI正相关(r=0.511,P<0.001);GFR与BMI正相关(r=0.376,P=0.001);瘦素、瘦素/脂联素、BMI与尿白蛋白无相关性;脂联素、瘦素/脂联素与GFR无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瘦素、尿白蛋白水平升高。瘦素/脂联素比值可能是单纯性肥胖患者肾损伤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肥胖患者腹部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41例肥胖和20例非肥胖研究对象腹部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临床生化参数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BMI、WHR和HOMA-IR。结果①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肥胖组显著低于非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肥胖组DBP和SBP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HDL-C低于非肥胖组;③肥胖组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血清脂联素显著正相关,与BMI显著负相关,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BMI显著负相关。血清脂联素与BMI、TC、LDL-C显著负相关。结论维吾尔族肥胖患者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对血清脂联素浓度有影响,脂联素可能在维吾尔人腹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肥胖患者腹部网膜及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不同,将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分为肥胖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内脂素浓度,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分析内脂素与人体测量指标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2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P<0.05),肥胖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合并2组数据,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水平与腰臀比、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r=0.264、0.108、0 173,P<0.05),而皮下脂肪组织未发现任何相关性因素(r=0.099,P>0.05);血浆内脂素浓度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57,P<0 05),且与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67,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胰岛素是血浆内脂素浓度和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内脂素mRNA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可能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间住院的NAFLD患者110例,其中单纯性脂肪肝组58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52例;以同期本院查体中心查体健康54例个体作正常对照.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空腹血清脂联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据结果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变量相关性分析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清脂联素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NASH患者血清脂联素、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TG、TC、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NASH组脂联素、HDL-C水平低于单纯性脂肪肝组(均P<0.05),AL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P<0.01).NAS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C、TG呈负相关(r=-0.436,P<0.05;r=-0.567,P<0.01),与HDL-C呈正相关(r=0.524,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AF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利于判断NAFLD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和糖尿病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差异及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7例单纯性肥胖、2 6例 2型糖尿病非肥胖和 32例 2型糖尿病肥胖个体血浆脂联素分泌水平 ,统计分析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单纯性肥胖和糖尿病肥胖个体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非肥胖个体和糖尿病非肥胖个体 (P <0 0 5 ) ,糖尿病非肥胖个体的血浆脂联素与正常非肥胖个体间无明显差异 ,同时单纯性肥胖个体和糖尿病肥胖个体之间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亦不存在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提示血浆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存在负相关 (P <0 0 5 )。 结论 单纯性肥胖和糖尿病肥胖个体血浆脂联素分泌低于体质量正常的糖尿病个体 ,体质量水平的不同影响脂联素分泌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测量腹部脂肪量及其分布评估子宫内膜癌生物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157例,其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子宫内膜癌患者104例和非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MRI测量患者腹部脂肪参数(皮下脂肪厚度、外脂肪面积、内脂肪面积、总脂肪面积),比较不同病理分级、分期、脉管浸润患者各脂肪参数的差异,分析肿瘤细胞Ki-67表达与腹部脂肪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腹部各脂肪参数均明显大于非子宫内膜癌患者(P<0.001);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腹部外脂肪面积、内脂肪面积和总脂肪面积明显大于低分化组(P<0.05);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各腹部脂肪参数均明显大于Ⅱ和Ⅲ期患者(P<0.05),ⅡA和ⅡB期患者外脂肪面积和总脂肪面积明显大于Ⅲ期患者(P<0.05);无脉管浸润患者腹部外脂肪面积明显大于脉管浸润患者(P<0.05)。Ki-67表达与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外脂肪面积和总脂肪面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磁共振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生物特征,其中外脂肪面积参数意义最大,腹部脂肪含量较高者更易罹患子宫内膜癌,但其分化程度高,侵犯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腹部腧穴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和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影响。方法:10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电针腹部腧穴疗法,对照组52例采用电针传统体穴疗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值;检测血脂、血清脂联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围、腰臀比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下降(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上升尤为明显。结论:电针腹部腧穴较电针传统体穴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显著优势,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腹腔内脂肪面积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和各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间的关系,以及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及优势.方法 采集61例受检者一般资料、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各简易体脂参数;应用螺旋CT于脐水平进行腹部扫描,自配软件计算腹腔内脂肪面积、腹壁皮下脂肪面积,计算腹部脂肪比(腹腔内脂肪面积/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体脂参数间及简易体脂参数与腹部脂肪比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结果 女性组CT精确体脂参数及简易体脂参数之间均相关.男性组腹腔内脂肪面积和简易体脂参数间均相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只和腰围、体重指数相关.男性及女性组,CT脂肪比与各简易体脂参数均不存在相关性.评估腹型肥胖在男性和女性的最佳切点:体重指数均为25 kg/m2;腰臀比为0.90和0.83;内脏脂肪面积为100 cm2和49 cm2;腹壁脂肪面积为136 cm2和210 cm2.结论 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可以较准确评估腹部脂肪的分布,与简易体脂参数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较简易体脂参数可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度肥胖患者脂肪体积与人体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以14例重度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Volume软件评价患者全身脂肪体积和内脏脂肪体积,测量脐平面内脏脂肪体积、皮下脂肪体积和总脂肪体积,研究各参数与体重、体重指数(BMI)和腰围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扫描均成功进行.全身脂肪体积与体重(r=0.7185,P=0.004)、BMI(r=0.8079,P=0.004)和腰围(r=0.7627,P=0.002)均呈显著正相关;内脏脂肪体积与体重(r=0.5727,P=0.032)和腰围呈显著正相关(r=0.6707,P=0.001).全身脂肪体积与脐平面皮下脂肪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8926,P=0.000),内脏脂肪体积与脐平面内脏脂肪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5949,P=0.02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用于评估重度肥胖患者全身及腹部脂肪分布.腰围与内脏脂肪体积显著相关,可用于简易衡量脂肪在腹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定量检测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体脂检测方法与内脏脂肪型肥胖(VFO)诊断切点的相关性,及其在判断腹型肥胖类型中的价值.方法 4301例研究对象,其中659例接受了CT、生物电阻抗(体脂仪)和B超3项检查.以CT检查确定的腹内脂肪面积(VA)≥100 cm2作为判断VFO的诊断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仪参数(全身脂肪含量、全身脂肪重量),超声测值(腹壁脂肪厚度、腹内脂肪厚度)判断VFO的切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腰围、脂肪重量、体重指数、腹内脂肪厚度、全身脂肪含量、腰臀比诊断VFO均有较高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0.837),其中腰围判断VFO的诊断效率最好.(2)判断VFO的最佳切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男性和女性分别是:腰围为89.5、85.5 cm;体重指数为25、26 kg/m2;腰臀比为0.97、0.95;全身脂肪含量为29%、38%;全身脂肪重量为18.6、20.4 kg;腹内脂肪厚度为38.5、34.7 mm.结论 简易体脂参数、体脂仪、超声可用于临床定量评估内脏脂肪变化.在确定腰围的前提下,结合超声或体脂仪参数可进一步判断腹型肥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肥胖患者中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在不同糖代谢水平的肥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肥胖患者 15 2例 ,其中包括糖耐量正常者 6 8例 ,糖耐量异常者 46例和糖尿病患者 38例 ,以及正常对照者 47例 ,测定并比较他们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采用HOMA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 ,分析肥胖患者中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肥胖者体重指数 (BMI)和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者 (P <0 .0 0 1) ;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异常者 >糖耐量正常者 (P <0 .0 0 1) ,体重指数和瘦素水平三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肥胖者HOMA值与瘦素呈正相关 (r=0 .2 0 ,P <0 .0 5 ) ,但性别分层后 ,男性肥胖者的HOMA值与瘦素仍呈正相关 (r =0 .5 1,P <0 .0 0 1) ,而女性肥胖者的HOMA值与瘦素无显著相关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肥胖者男性瘦素水平是HOMA值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体脂水平相同情况下 ,不同的糖代谢水平的肥胖者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相同 ;肥胖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相关因素 ,而这一关系仅在男性中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 未使用口服降糖药且伴有肝内脂肪浸润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独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组,n=16)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n=17).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24周末时点,所有患者接受体格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空腹采血后进行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测腹内和腹部皮下脂肪分布(面积)以及肝内脂肪含量.对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 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及腹内脂肪面积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等方面,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肝内脂肪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上述改变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罗格列酮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浸润,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对129例患者体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判定生物电阻抗法对患者体脂含量测定的意义。方法用生物电阻抗方法和皮褶厚度法对 12 9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体脂含量测定。结果对 12 9例患者用皮褶厚度计所测皮褶厚度和利用人体脂肪测定仪所测体脂含量有显著相关性 :等级相关系数男性r =0 .773(P <0 .0 5 )。女性r =0 .5 (P <0 .0 0 1)。两种方法对12 9例患者体脂过量 ,体脂正常 ,消瘦检出例数经一致性检验 ,Kappa值 =0 .5 47(P <0 .0 5 )。结论用生物电阻抗法对人体体脂测定方法可靠 ,实用性强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参数体重指数( BMI)和腰臀围比值 ( W/H)将体脂分布不同分为腹内型肥胖组、皮下肥胖组及非肥胖组。观察 3组间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差异。结果 非肥胖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为 1 .0时 ,皮下型肥胖组与腹内型肥胖组分别为 0 .74和 0 .63。结论 随着肥胖者体脂分布的逐渐异常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依次下降 ,胰岛素抵抗加重 ,腹内型肥胖者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治疗对不同部位的脂 肪分布及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2月~2015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断为T2DM 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76例患者,按BMI分为超重组(BMI 24~27.9 kg/m2)14例、肥胖组(BMI 28~31.9 kg/m2)35例 及严重肥胖组(BMI≥32 kg/m2)27例,予GLP-1RA治疗3.0~29.0周(平均8.9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臀比、内脏 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及四肢肌肉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的性别、年龄、身高、糖脂代谢指标、其他降糖药使用等均无显 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体质量均明显降低,但仅超重组和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MI和内脏脂肪指数 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超重组腰臀比较前明显降低(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的身体脂肪率及各部位脂肪率均明显下 降且肌肉率明显增加(P<0.05)。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身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 的肢体皮下脂肪率降低及肌肉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GLP-1RAs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各部位的脂肪 沉积,且BMI指数越高的患者体质构成的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 未使用口服降糖药且伴有肝内脂肪浸润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独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组,n=16)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n=17)。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24周末时点,所有患者接受体格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空腹采血后进行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测腹内和腹部皮下脂肪分布(面积)以及肝内脂肪含量。对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 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及腹内脂肪面积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等方面,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肝内脂肪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上述改变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罗格列酮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浸润,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