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倍体蒲公英活性成分比较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四倍体蒲公英与野生蒲公英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和体外抑菌作用,为四倍体蒲公英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中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用K-B纸片扩散法测量不同浓度两种蒲公英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四倍体蒲公英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野生蒲公英.两种蒲公英对以上四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作用强度相似.结论四倍体蒲公英与野生蒲公英抑菌强度相当,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于野生蒲公英.  相似文献   

2.
目的:由于国内对蒲公英药材及混伪品果实的微性状鉴别研究较少,本文便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蒲公英药材及其混伪品药材的果实进行微性状鉴别研究。方法:采集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黄鹌菜、剪刀股、苦苣菜药材的果实,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蒲公英药材及混伪品的果实进行鉴别。结果: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药材果实表面具瘤状突起,黄鹌菜、剪刀股、苦苣菜药材果实表面为小刺状突起,无瘤状突起;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剪刀股有喙基,黄鹌菜、苦苣菜果实无;碱地蒲公英喙上有黑褐色的茸毛,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剪刀股无;蒲公英冠毛侧毛稀疏而较长,碱地蒲公英稀疏而短,东北蒲公英相对较密而长;黄鹌菜冠毛刺状物密集,先端尖锐,苦苣菜无明显侧枝,刺状突起短而钝,剪刀股有明显的刺样突起,稍短而密集。结论:3种蒲公英属药材及3种混伪品药材的果实微性状可以作为鉴别特征,为蒲公英药材日常检验提供参考,以期对市场上流通的蒲公英药材鉴别提供一定帮助,保证其质量,为药材的鉴别提供借鉴和临床安全用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药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蒲公英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蒲公英甾醇、木犀草素、蒲公英内酯、蒲公英酸、蒲公英黄质,以及挥发油等。药蒲公英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高血糖等药理作用,是有开发前景的植物药。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碱地蒲公英T.borealisinense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根据生长栽培模式不同,蒲公英药材可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2种。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1批蒲公英野生品和9批蒲公英栽培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蒲公英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各批蒲公英样品相似度均在0.960之上,所建立的蒲公英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蒲公英药材的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素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药材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表明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化学成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异绿原酸A和木犀草素是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差异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二者的质量控制指标。通过以上研究,为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蒲公英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区分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Y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三七、婆婆丁、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TarazacumsinicwnKimg)、异苞蒲公英(TaraxacumheterolepisNakaietH.koidz)、热河蒲公英(ZPlatypecidumDiels)、西藏蒲公英(ZtibeticumHand-Mazz)等均可入药,统称为药用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  相似文献   

6.
HPLC同时测定蒲公英中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1],其品种繁杂.目前药用的蒲公英来源于蒲公英属植物至少27种.蒲公英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有广谱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为咖啡酸和绿原酸,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蒲公英其含量差异很大,目前中国药典[2]仅用HPLC法对咖啡酸单一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而没有测定另一抗菌成分绿原酸,为此本实验采用RP-HPLC法[3]对蒲公英中的咖啡酸、绿原酸两个有效成分同时进行定量检测,从而建立一种更好的控制蒲公英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蒲公英炮制中总黄酮含量变化及对胃炎治疗的理论。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胃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胃炎对照组、蒲公英原药组和蒲公英炭组,每组10例,另选1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10)。使用乙醇对蒲公英原药材以及炮制后的蒲公英炭进行总黄酮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炮制前后总黄酮的提取率及含量变化。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组蒲公英原药组每天服用蒲公英原药材药液,观察组蒲公英炭药则每天服用炮制后的蒲公英炭药液,健康对照组及胃炎对照组每天服用去离子水,8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炮制后的蒲公英中总黄酮含量比炮制前降低了38%,炮制中总黄酮有所损失;患者的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蒲公英原药组的效果比蒲公英炭组好,蒲公英原药组和蒲公英炭组的患者血清GAS升高,IL-1β和IL-6在胃炎对照组中含量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中对于IL-1β而言,2个观察组与胃炎对照组比较都有所下降。对于IL-6而言有相同的趋势。而且蒲公英原药组比蒲公英炭组效果更好。结论:蒲公英在炮制过程中总黄酮会有损失,其含量的变化影响着对胃炎的改善效果,试验表明蒲公英炮制前的原药对胃炎改善效果更好,并且这种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因子IL-1β和IL-6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徐扬  郑俊华 《中草药》1998,29(4):224-225
从华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2个三萜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和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为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蒲公英炮制前后总黄酮的含量的变化,为临床上采用蒲公英及蒲公英炭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L9(34)对蒲公英及蒲公英炭中的黄酮进行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并确定最优超声方法;并比较蒲公英及蒲公英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在提取溶剂为65%乙醇,超声功率为462 W,超声时间为35 min,超声温度为60Ⅰ的条件下,蒲公英与蒲公英炭提取率最高,分别为3.9%和2.9%;蒲公英及蒲公英炭中芦丁在0.017 2~0.062 7 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C=0.091A-0.001,r=0.997 5;蒲公英供试品溶液与蒲公英炭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RSD分别为0.42%和0.60%;重复性RSD分别为0.85%和0.70%,精密度为1.04%,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准确性高。结论蒲公英炮制后其总黄酮的含量明显小于蒲公英原药材,就总黄酮含量这一指标来说,临床上治疗胃炎、胃溃疡应优先考虑选用蒲公英原药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不同产地蒲公英的采收、初加工、贮藏、包装现状并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了解蒲公英的多个产后环节,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多个产区和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辅以文献查阅和分析,通过实际生产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影响蒲公英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归纳总结蒲公英采收、初加工方法、贮藏条件和包装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对蒲公英进行了质量评价。蒲公英在生长旺盛期时,绿原酸、咖啡酸、多糖、总黄酮、总皂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普遍较高。结论:蒲公英以人工栽培为主,采收期对蒲公英质量的影响较大。蒲公英市场需求大时,不能为了产量忽视质量。为控制和提升蒲公英的质量,需要从上述多个环节进行质量全过程控制系统的构建,并制定采后标准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是在兽医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本试验以绿原酸及总黄酮为指标,考察黑龙江省不同品种蒲公英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为提高药材蒲公英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长春蒲公英中绿原酸含量较高,种植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宁伟  吴杰  赵婷  赵鑫  李天来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0):1372-1377
该文采用JEM-100CX II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叶绿体超微结构,5种蒲公英中叶绿体较大,基粒片层较多、类囊体规则、无淀粉粒等叶绿体特征决定植株光合作用较强。5种蒲公英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的主要调节因素。其中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Pn,Gs,Ci含量均最高,亚洲蒲公英T.asiaticum均最低。5种蒲公英Pn与Gs,Ci间呈正比例关系,Pn与Tr间呈反比例关系。另外Pn与其Chla,Chlb呈正相关,且与Chlb的关系较大。论证了蒙古蒲公英光合效率最高,是高光合速率蒲公英种,为蒲公英属资源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蒲公英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蒲公英冲剂中蒲公英;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蒲公英中的咖啡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蒲公英冲剂的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咖啡酸进样量在0.0188~0.22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5%(RSD=2.45%)。结论:本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蒲公英冲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7种蒲公英Taraxacum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倍性、类型及核型公式等特征。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进行核型研究。结果: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染色体在种间和种内呈现多倍性(2~4x),大多种以三倍体为主。首次确定了东北蒲公英T.ohwianum为2n=2x=16;斑叶蒲公英T.variegatum为2n=4x=32。其余5种蒲公英均为2n=3x=24。蒲公英核型呈现多样性,由中部和近中部染色体及随体组成。染色体绝对长度为3.74~27.68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68%~64.02%;核型类型较广泛存在"1A","2A","2B"型,确定东北蒲公英和斑叶蒲公英为较进化核型类型及遗传方式。结论:细胞学核型分析结果可将蒲公英相近种属进行归并,即将丹东蒲公英T.antungense与卷苞蒲公英T.urbanum建议将其归并,此结果与《中国植物志》分类结果一致。该文系统报道了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细胞学核型特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属药用植物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细胞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为常见清热解毒类中药。文章对蒲公英治疗痤疮相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加以分析,认为蒲公英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以炎症反应为主的痤疮发生发展,并对蒲公英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肯定了蒲公英治疗痤疮的疗效,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为出生11周后开始交配,于第4次生产后失去生育能力的Wistar雌性大鼠。蒲公英汤中的蒲公英为春秋两季采集的带根蒲公英,为此将蒲公英汤分为秋季和春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蒲公英突然热了起来,田间地头,几乎一年四季都不乏挖掘这种野菜的人。人们说,蒲公英不仅能够消炎利尿,还有抗癌作用呢。那么,蒲公英真的有如此作用吗?蒲公英大家都见过,尤其是那花开过之后的白色绒毛,微风一吹,漫天飞舞,煞是可爱。蒲公英属于菊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等。蒲公英是药食两用植物,营养价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材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蒲公英所具有的抗茵、抗病毒、抗癌、抗氧化、抗炎、利尿、抗过敏、抗血栓作用以及其它的药理药效不断被发现。本文对国内外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春食蒲公英     
正每年4~9月是蒲公英的花期。蒲公英开花时,一眼望去,黄黄的一片,煞是喜人。其实,蒲公英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也是一种食材,我们老家就经常有人把蒲公英当菜吃。蒲公英最简单的吃法是生吃。鲜鲜嫩嫩的蒲公英挖回来后,洗干净,去掉根茎,留下叶子,卷在大饼里就可以直接吃了。保留着淡淡的苦涩味和若有似无的青草香,不失原有的医用价值。小时候喉咙发炎,妈妈总是给我做大饼卷蒲公英。当时,我因为蒲公英味道有点儿苦涩而不爱吃,现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等功效。遵循据证立法,依法制方原则,针对蒲公英主治病症的病理关键,采取标本配伍方法,以蒲公英为核心,三药成方。蒲公英配生麦芽、丝瓜络,清热解毒,抑制泌乳,疏通乳络,主治急性乳腺炎(哺乳期);蒲公英配茵陈、柴胡,清热解毒,利胆祛湿,理气通腑,主治急性胆囊炎;蒲公英配苦参、白鲜皮,清热解毒,燥湿通络,消风止痒,主治急性、亚急性湿疹。临床应用,随证加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