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感神经手术治疗手汗症的原理是什么? 人体的汗腺是受交感神经(内脏神经的一种)支配的,神经兴奋后腺体分泌才会产生汗液.不同部位的皮肤汗腺受不同的交感神经支配.手汗症属于局灶性多汗,只要去除到达手掌的交感神经就可以达到治疗手汗的目的.支配手掌的交感神经来源于胸部,所以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特定部位切断胸腔内支配手掌的胸交感神经即可有效治疗手汗.  相似文献   
2.
刘彦国 《健康世界》2013,(12):34-35
王小姐今年25岁。从小时候记事起,她就常年双手出汗,经常莫名其妙的“大汗淋漓”。只要是手参与的事情,无论是写字、打电脑、弹琴、绘画,还是开车、端盘子、打麻将,都特别受影响。每次跟人家握手,王小姐就尴尬的不得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操作流程和技巧的优化改进经验.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连续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408例,男214例,女194例,平均年龄58.6岁.实体肿瘤平均最大径30.1 mm.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胸腔镜观察口选择第7或8肋间腋后线,长1.5 cm;辅助操作切口选择在肩胛下角线第7或8肋间,长1.5 cm;主操作口选择在第4或第5肋间腋前线,长约4 cm,无需放置开胸器,不牵开肋骨.全部操作过程完全在胸腔镜下完成.术者位于病人前侧,双手分别握持吸引器和电凝钩,在主操作口内进行操作;助手位于病人背侧,使用卵圆钳经辅助操作口帮助牵拉显露.基本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相同.肺癌病人均清扫纵隔淋巴结:肿瘤位于右侧,清扫2、4、3A、3P、7、8、9、10组淋巴结;左侧清扫3、5、6、7、8、9、10组淋巴结,必要时清扫第4组淋巴结.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95 min,平均术中出血249 ml.术后病理良性疾病86例,恶性疾病322例.全组中转开胸35例,中转开胸率8.6%.术后轻微并发症48例,并发症发生率11.8%.术后平均带胸管时间7.9天,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9天.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操作难度较高,开展此项手术应具备5个方面条件:(1)较清晰的胸腔镜设备,(2)良好的术野显露,(3)熟练的镜下血管解剖分离技巧,(4)能将血管和支气管置入缝合切开器内,(5)纵隔淋巴结清扫技术.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及一些关键技巧,可以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外科——传统胸外科之“升级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10年,当瑞典医师Jacobaeus首次将带有光源的内镜置入病人的胸腔,并由此拉开胸腔镜外科的序幕时,人们难以想象这一技术会给日后的胸外科带来怎样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电视成像技术和冷光源技术的出现和医用化发展,以及内镜用直线型缝合器的诞生促成了胸腔镜技术新时期的飞速发展。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胸外科手术都能够在胸腔镜下完成。  相似文献   
5.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国内真正开展还不到3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镜下操作技术尚不熟练,对血管的处理心存忌惮.现总结我们关于血管处理的顺序、技巧及出血时处理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4月~2009年11月完成的24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全组中2例(8.3%)因为胸腔内粘连重,叶间裂分化差或肺门处严重粘连并有大量迂曲扩张的血管,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22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切除范围包括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3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1例。手术时间(173.6±57.1)min(80~280min),出血量(173.9±65.9)ml(50~300ml),术后带管时间(6.1±3.8)d(2~19d),术后住院时间(8.6±3.9)d(4~22d)。术后病理均符合支气管扩张症改变。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4例,均为肺持续漏气7d,引流7~19d后自愈拔除胸腔引流管。全组随访1~31个月,平均13.7月,其中13例12个月。15例(62.5%)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7例(29.2%)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8.3%)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体检发现的以孤立性肺结节(SPN)为表现的肺癌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和后果,探讨延误治疗的相关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162例体检发现的SPN样肺癌患者,其中男93例,女69例;年龄33 ~ 82岁,平均(63.9±10.4)岁.按CT发现SPN到入院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其中<1个月74例,1~3个月48例,≥3~6个月10例,≥6~12个月7例,≥12 ~24个月8例,≥24个月15例.分析从发现SPN到手术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观察期间各组患者肿瘤直径的变化及病理分期分布.延误诊治原因按3方面归纳:患者因素(患者犹豫、未重视,治疗合并症延误),医师因素(误诊为炎症、结核、陈旧病变、良性肿瘤、转移瘤等),医院因素(入院前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中,医师因素延误49例,占30.2%;患者因素延误50例,占30.9%;医院因素延误63例,占38.9%.医师因素延误中最常见为首诊炎症25例,其次为结核8例、陈旧病变8例.除外因治疗合并症及入院前检查等客观因素延误的患者,延误时间<3个月者中,患者因素所致占63.2%(36/57例),40例≥3个月者主要是医师因素,占70.0%(28/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8,P=0.001).延误时间越长,肿瘤出现增大的可能越大,≥24个月及12 ~24个月者肿瘤增大比例分别为73.3%(11/15例)及87.5%(7/8例).肿瘤分期Ⅳ期者比例延误时间≥24月者达13.3%,其次为12~24个月者,达12.5%,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我国SPN样肺癌存在明显诊治延误,约1/3因医师误诊耽误.需提高医患对其重视程度,尽早手术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8.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35,自引:11,他引:2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5岁.手术全部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操作顺序与常规开胸手术基本相同.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例.平均手术202.6 min,平均出血216.8 ml,无输血病例.术后平均带胸管7.4 d.术后病理:腺癌30例,鳞癌10例,肺泡细胞癌3例,肉瘤样癌1例.随访平均7.7个月,1例Ⅲa期腺癌病人术后3个月发生转移,其余无复发.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在有效性、彻底性方面可以达到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996年9月~2009年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49例。手术通过3~4个胸壁小切口完成,镜下剥离摘除食管平滑肌瘤操作与开胸手术基本相同。结果42例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7例中转开胸(2例因胸膜腔致密粘连,3例因肿瘤〈1.0cm,胸腔镜下无法定位,2例因肿瘤较大并与食管黏膜粘连紧密)。手术时间平均90min(50~210min),肿瘤长径平均3.7cm(0.5~10.0cm),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43例随访1~73个月,平均27.1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安全可靠,可替代大部分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纵隔镜手术诊断Ⅰ期胸部结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Ⅰ期胸部结节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60例临床拟诊Ⅰ期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X线片及CT发现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未见异常表现.以伴有或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Ⅰ期胸部结节病的典型表现.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者33例,纵隔镜检查术后32例获得病理学证实,诊断准确率97%;1例为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7例根据影像学表现考虑不典型Ⅰ期胸部结节病的患者,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17例(63%),另有纵隔淋巴结结核6例,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以及小细胞癌各1例.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典型的Ⅰ期胸部结节病,其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一般不需要行纵隔镜等有创检查以获得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