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Ⅳ期直肠癌患者原发病灶切除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外科治疗的118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18例分为二组,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105例)和仅行造瘘术组(1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8例中105例行直肠原发病灶切除,同期行转移瘤切除16例;13例行造瘘术.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8.5%.其中同期行转移瘤切除者5年生存率31.2%,行辅助化疗者5年生存率20%.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与造瘘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X2=0.736,P=0.778).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组中转移灶切除和转移灶未切除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14个月(X2=5.382,P:0.020).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加术后全身化疗为主者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瘤最大径和全身化疗是影响直肠原发肿瘤切除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结论 对于Ⅳ期直肠癌能同时切除原发及转移病灶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骨肉瘤肺转移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治疗的99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91个月,平均24.45个月.其中男65例,女34例;确诊时年龄7~68岁,平均20.39岁.患者均接受原发部位肿瘤切除治疗,93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6例因经济原因而未行其他辅助治疗.16例患者在就诊时即存在肺转移;47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现肺转移,36例在随访期间发生肺转移.就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肺转移发生时段、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肺转移治疗等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确诊骨肉瘤到发现肺转移时间为0~74个月,平均9.05个月.患者确诊骨肉瘤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累计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4%、56.8%、23.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骨肉瘤肺转移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及针对肺转移病灶的治疗;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他因素如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移发生较晚且积极干预的骨肉瘤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肺转移瘤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能有效延长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骨肉瘤肺转移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治疗的99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91个月,平均24.45个月.其中男65例,女34例;确诊时年龄7~68岁,平均20.39岁.患者均接受原发部位肿瘤切除治疗,93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6例因经济原因而未行其他辅助治疗.16例患者在就诊时即存在肺转移;47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现肺转移,36例在随访期间发生肺转移.就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肺转移发生时段、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肺转移治疗等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确诊骨肉瘤到发现肺转移时间为0~74个月,平均9.05个月.患者确诊骨肉瘤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累计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4%、56.8%、23.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骨肉瘤肺转移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及针对肺转移病灶的治疗;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他因素如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移发生较晚且积极干预的骨肉瘤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肺转移瘤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能有效延长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骨肉瘤肺转移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治疗的99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91个月,平均24.45个月.其中男65例,女34例;确诊时年龄7~68岁,平均20.39岁.患者均接受原发部位肿瘤切除治疗,93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6例因经济原因而未行其他辅助治疗.16例患者在就诊时即存在肺转移;47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现肺转移,36例在随访期间发生肺转移.就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肺转移发生时段、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肺转移治疗等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确诊骨肉瘤到发现肺转移时间为0~74个月,平均9.05个月.患者确诊骨肉瘤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累计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4%、56.8%、23.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骨肉瘤肺转移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及针对肺转移病灶的治疗;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他因素如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移发生较晚且积极干预的骨肉瘤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肺转移瘤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能有效延长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并发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1996年6月~2003年lO月收治的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并发骨折17例,其中骨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3例,尤文氏肉瘤1例,造釉细胞瘤1例,骨转移瘤8例。采用Ⅰ期外固定并化疗,Ⅱ期瘤段切除重建术4例;Ⅰ期行肿瘤病灶清除功能重建术11例;Ⅰ期截肢1例,Ⅱ期截肢1例。[结果]随访时间12~88个月,原发性恶性肿瘤9例中,肺转移死亡2例,其中1例局部复发;骨转移瘤8例中,死亡4例,其中1例局部复发。[结论]化疗敏感的原发恶性肿瘤并发骨折主张优先考虑Ⅰ期外固定并化疗,Ⅱ期瘤段切除重建;化疗不敏感的骨巨细胞瘤及骨转移瘤并发骨折应Ⅰ期行病灶清除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
多中心成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中心成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治疗多中心成骨肉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均证实多中心成骨肉瘤的诊断。其中6例患者初诊时即存在多发骨肉瘤病灶;3例初诊时为单一骨肉瘤病灶,而后分别在确诊6、8、11个月出现第二处骨肉瘤病灶。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8例患者接受阿霉素60mg/m^2,顺铂100mg/m^2,氨甲蝶呤8-12g/m^2长春新碱1.4mg/m^2、异环磷酰胺12.5g/m^2化疗1周期。化疗后根据病灶数目、部位以及对化疗的反应等决定包括手术、化疗在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对病灶数目较少、病灶可广泛切除的患者,如果化疗反应好,则在化疗的基础上广泛切除肿瘤,手术原则同单发性骨肉瘤;如果全身病灶数目多、部分病灶位于中轴骨等不易广泛切除的部位,则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姑息手术。对上述化疗反应差的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紫杉醇、VP-16化疗。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于确诊5个月后死于肿瘤引起的全身衰竭,5例初诊存在多发骨肉瘤病灶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8个月,其中2例对化疗反应好且完成4周期以上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化疗反应差以及未能完成化疗的3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1个月。3例病灶不同时出现的多中心成骨肉瘤患者平均随访2年,2例带瘤生存,无肺转移;1例无瘤生存。结论多中心成骨肉瘤预后较差,经积极的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外科治疗体会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原发肿瘤来源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平均随访6.3年,随访率为1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39.3%、17.9%。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以开胸手术为宜。对多发转移灶且可切除者,可分期手术切除,对于单发转移者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总结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1980年10月~2003年3月共治疗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1~61岁,平均22.1岁,多数为青少年。骨肉瘤25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骨纤维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ⅡB期26例(83.9%).ⅢB期5例(16.1%),另1例Bwing肉瘤按Enncking外科分期系统规定不能纳入分期。双肺多发转移25例(78.1%),单肺多发转移1例(3.1%).单肺单发转移6例(18.8%),合并肺外引流区淋巴结转移3处,锁骨转移2处,Ta椎体转移1处,胸骨转移1处。臀大肌转移1处,项部肌肉转移1处。共施行开胸术62例次。术式以肺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施行肺叶切除术仅5次。结果 32例中30例获得随访.2例失坊。25例骨肉瘤中完成双肺转移瘤切除的18例,无瘤生存7例(38.9%).平均生存7年3个月.其中ⅢB期2例。Ewing肉瘤、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无瘤生存22年5个月、13年3个月。皮质旁骨肉瘤2例.分别无瘤生存19年3个月和1个半月,死亡的21例(包括失访的2例)中除死于术后感染2例及麻醉意外2例外,余生存期均得到延长。结论 手术切除肺转移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术式应以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新辅助化疗是提高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手术治疗疗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低度恶性中心型成骨肉瘤是发生于骨髓腔的低度恶性成骨肉瘤,临床罕见。总结本中心收治的低度恶性中心型成骨肉瘤病例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回顾本中心自1998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3例低度恶性中心型成骨肉瘤。患者平均就诊年龄31岁。8例为初治病例,5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病例。后者中4例在外院行囊内手术,1例行边缘手术。Ⅰ期肿瘤11例,Ⅲ期肿瘤2例。Ⅰ期患者均首选肿瘤单纯广泛切除术。[结果]2例局部复发者术后病理分别为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Ⅲ期患者转移灶术后病理均为低度恶性中心型成骨肉瘤。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1例Ⅰ期肿瘤患者术后15个月出现肺转移,其接受综合治疗后已继续存活27个月。1例Ⅲ期患者术后26个月死亡,另1例术后随访6个月后失访。其余10例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保肢手术者,MSTS 93评分平均79%。[结论]低度恶性中心型成骨肉瘤患者多数只需要广泛切除、保肢治疗,无需化疗即可获得较长期的生存和较好的术后功能。手术切除边界不足依然是最终导致肿瘤复发的常见原因。长期随访是必要的。部分局部复发病灶可能表现为高度恶性肉瘤。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病灶,转移病灶病理可能依然表现为"高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双镜)一期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结直肠癌同时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进行了双镜一期手术切除(双镜手术组),术后接受化疗;其余18例仅接受全身化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双镜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双镜手术组患者原发性病灶及肺转移灶均达到R0切除。双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3%、44.4%(P=0.028)和52.3%、22.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肺转移瘤数量(P=0.002)及纵膈淋巴结阳性(P<0.001)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病理类型、T分期,肺转移瘤大小、切除方式,手术前CEA水平,化疗方案均与其术后生存时间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转移瘤数量(P=0.005)、纵膈淋巴结转移(P=0.006)是患者术后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肺转移双镜一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肺转移瘤数量及有无纵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指征、术前评价、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06例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106例,其中转移性癌86例,转移性肉瘤20例,二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和20%。以原发肿瘤乳腺癌、头颈部癌、泌尿系癌及骨肉瘤的肺转移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27.3%、20%及33.3%。全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8%、9.8%和6.6%。术后行辅助放/化疗者的5年生存率为18.1%,未行者23.5%,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无手术死亡。结论对原发肿瘤已达根治,无他处转移及肺功能可承受手术者作为手术指征;手术途径以病侧后外切口为主;探查时应避免遗漏多发转移灶,遵循最大限度切除肺转移瘤及保留正常肺组织的原则;重视前瞻性的术后辅助治疗,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肢体恶性骨肿瘤及骨转移癌保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行瘤段切除假体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组共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2岁,平均28.4岁。原发肢体恶性骨肿瘤41例,其中骨肉瘤19例,骨巨细胞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浆细胞瘤3例,尤文氏瘤1例,骨血管内皮瘤1例。骨转移癌21例,原发病灶分别为:肺癌9例,胃癌3例,肾癌2例,乳腺癌2例,甲状腺癌1例,颌下腺癌1例,原发灶不明者3例。对62例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应用肿瘤段切除并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有:①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②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③瘤段切除髓内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5~42个月,平均14.2个月,41例恶性骨肿瘤中,术后无瘤生存21例,死亡4例,7例发生肺转移,3例发生其他部位转移,6例局部复发后截肢。37例生存患者患肢功能按Enneking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1.1%。21例骨转移瘤患者中,术后存活3个月以上者19例(占90.4%);术后疼痛消失15例(占71.4%),其余均有疼痛减轻;日常生活工作恢复者11例(占52.3%)。结论:对可施行广泛切除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修复重建,行保肢治疗,可在治疗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对肢体骨转移癌行合适的保肢手术对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手术切除是肺转移瘤治疗的选择之一,大量回顾性研究提示对原发灶已控制的患者,彻底切除肺转移瘤能带来生存获益。应用肺转移瘤切除术,需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任何原发瘤病理类型,彻底切除都是主要的预后因素。无瘤间歇期长、肺转移瘤数量较少是有利的预后因素。推荐采用经胸肋三角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的手术方式。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是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现有的影像学检查存在遗漏肺转移瘤的风险。肺转移瘤扩大切除术可使部分患者受益。部分肺转移瘤再发再切仍有生存获益,故肺转移瘤切除术需注意保护正常肺实质。我们就这些临床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 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体位置、吸烟史、原发病灶是否手术、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转移灶数目、是否放疗、是否化疗、TNM分期等指标。预后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男性55例(60%),女性36例(40%);病理类型腺癌49例(54%),鳞癌42例(46%);肿瘤位于中央25例(27%),其余66例(73%)位于周边。本组老年肺癌骨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预后单因素显示病理类型(χ2=4.178,P=0.041)、原发病灶是否手术(χ2=7.980,P=0.005)、碱性磷酸酶(ALP)(χ2=6.814,P=0.009)、骨转移灶数目(χ2=13.592,P<0.001)和分期(χ2=10.060,P=0.018)与总生存期密切相关,Cox预后多因素发现ALP(HR=2.345,P=0.002)和骨转移灶数目(HR=1.987,P=0.001)为本组患者预后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ALP和骨转移灶数目可预测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疗效及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结直肠癌肺转移行肺转移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个月,5年生存率为33.0%。19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16例生存患者中,10例带瘤生存.6例无瘤生存。其中1例至今已无瘤生存16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瘤间期(DFI)时间的长短对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的生存有影响(P=0.036):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瘤大小和位置、手术方式、肺转移瘤手术前CEA水平及复发后再次行肺转移瘤切除均未见与其术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对于部分选择性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是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治疗方式。DFI可能与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同期外科切除的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其远期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同期手术切除的70例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的短期及长期疗效,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7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情况及影响其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0 d无死亡,其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1年生存率为78.57%,2年生存率为55.71%,3年生存率为48.57%,5年生存率为42.86%;全部70例患者有66例的肝转移灶获得R0切除,包括52例楔形切除、13例半肝切除以及1例扩大切除;另4例为R1切除。并发症共发生9例,占12.86%。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化疗、肝转移病灶数、肝转移最大直径、癌胚抗原水平以及糖链抗原199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P0.05),而年龄、性别、原发瘤位置、肿瘤类型、病理类型、肝转移灶分布对患者的生存率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化疗、肝转移病灶数、转移灶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术前化疗、肝转移病灶数、转移灶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行瘤段切除假体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组共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2岁,平均28.4岁。原发肢体恶性骨肿瘤41例,其中骨肉瘤19例,骨巨细胞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浆细胞瘤3例,尤文氏瘤1例,骨血管内皮瘤1例。骨转移癌21例,原发病灶分别为:肺癌9例,胃癌3例,肾癌2例,乳腺癌2例,甲状腺癌1例,颌下腺癌1例,原发灶不明者3例。对62例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应用肿瘤段切除并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有:①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②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③瘤段切除髓内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542个月,平均14.2个月,41例恶性骨肿瘤中,术后无瘤生存21例,死亡4例,7例发生肺转移,3例发生其他部位转移,6例局部复发后截肢。37例生存患者患肢功能按Enneking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1.1%。21例骨转移瘤患者中,术后存活3个月以上者19例(占90.4%);术后疼痛消失15例(占71.4%),其余均有疼痛减轻;日常生活工作恢复者11例(占52.3%)。结论:对可施行广泛切除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修复重建,行保肢治疗,可在治疗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对肢体骨转移癌行合适的保肢手术对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尉然  郭卫  杨毅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73-108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接受外科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6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26例;年龄40~87岁,平均56.87岁。中轴骨转移占91.3%,四肢骨转移占8.7%。分化型甲状腺癌占76.1%,低分化型占23.9%。19例为单发骨转移,27例为多发骨转移。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骨转移病灶数目、转移部位、内脏转移、骨科并发症、转移时长、首诊时已发生骨转移、原发病灶手术、接受131I治疗、原发病灶接受放化疗、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病灶性质、术中出血量、应用预防出血措施、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19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8.3%的患者接受了切除性手术,平均出血量为2603.26 ml,术后5年生存率为37.3%,10年生存率为12.4%。分化型甲状腺癌、单发骨转移、接受131I治疗、术前一般情况良好为预后良好因素,其中单发骨转移和接受131I治疗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明确甲状腺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助于确定手术适应证,从而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VB期结直肠癌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3年诊断为IVB期结直肠癌患者共6934例,其中发病灶切除联合全身化疗患者2824例(手术化疗组),单纯全身化疗患者4110例(化疗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PSM前,手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HR=1.540,95%CI=1.423~1.667,P0.001),但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转移情况、CEA水平)不均衡性明显(均P0.001)。通过1:1PSM匹配后,筛选出3826例患者,两组各1913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明显缩小,其中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N分期、转移情况、CEA水平分布特征相接近(均P0.05);手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HR=1.603,95%CI=1.439~1.787,P0.001)。结论: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可改善转移灶不能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故推荐可耐受手术的IVB期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胸腔镜手术对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8月,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54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症状、肺内外病灶的诊断间隔时间、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等因素,探讨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价值。结果全组手术过程顺利,肺叶及肺段切除18例,楔形切除36例。中转开胸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手术确诊率100%,其中转移瘤、原发肺癌、良性病变分别为36例(66.7%)、11例(20.4%)、7例(13.0%)。原发肺癌Ⅰ期63.6%(7/11),Ⅱ期18.2%(2/11),Ⅲ期18.2%(2/11)。肺内结节为原发肺癌者肺外肿瘤与肺内病灶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84个月(13~276个月),转移瘤为18.5月(0.8~2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8,P=0.001)。转移瘤者胸部CT出现毛刺者27.8%(10/36),分叶者38.9%(14/36),胸膜牵拉者11.1%(4/36)。原发肺癌呈现界限清楚者18.2%(2/11)。既往有结直肠癌或骨软组织肿瘤史者,肺内新发结节为转移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史组[90.9%(30/33)vs.28.6%(6/21),χ2=22.442,P=0.000]。肺内结节为原发肺癌的比例较大者分别为头颈部肿瘤史(3/4)、肾癌(2/4)和乳腺癌史(2/4)。结论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接近30%易被影像学检查误诊,且有1/3为原发肺癌或良性病变。胸腔镜手术是此类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