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236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DR者97例,41.41%,其中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血压与DR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与DR发病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长病程、高GHb及高血糖是DR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对DR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尿白蛋白的出现予示有DR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成3个组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25,24小时微量白蛋白≤30mg·L-1),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n=100.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L-1),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n=75,> 300mg·L-1).凌晨抽空腹静脉血,测血肌酐(Cr)、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的血糖,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 h UAER)测定及眼底检查等检查,分析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与空腹血糖明显正相关(p<0.001),与餐后2h的血糖明显正相关(p<0.001),与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肌酐无相关性(p值均>0.05).A、B、C三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3.2%、29.9%和42.8%,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9.1%、41.5%和51.6%,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加而加重(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视网膜病变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代谢异常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40例无肾病者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po),空腹胰岛素,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并观察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糖尿肾病组较无肾病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0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2,0.376,0.36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脂高于无肾病组,而且随着病程迁延,血脂紊乱趋于明显。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供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并且在肾病早期就已出现。提示宜早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经门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0例,根据眼底检查以双眼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为对照组53例(无DR),观察组77例(有DR).记录患者病程、体重指数、血压,测量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可能影响DR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重指数、空腹血清C肽值低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清C肽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或P<0.01).结论 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C肽是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分别就其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NPDR组及PDR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DR组(P〈0.01),各组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高血压对DR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涛  林艳足  凌志明 《广东医学》2004,25(6):672-67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 78例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者与 6 6例无视网膜病变者的病程、年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β2 -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组的病程、年龄、甘油三酯、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是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除严格血糖控制外 ,还应重视血脂、尿酸、血压的良好控制 ,并需定期检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用氯沙坦和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用氯沙坦治疗,治疗组(38例)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0.4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2hPG和UAE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UAE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CH、TG、LDL-C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比单用氯沙坦更有效地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检测患者眼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44.9%。与病程、血压、尿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关系较密切。结果: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是防治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已确诊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眼底检查。结果 其中28例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占38.9%,其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眼底病变,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是减缓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221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资料齐全的1887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脂、尿酸,检查眼底、24h尿蛋白排泄率。通过Pearson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病呈平行关系(P〈0.05),但又不完全平行。男性、病程长、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家族史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长、视网膜病变、空腹血糖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低、高尿酸、高血压是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对已患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来说,甘油三酯高、血尿酸高、血压高的患者易合并。肾病(P〈0.05);对已患肾病患者来说,病程长、有周围神经病变易合并视网膜病变和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华山  王继亚 《当代医师》2014,(4):447-449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那普利治疗组(1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7例),于服药前、后3个月及6个月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服药前及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服药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发现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缓慢,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01~2009-06间2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63例)与非糖尿病组(83例),所有病例均行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肌酐、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同时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糖尿病组高血压者多见,微量白蛋白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其造影阳性率(P〈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患者微量自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及与其血糖代谢控制、血压(BP)、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0例T2DM患者及20例查体健康者的血清HGF水平,行常规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测量,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Cr)。结果 T2DM患者血清HG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5);血HGF水平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r=0.53、r=0.59、r=0.71,P值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54,P值〈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GF增高,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另外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青转 《实用新医学》2002,4(7):614-615
目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进行了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24h),晨尿β2微型蛋白测定,并记录血压及病程,同时进行了眼底检查,结果:本2型糖尿病患尿白蛋白排泄量与病程,血压等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尿白蛋白排泄量随病程延长、血压升高而明显增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165例,按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2组,I组为搪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无视网膜病变者为Ⅱ组;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包括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结果 DR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两组相比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两组间相比P<0.05)。结论 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以及高血糖水平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定量超声测量(QUS)的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79例为糖尿病组,HbA_(1c)〈7%者为Ⅰ组,若UAE〈30mg/24h为ⅠA组,UAE〉30mg/24h为ⅠB组;HbA1。〉7%者为Ⅱ组,若UAE〈30mg/24h为ⅡA组,UAE〉30mg/24h为ⅡB组。健康体检无糖尿病男性43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糖、HbA_(1c)、ALP、Cr、UAE,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患者右跟骨进行检测,测量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BUA)、超声传播速度(SOS),并计算骨硬度指数(STI)。结果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BUA、SOS、STI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ⅡIB组BUA、SOS、STI明显低于ⅡA组、ⅠA组、ⅠB组(P〈0.05)。2组BMI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BUA、SOS、STI均较健康者显著降低,血糖控制不达标且微量白蛋白尿〉30 mg/24h患者下降较血糖控制达标且微量白蛋白尿〈30 mg/24h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梁崇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903-904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FPS)、餐后血糖(PP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小时尿白蛋白(UAE)、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TG、TC、Cr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眼科常规检查和实验室常规化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血尿酸、微量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仅有病程因素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病程是一个引起视网膜病变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应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者,采用洛汀新10mg/d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洛汀新治疗,有明显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素氮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改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ACEI(洛汀新)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