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细胞凋亡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中神经细胞死亡并非简单的坏死,而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凋亡机制,这种病理情况下的凋亡可引起或加重HIBD。如何早期中断凋亡,减轻脑损伤及后遗症的发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缺氧缺血对新生鼠脑Caspase-3效应蛋白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对新生鼠脑Caspase-3活性及Caspase-3与脑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研究所完成。7d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1,12,24,48h组。HIBD模型建立后。分别在上述各时间点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测定脑组织Caspase-3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活化Caspase-3蛋白以及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IBD后1h患侧脑组织Caspase-3活性已升高,到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患侧脑细胞凋亡自HIBD后1h已升高,到24h达高峰,48h仍维持较高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IBD新生鼠患侧脑组织中Caspase-3激活,且与细胞凋亡明显相关。提示Caspase-3活化参与了HIBD的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丰富环境是针对啮齿类动物习性制备的动物实验模型环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在丰富环境干预下,可增强突触可塑性,抑制神经元凋亡,调节细胞自噬,从而促进HIBD后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对新生鼠脑Caspase-3活性及Caspase-3与脑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研究所完成。7d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1,12,24,48h组。HIBD模型建立后,分别在上述各时间点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测定脑组织Caspase-3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活化Caspase-3蛋白以及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IBD后1h患侧脑组织Caspase-3活性已升高,到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患侧脑细胞凋亡自HIBD后1h已升高,到24h达高峰,48h仍维持较高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IBD新生鼠患侧脑组织中Caspase-3激活,且与细胞凋亡明显相关。提示Caspase-3活化参与了HIBD的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aspase-3特异性肽类抑制剂AC-DEVD-CHO(acetyl-Asp-Glu-Val-Asp-aldehyde)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的疗效。方法:建立HIBD模型后予新生鼠不同剂量AC-DEVD-CHO脑室注射,24h后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鼠脑Caspase-3活性,确定最佳剂量。通过病理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等考察AC-DEVD-CHO对HIBD的疗效。结果:HIBD新生鼠患侧脑组织Caspase-3活性随注射AC-DEVD-CHO剂量增加而递减。至300—400ng时。差别已不明显。AC-DEVD-CHO 300ng治疗组HIBD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30.2&;#177;11.2)%较生理盐水组(44.6&;#177;12.4)%明显降低。结论:Caspase-3抑制剂对新生鼠HIBD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性激活素(AC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HIBD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II、II、II(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高、中、低剂量ACT)。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a,HI)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ACT,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HI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 h2、h、6 h、24 h4、8 h)分批采集标本,观察ACT对HIBD模型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凋亡分析,观察ACT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个时间点,治疗组脑组织淤血及水肿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光镜及电镜下,治疗组脑组织细胞结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各时间点治疗组脑组织细胞凋亡均值明显低于模型组(7.46±0.12 vs 4.87±0.13,P<0.05)。结论外源性AC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其后的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Caspase-3抑制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aspase-3特异性肽类抑制剂AC-DEVD-CHO(acetyl-Asp-Glu-Val-Asp-aldehyde)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damage,HIBD)的疗效.方法建立HIBD模型后予新生鼠不同剂量AC-DEVD-CHO脑室注射,24 h后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鼠脑Caspase-3活性,确定最佳剂量.通过病理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等考察AC-DEVD-CHO对HIBD的疗效.结果HIBD新生鼠患侧脑组织Caspase-3活性随注射AC-DEVD-CHO剂量增加而递减.至300-400ng时,差别已不明显.AC-DEVD-CHO 300 ng治疗组HIBD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30.2±11.2)%较生理盐水组(44.6±12.4)%明显降低.结论Caspase-3抑制剂对新生鼠HIBD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背景:细胞凋亡是脑缺氧缺血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体外试验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zowth factor,NGF)缺乏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7dSD大鼠40只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约14~18g,雌雄不拘,饲养于屏障环境的SPF级实验动物。干预:4JD只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NGF治疗组在大鼠缺氧缺血后即刻腹腔注射NGF。主要观察指标:观察NGF对HIBD模型的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质量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in situ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N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质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质量[(0.57&;#177;0.02)g]明显重与对照组[(0.42&;#177;0.1)g,P&;lt;0.01];治疗组左右脑质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TU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NGF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N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凋亡是脑缺氧缺血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体外试验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缺乏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7dSD大鼠40只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约14~18g,雌雄不拘,饲养于屏障环境的SPF级实验动物。干预:40只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NGF治疗组在大鼠缺氧缺血后即刻腹腔注射NGF。主要观察指标:观察NGF对HIBD模型的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质量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insitu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N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质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质量犤(0.57±0.02)g犦明显重与对照组犤(0.42±0.1)g,P<0.01犦;治疗组左右脑质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U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配因抑制剂-3(MDL28170)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治疗组于缺养缺血后即刻、2 h、4 h腹腔内注射MDL28170,对照组及手术组同时予生理盐水。缺氧缺血后24 h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海马神经元死亡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缺氧缺血后24 h缺血侧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透射电镜证实有凋亡细胞;MDL28170可减少阳性细胞数量,抑制神经元死亡,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DL28170可通过抑制神经凋亡而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组织形态学和行为学来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17只健康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HIBD组、高压空气治疗组(HBA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采用Rice法制作HIBD模型。HBO组和HBA组于缺氧缺血处理后即行HBO或高压空气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d。大鼠9日龄时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情况,14日龄时检测左/右脑重比值及体重增长率,30日龄时进行放射型迷宫觅水测试,试验结束后(35日龄)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 ①HIBD组体重增长率和左/右脑重比值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HBA组与HBO组治疗后体重增长率均无明显改善,但左/右脑重比值均明显增加,尤其是HBO组(P〈0.01)。②与CON组比较,HIBD组皮质和海马中均存在大量的凋亡细胞,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均P〈0.01);与HIBD组比较,HBO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均P〈0.01);HBA组凋亡细胞和CA,区锥体细胞密度均无明显改变。③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HIBD组觅水时间、错误次数和重复次数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HBO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HIBD组(P〈0.05),而HBA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HBO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减轻脑组织缺血后损伤,对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红光照射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急性期凋亡因子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简称模型组)及红光照射组.采用经典Rice法将模型组及红光照射组大鼠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颈总动脉后缝合.红光照射组于HIBD损伤后立即对其额顶部进行红光照射,连续照射3d.于制模后第3天时取各组大鼠损伤侧海马组织,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Caspase-8及Caspase-3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Caspase-8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Caspase-8及Caspase-3定位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制模后第3天时发现模型组和红光照射组Caspase-8、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5);红光照射组Caspase-8基因表达(1.55 ±0.12)及蛋白表达(0.70 ±0.18)、Caspase-3基因表达[(1.48±0.16)×10-4]及蛋白表达(0.74 ±0.13)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红光照射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8、Caspase-3表达,减轻HIBD急性期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HIBD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指用人工方法,使人体脑部温度下降2~6℃达到治疗目的。亚低温治疗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HIBD后3h内实施降低脑温2~6℃并持续3~72h。脑损伤程度减少25%~80%,显示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目前视为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和颅内出血,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HIBD主要采用对症综合治疗,而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对症综合治疗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本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共收住61例HIBD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DP组)及对照组,连续治疗1~3个疗程,定期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细胞酶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NABA评分及细胞酶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促进苏醒,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预后,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巴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变化规律,揭示HIBD中细胞形态变化及其死亡形式,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7d龄SD大鼠99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81),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脑损伤后0,0.5,1,3,6,9,12,24,48h皮质、纹状体、脑干多巴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动物缺氧缺血后多巴胺在0.5h即有明显上升[左侧皮质,纹状体分别为(25.21&;#177;1.29),(63.17&;#177;2.02)μg/g],纹状体和皮质、脑干内多巴胺含量分别在缺氧缺血后6,9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细胞病理改变:缺氧缺血后3h时水肿,6h时有局灶性坏死,12,24及48h出现大量坏死的神经细胞。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缺氧缺血后3h凋亡细胞出现,6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早期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即增高,脑细胞损伤与多巴胺含量有关;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7日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用Y型迷宫检测新生大鼠HIBD后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取左脑进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与HIBD组和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相比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提高,BDNF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35.67&;#177;4.32)个/视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提高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汤易  刘影 《磁共振成像》2013,4(3):228-231
目前用于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程度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Apgar评分,缺乏客观的评价依据。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安全影像检查方法,能提供详细的脑结构细节,临床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检测新生儿脑损伤和预测神经发育结果。作者就HIBD MRI表现及MR各扫描技术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指用人工方法 ,使人体脑部温度下降 2~6℃达到治疗目的。亚低温治疗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HIBD后 3h内实施降低脑温 2~ 6℃并持续 3~72h ,脑损伤程度减少 2 5 %~ 80 % [1] ,显示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目前视为具有临床应用潜力。成人脑外伤病人应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成功[2 ] ,国外已有临床多中心研究新生儿HIBD亚低温治疗报道[3,4 ] 。亚低温治疗中对病人的监护非常重要 ,护理贯穿于全程治疗中 ,现就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BD护理进展综述如下。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的…  相似文献   

20.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是由围生期的脑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血流减少是引发窒息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引发脑血流减少的主要因素,作者观察了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的4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并设立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