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联系统腹透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双联系统腹透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生活质量及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用Churchill的权衡法生活质量问卷表 ,调查 15例经O型连接管系统进行腹透的患者 (A组 )及 12例经双联系统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 (B组 ) ,并统计了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A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B组 ,而腹膜炎发生率则高于B组。结论 :双联系统腹透能明显提高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病人数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疗法是目前治疗ESRD的主要方法,这包括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二种.腹透, 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有效治疗ESRD患者的方法.CAPD治疗价廉、操作简便、病人可在家自行透析,适合几乎所有的ESRD病人.在我国香港,80%以上的透析患者选择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RD)的治疗方式[1]。腹透相关感染性腹膜炎(PD-related peritonitis)是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影响其生存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防止腹膜炎发生,或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PD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导管破裂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患者,其中4例为导管破裂而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导管破裂而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在更换腹透外接短管时用传统专用蓝夹子夹闭导管防止腹透液外流导致导管腹外段受损破裂所致。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的生命线,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PD相关腹膜炎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腹膜透析导管破裂是直接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拔管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可能存在的影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防治,改良相关辅助用具,降低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观察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分析退出腹膜透析和死亡的原因。方法50例患者应用百特公司生产的Tenckhoff卷曲型腹透管,手术植管至膀胱(或子宫)直肠窝。结果50例患者,目前仍继续腹透治疗的患者19例(38.0%),透析最长时间5年7个月1例,32例(64.0%)透析过程中未发生过一次腹膜炎,40例(80.0%)患者透析2年以上,腹膜透析改血液透析9例(18.0%),肾移植5例(10.0%),死亡17例(34.0%)。结论严格掌握腹膜透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保证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和良好的营养状态是长期进行腹膜透析减少退出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竭患腹膜透析(PD)的手术置管方法,病例选择,手术置管注意事项及PD方案的实施。方法:选择2000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笔手术植腹膜透析管的肾衰竭患;具备明确的肾脏替代治疗指征;患及其家属愿意选择PD;无PD禁忌症;PD可能给患带来更大的益处;或存在血液透析绝对或相对禁忌症。采用直形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Baxter公司新近推出的PD双联系统装置及外科开放式手术植管法。结果:实施手术植PD管24例,其中终末期肾病(ESRD)15例,急性肾衰竭(ARF)9例。手术植管地点分别在本院、外院(包括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及外院病房内。有的患病情危重手术植管时仅能取半卧位。但手术置管均获成功,引流通畅,未发现手术切口感染。讨论:对于ESRD患应坚持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原则,对住院的ESRD患,应由患、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ESRD,腹膜透析可能更具有优越性。而且PD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及环境的影响,PD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植管方法及PD操作易于掌握,但具体手术细节尚有一定的技巧。如何进一步做好PD工作,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K/DOQI指南的内涵也要树立PD治疗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时植管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龙海 《安徽医学》2005,26(2):127-129
目的 初步探讨腹膜透析 (PD)治疗肾功能衰竭时植管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其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方案。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9月对 2 6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在不同条件下手术植入腹膜透析管 ,均采取解剖法植管 ,选用直形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及PD双联系统装置。结果 成功植入腹膜透析管 ,术后无论是立即作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或是由间歇性腹膜透析 (IPD)过渡到CAPD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及隧道口渗液、感染等。除3例患者未到拆线期死亡外 ,其余 2 3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对于某些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 ,PD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不需特殊设备 ,植管方法及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及环境的影响。在PD植管中 ,注意手术切口和隧道口渗液 ,应双荷包缝合腹直肌后鞘 ,并仔细缝合腹直肌前鞘。制定PD计划时 ,应按患者的个体化PD治疗方案实施。迄今PD仍是救治各种急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 ,基层医疗单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余奕辉 《广西医学》2003,25(10):2046-2048
腹膜透析 ( P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 CRF)的替代疗法 ,它具有透析效率较高 ,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 ,生活质量高 ,保持残存肾功能较好 ,且接近生理状态等特点。今天 ,PD已成为终末期肾脏衰竭三大治疗方法之一 (1)。但是 PD的主要并发症腹膜炎影响了腹膜透析的发展。从 1 999年开始 ,我科应用了双联系统进行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 CAPD)治疗 CRF患者 ,由于采用了首先放液 ,继而冲洗 ,然后才进液的步骤 ,以及对腹外短管接口的持续消毒作用 ,大大降低了腹膜炎的发生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双联系统的优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全球的腹透应用率不尽相同,加拿大为37%,我国香港为80%,而中国平均仅为9%。长期以来,腹透一直被认为是血液透析(HD)的补充治疗,只有当患者无法进行HD治疗时,才尝试腹膜透析。然而事实上腹膜透析,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方法。CAPD治疗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中自行透析。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CAPD与HD一样有效,甚至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PD导管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透析液可以无障碍地持续双向流动,临床上因大网膜包裹,腹透管移位,腹膜炎后堵管,造成PD管路障碍,透析液引流不畅,不能进行腹透治疗[1],而重置导管,这样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病死率升高。重视导管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腹膜透析再次置管。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3~2008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的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17)岁,腹透时间6~54个月。患者均采取手术切开法放置腹透管,腹部切口选择在旁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12 cm,切口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方法 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5年8月—2018年3月因慢性肾衰行腹膜透析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例数,并分析退出原因。 结果 共299例入组,其中156例仍在本院腹透,143例PD转出本院腹透随访系统,因地域或医保原因转院69例(48.3%),改血透30例(21.0%),行肾移植16例(11.2%),死亡28例(19.6%)。首位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12例(42.9%),营养不良6例(21.4%),感染和肿瘤各5例(17.9%)。与对照组比,移植组患者TC、LDL和DBP更高,总Kt/v更低;转血透组患者BUN、PTH更高,残肾Kt/v与总Kt/v更低;死亡组患者Alb、PTH、Scr、DBP、残肾Kt/v与总Kt/v更低,TC、TG与LDL更高(均P<0.05)。Logistic分析残肾Kt/v与是否转血透呈负相关,即Kt/v越小,越容易转血透(P<0.05)。COX生存分析发现,初次腹透年龄大、CRP、血钙和血磷水平高、Scr及残肾Kt/v水平低均是影响腹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最常见原因是改血透,其次是死亡。而腹膜炎是改血透的最常见原因,死亡最常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营养不良。置管时残肾Kt/v越小,越容易转血透。故适时透析、规范操作、改善营养、控制心血管高危因素等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暴发性胰腺炎32例腹膜透析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发性胰腺炎病死亡率高达30%~60%。我科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膜透析,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10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暴发性胰腺炎并行腹膜透析患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24~52岁。病因:胆源性15例、暴饮暴食性13例、其它原因4例。32例患者治愈27例、死亡5例。本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膜透析治疗。常规消毒皮肤,在脐上正中用9-12号腹穿针穿刺进入腹腔后,放入腹透管并使其达最低位,使用双联系统腹透液袋与腹透管连接。采用广州百特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1.5%的腹膜透析液,pH为5.2,渗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6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25.7%)退出PD,43例中死亡20例(46.5%),转血液透析(HD)治疗21例(48.8%),肾移植1例(2.3%)及失访1例(2.3%),调查其死亡及转HD治疗的原因。结果:20例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主要原因为感染(35%),其次为心血管疾病(30%),经济因素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21例腹膜透析患者转HD的首要原因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47.8%),医保政策也是转血透的重要原因(17.4%)。结论:①感染及心脑血管疾病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与全身营养状况不良,钙磷失调有关。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为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转HD治疗的主要原因。③经济因素及医保政策也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蒋松云  陈志团 《广西医学》2000,22(6):1417-1418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较为经济、有效、安全的疗法。家庭腹膜透析的建立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生活质量 ,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收集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的 2 2例行家庭腹膜透析病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 2例 ,女 1 0例 ,年龄 2 2~ 70岁。原发病 :慢性肾炎 1 6例 ,糖尿病肾病 5例 ,多囊肾 1例。采用 Baxter公司的双联腹膜透析系统和腹透液、碘伏帽、蓝夹子。Tenckhoff管植入术后即行间歇性腹膜透析 (IPD) ,每天交换 8次 ,每次用 50 0 ml,2~3天后可酌情逐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TCM)对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出院后自我管理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腹透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同时实施TCM,评估各组患者对腹透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对饮食控制、无菌观念、规范操作等腹透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比对照组高,对遵医服药依从性、不良饮食习惯纠正情况、心理自我调节等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得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TCM可显著提升病患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出院后自我管理情况,改善病患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疗法。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诞生,在慢性肾衰的透析疗法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其特点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实际治疗费用低。Jassal SV等报道老年病人占腹膜透析的40%以上[1],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护理要引起特别重视。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为我科1997年7月~2004年11月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69~8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14例并发腹膜炎,20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P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主要方法之一。腹透管的通畅是PD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腹膜透析管漂移(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护士在监护管路通畅上,如能及时发现漂管及解决,在保证患者的腹透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7—2010年发生的10例腹膜透析漂管应用非手术方法复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腹膜透析(腹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行腹透的44例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32例、急性心肌梗塞12例经腹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治疗,分别有效30例、10例,在腹透期间未发生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腹透治疗老年DN ESR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效果肯定、安全。合用ACEI或AT—Ⅱ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 (PD)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 46例ANP患者分为腹透组(n =2 0 )及对照组 (n =2 6) ,两组患者在采用禁食、补液、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等基础上 ,腹透组以Tenckhoff透析管 ,外科切开植入法、袋袋装腹膜透析液 ,应用间歇性腹膜透析对ANP进行腹膜透析。结果 腹透组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住院天数、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 ,但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腹膜透析对ANP治疗效果好 ,对ANP诱发的组织器官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侯春江  杨莲花 《当代医学》2012,18(23):32-33
目的 对拟行腹膜透析(PD) 的终末期肾病(ESRD) 患者进行详尽的透析前评估,了解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居家PD治疗.方法 对135例2007~2010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拟行PD的ESRD患者从一般情况、心理状况、身体状况、PD可行性、独立治疗能力及经济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135例患者有117例适合行PD治疗,最终102例成功实施了PD.18例不适合行PD的患者中,7例因为有腹部手术史,6例因为经济困难,5例因为身体状况差,又无人照顾.15例放弃PD.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透析前评估,分析该患者是否适合进行PD,减少PD中途退出,延长透析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