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颅脑损伤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面色晦暗或黧黑、皮肤青紫瘀肿、口唇紫暗或暗红、皮肤粗糙、咳痰或喉中痰鸣、大便干、淡舌、细脉等8个症状,在重型与非重型颅脑损伤两组病例中,出现频率均≥30%。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聚1类:痰瘀闭窍证,恢复期聚2类:痰热蒙窍证、痰蒙清窍兼气血两虚证;非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聚2类:瘀热内扰证、血瘀兼气阴两伤证,恢复期聚3类:痰湿阻窍兼气虚证、瘀血阻络证及气血亏虚证。结论聚类分析可帮助进行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特点分析,确定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颅脑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外伤后综合症是许多颅脑损伤疾病中产生的一种病证,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症样反应为主。其中部分病人以头昏、头痛、烦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笔者临床上采用清脑益智汤治疗本病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2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机制和疗效.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9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6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加西医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证型,比较两组清醒时间、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实证有脑气不通证、瘀停清窍证、痰瘀蒙窍证、痰热蒙窍证、痰瘀蒙窍兼热结腑实证;虚证有元神外脱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不足证;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6.39%和27.12%,治疗组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GOS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中医证型有4个实证与3个虚证;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瘀证与神经元损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76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调查、证候量化评分、损伤程度(GCS评分)分级,抽取外周血酶免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水平。结果: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次为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血瘀气虚>瘀阻清窍>规范外的其他证型>肝肾亏虚;轻型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中型患者中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血瘀气虚证较多,重型患者中痰瘀交阻、气滞血瘀、瘀阻清窍证位列前三;血瘀相关证型占84.21%。血瘀证患者的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均高于非血瘀证患者,NSE含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患者的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较轻、中型患者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提示损伤程度与血瘀证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呈正相关(P<0.01)。血瘀证不同证候类型的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以血瘀实证为主。血瘀证证候积分越高,颅脑损伤病情越重,NSE含量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根据血钠水平,对导致低钠血症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患者给予补钠治疗。结果:除1例死于脑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患者在临床诊治中,除治疗原发病外,还应积极纠正低钠血症及水中毒。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常由交通事故,暴力,工伤等原因所造成,遗有昏迷,头痛头晕,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失语,肢体功能障碍,阳萎等症状。针灸疗法是促进颅脑损伤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将五年(1993年-1998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工体针1.l醒脑开窍法 由于颅脑损伤可致瘀阻清窍,经脉气血不通,所以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以疏通气血,改善和恢复脑组织的生理功能,可取得良好疗效。姚氏[l]运用此法治疗严重颅脑损伤长达九个月之久(近似植物人)的患者1例,证属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7.
唐岛 《福建中医药》1998,29(3):20-20
甜梦口服液治疗71例颅脑损伤后失眠证烟台市中医医院(264000)唐岛许树元刘忠进宋震涛王熙勋我科自1996年6月以来对111例颅脑损伤后失眠证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71例采用单纯甜梦口服液内服,取得较好疗效,缩短了病程,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91-1392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病机变化及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本中心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开始及第24、48、72 h各时间点进行中医证候观察分析。结果:患者证候变化表现为经亚低温治疗后,风、火、阴虚三证进行性减少,而痰、瘀、气虚证显著增多。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亚低温治疗特殊状态时,患者处于类似于中风中脏腑之寒、瘀、闭证状态,患者痰、瘀、气虚证为主要证候,风、火、阴虚三证被亚低温状态所抑制而极少见。  相似文献   

9.
尿崩症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内大量水分丢失、枯竭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平衡失调而危及患者生命。2004年1月-2005年2月我院重症病监护病房(ICU)共收治颅脑损伤后并发生体性致尿崩症的患者共20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无一例因尿崩症而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和疗效。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每组30例,对60例患者各中医证型出现的频次及演变情况,2组患者的昏迷持续时间、清醒时间、GC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痰停清窍证、痰瘀蒙窍证、痰瘀蒙窍兼热结腑实证与脑气不通证、痰热蒙窍证、元神外脱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不足证出现的频次及演变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昏迷持续时间、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80.0%(24/30)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56.7%(17/3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包括4个实证和3个虚证,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合用治疗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00例颅脑外伤后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精神病西药制剂并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等。对照组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西药制剂。采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对照组治愈率76%,治疗组较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需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提示抗精神病西药制剂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缩短病程及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量少、副作用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炎水肿的证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炎水肿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挟杂。本虚以肺、脾、肾、三焦的虚损和功能失调为主;标实主要有水湿、湿热、瘀血、气滞等。治疗除宣肺、健脾、补肾等法外,行气、活血、清利等法应予重视。中药利尿的取效时间、宣肺利水的运用指征、攻逐法的适应证等,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失眠病因包括心理生理、神经症、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失眠产生原因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均可扰乱心神而致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常见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血亏型、心虚胆怯型、心肾不交、脾胃不和与五脏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寒热并用"法为《伤寒论》方剂特色之一,其学价值极高,文章从上热下寒,清上温下;外寒内热,外散内清;寒热交杂,辛开苦降;寒热格拒,治宜反佐;体质与邪气寒热相异,用药标本兼顾;经脉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多脏腑经络同病,各适其气;正虚邪实,表里上下寒热错杂,扶正祛邪,清热温寒;去性取用;性味各取其长,互为监制等几个方面,就其组方特点做出简要论述,并提出个人临床应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医病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中医病名及诊断标准,阐明其发病机理,为规范MODSE的中医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患者176例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衰竭前期正虚为主及邪盛为主比例差别不大,而衰竭期则以正虚为主。正虚为主的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其次为阳气衰竭。邪盛为主的具体证型中瘀毒内阻最多,其次为痰热壅盛。结论该综合征发病机理为内外因合而为之,遇有外邪侵袭,正气难以抵御,迅速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严重紊乱而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脏问乘侮而致几个脏腑相继出现脏气耗伤之极,发为脏器衰败的逆转危候。“正气虚”是发病的基础,贯穿于病程始终,衰竭期正虚尤为突出。扶正是干预治疗的重要环节。正虚为主有气阴两虚、阳气衰竭、阴阳两虚、阳脱阴竭四个证型;邪盛为主有痰湿内蕴、痰热壅盛、热毒内盛、瘀毒内阻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16.
梳理"血虚发热"这一传统命题的发生机制,阐发了对阴阳失调及相关概念、证候研究、内伤发热等问题的思考。认为阴阳失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材概念应当明晰,证候研究应该结合体质学说,内伤发热重在调理气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而部分医家认为八纲辨证存在不完整性,因为八纲作为客观物质的外在表现,必须结合气血才能全面概括分析病位、病情、病势的表里、寒热、虚实,因此部分医家提出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观点,文章就这部分医家提出的相关论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议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唐启盛教授认为抑郁障碍与中医的"郁病"关系密切,情志之郁与气血痰食火等病机之郁有所区别,初起多为情志不遂而肝气郁结、痰气郁结,久则暗耗肾精,以致肾精亏虚,水不生木,因此提出"肾虚肝郁"的病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了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发现肾虚肝郁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治疗上运用益肾调气法,创立颐脑解郁方,用以治疗抑郁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曼 《天津中医药》2012,29(3):256-25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寐的发病率较高。其病因病机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多由心火炽盛,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关键在于心主神明功能的紊乱,病位心为主。故临床治疗,应从心论治,突出从心辨证,注重调养心气,使心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发挥正常,从而脏腑协调,神魂自安。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初期阶段,气病理论在代谢综合征的论治中具有独特优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和进展无不伴随着气病。代谢综合征初期气盛和气郁通常并存,共同作用主导了气耗的发生,随着气耗的不断进展,在MS中后期气虚和气郁成为了气病的主要形式。气耗是代谢综合征进展为2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肺脾散精功能的失调是胰岛素抵抗最根本的中医病机。从气机和气化的异常入手论治代谢综合征,可降低临床辨证的复杂性,同时也给治疗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