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强调放疗与适形放疗计划在诊治该病过程中的计量学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0月11日-2015年10月10日84例诊治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将其随机分为强调组和适形组,每组患者各42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照射区和肿瘤区照射剂量参数及体积参数。结果强调组患者在预防照射区D_(100)、D_(95)、V_(105)及HI值均优于适形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预防照射区V_(100)、V_(95)值基本一致(P>0.05);强调组患者在肿瘤区V_(100)、HI值均优于适形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区D_(100)、D_(95)、V_(105)及V_(95)值基本一致(P>0.05)。结论强调放疗较适形放疗计划使患者的预防照射区和肿瘤区均可获得较好的照射剂量,且患者病灶部位可获得更高的生物等效剂量,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祯开  张成 《医学综述》2008,14(6):838-840
多年来食管癌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一直未见提高。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作为新兴技术,具有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优点,改善了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减少靶区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剂量,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定位、靶区勾画以及治疗计划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中的优缺点.方法:1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模拟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术后照射中IM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模拟机放疗,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剂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拓能公司生产的Wi MRT三维实行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对2012年11月—2014年1月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进行设计,肿瘤量为45 Gy,计算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以及需要照射的总跳数。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rimart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放疗,测量出10 cm×10 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估算放疗时正常的组织所受辐射剂量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结果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时,调强放疗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的平均剂量分别是三维适形放疗剂量的19.5%、64.5%以及61%,靶区平均的受照剂量高于三维适形放疗。讨论宫颈癌调强放疗方式优于三维适形放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和适形放疗方案的比较,选择前列腺癌最佳放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增强CT模拟定位后参考盆腔磁共振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按统一标准外扩临床靶体积和PTV,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较好,减少了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采用IMRT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方法 螺旋CT扫描,层厚3mm,参照定位CT勾画靶区,影像学肿瘤体积(GTV)外扩10mm临床靶体积(CTV).CTV外扩10mm为计划靶区(PTV).根据靶体积形状,大小设4-6个适形照射野,90%等剂量曲线包容靶PTV区.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5~55Gy,单次剂量1.8~2.2Gy,治疗20~25次,每周5次.放疗开始的第1、8、29、36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同期化疗.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对比研究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治疗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对32例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模拟定位及CT模拟定位;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计划1为CT模拟定位下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计划2为虚拟综合治疗计划(VCTP):即先常规后程适形治疗计划;计划3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治疗计划。均给予常规分割,处方剂量6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在靶区剂量上,VCTP的剂量高于3DCRT,3DCRT比CTP剂量高。部分数据差异有显著性。而3DCRT和VCTP计划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在正常组织受量上,3DCRT优于VCTP和CTP。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在减少肺照射剂量同时给予肿瘤靶区更多的剂量照射,进而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不均匀指数(HI)显著优于3D-CRT,而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无明显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而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40和脊髓的平均剂量(Dmean)评价在IMRT及3D-CR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定位缩野对肿瘤靶区及肺组织受照射剂量体积的影响。方法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行CT定位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放疗至DT50~60Gy行第二次CT定位扫描,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将Plan1、Plan2的肺Vdose参数加权求和,得到患者实施的Vdose参数(Plan3)。比较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 Vdose参数。结果Plan2 GTV和放疗前Plan1 GTV比较,绝对缩小量的中位数为96.97cm^3,相对缩小量的中位数为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3,P=0.038)。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的Vdose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可出现肿瘤缩小,行二次CT定位后依据缩小后的肿瘤体积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减少肺受照射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术中放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放疗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利用放疗计划系统对16例肝癌患者,结合靶区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术中放疗,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PBT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术中放疗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显著好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术中放疗治疗计划与PBT计划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BT费用。结论肝癌术中放疗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有望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及常规放疗在靶区剂量及正常重要组织保护上的的优劣。方法:采用Cadplan6.4.7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设定为5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常规(RT)、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95%体积GTV剂量分别为:(47.46±2.02)Gy、(48.12±0.78)Gy和(49.20±0.37)Gy,IMRT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1);3种放疗计划的95%体积PTV剂量分别为:(30.07±7.74)Gy、(45.44±1.35)Gy和(47.98±1.39)Gy、3DCRT和IMRT优于常规放疗(P<0.01);3种放疗计划的CI值分别为(0.38±0.18)、(0.75±0.14)和(0.96±0.07),其中IMRT计划的CI值最高。RT、3DCRT和IMRT计划的全肺V20分别为(21.63±6.26)%、(35.81±13.21)%和(32.95±10.93)%,3DCRT与IMRT与常规放疗相比总肺接受≥20Gy的照射体积增加了(P<0.05)。RT、3DCRT和IMRT计划的脊髓剂量及心脏剂量均在脊髓心脏耐受剂量范围以内。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在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剂量上均优于常规放疗,在正常组织剂量上与常规放疗相比无明显差异。调强放疗在靶区适形度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8例,应用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常规分割二维放疗(CRT)、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全程调强适形放疗(IMRT),比较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受照剂量体积。结果在临床靶区1(CTV1)、临床靶区2(CTV2)调强组的靶区覆盖优于另两组(P〈0.05)。调强组脑干和脊髓的最高受量分别为57.25 Gy和42.52 Gy,腮腺、颞叶、颞颌关节和下颌骨的平均受量分别为38.66、19.84、44.53、43.5 Gy,且各危及器官超过最小耐受剂量(TD5/5)的体积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调强技术能够减少大多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金属节育器对宫颈癌容积调强放疗剂量及副反应的影响,探讨放疗中段取环是否更加安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带宫内金属节育环的患者10例。行增强定位CT后勾画靶区,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头)。对每一位患者制定第一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子宫带节育环),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再将每一位患者节育环区域单独勾画,通过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假定为正常子宫密度,然后制定第二套VMAT计划,获得子宫不带节育环的VMAT计划,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CI和HI。进行PTV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结果有节育环组与无节育环组C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两组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以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节育环组的膀胱、直肠及小肠的剂量与有节育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比无节育环组10例患者与有节育环组10例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结论金属宫内节育环对VMAT放疗的剂量分布和副反应与无节育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待放疗中段肿瘤缩小后取环,可避免治疗前取环时取环失败、肿瘤大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及同侧肺的受照剂量。方法 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所有病例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常规二野切线照射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为靶区50 Gy,瘤床区加量10 Gy,总量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别对两种计划中靶区-计划肿瘤体积(PTV)、剂量均匀性系数(HI),同侧肺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与常规二野切线计划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95%分别为(99±0.00)%、(99±1.00)%(P=0.395);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V 105%、V 110%、V 115%与常规二野切线计划比较分别降低(22.4±0.13)%、(48.1±0.15)%和(13.9±0.12)%(P<0.005);剂量均匀性系数(HI)减少0.09±0.07(P<0.005);同侧肺的V20、V30分别升高(5±0.05)%和(4±0.04)%,但总体均值(18.5±0.15)%和(15.3±0.04)%,均<评价标准20%(P<0.001)。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二野切线放疗均能很好覆盖肿瘤体积保证处方剂量的实施,但三维适形计划较常规二野切线计划明显降低正常组织的高剂量体积,剂量均匀性明显提高,尽管少量增加了同侧肺的受照,但均在限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方法对3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二维放疗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参数对两者剂量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与二维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及体积明显降低。结论使用三维适形放疗可安全地增加宫颈癌的照射剂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局控率,同时又能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6.
吴美书  孟旭  狄小云  张强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30+34-30,34
目的比较睾丸癌患者在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中分别采用仰卧位、俯卧位对放射靶区和周围重要器官照射体积和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睾丸癌患者40例,均接受对称六野三维适形放疗照射。每位患者分别采用仰卧位、俯卧位CT定位扫描,医生在准确定位后勾画出放射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的结构,分别评估体位变化后睾丸癌靶区、直肠、膀胱、股骨头、小肠的体积变化和平均照射剂量的变化。结果患者无论采取哪种体位均可使睾丸癌的靶区得到均匀、理想的照射剂量。但直肠体积随体位变化较大;膀胱、股骨头、小肠的体积随体位变化不大。直肠照射剂量随体位变化较大,其他指标随体位变化不大。结论睾丸癌患者在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时应采取俯卧位,这样既可满足靶区照射剂量的需要,又可减少直肠的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技术提高食管癌肿瘤靶区剂量的相关剂量学参数,观察其可行性。方法:应用三维计划系统为40例食管癌患者设计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B-IMRT)两种放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结果:(1)两种靶区在临床计划靶区(planning clinical target volume, PCTV)(50.4 Gy)剂量处适形指数(conformility index, 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 H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IMRT相比,SIB-IMRT计划在肺、脊髓、心脏相关剂量学参数和受照射体积方面均增加,其中脊髓最大受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采用SIB-IMRT技术可选择性增加原发肿瘤的照射剂量,而不明显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舌鳞癌术后常规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患者三维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对两组患者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分布进行评价。方法将35例舌鳞癌患者分为CRT组(n=17)和IMRT组(n=18)。两组患者经热塑面罩固定、CT模拟定位、靶区和OARs勾画后,完成三维放疗计划和通过剂量验证。采用容积剂量图(DVH)、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等剂量学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放疗计划靶区和OARs的剂量分布。结果CRT组和IMRT组95%靶区体积的剂量线值(D95)、CI、HI、最低剂量和最高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靶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唾液腺(双侧腮腺和对侧颌下腺)剂量明显低于CRT组(P〈0.01)。结论舌鳞癌术后IMRT靶区剂量分布和降低唾液腺剂量方面显著优于C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舌鳞癌术后常规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患者三维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对两组患者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分布进行评价.方法 将35例舌鳞癌患者分为CRT组(n=17)和IMRT组(n=18).两组患者经热塑面罩固定、CT模拟定位、靶区和OARs勾画后,完成三维放疗计划和通过剂量验证.采用容积剂量图(DVH)、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等剂量学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放疗计划靶区和OARs的剂量分布.结果 CRT组和IMRT组95%靶区体积的剂量线值(D95)、CI、HI、最低剂量和最高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靶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唾液腺(双侧腮腺和对侧颌下腺)剂量明显低于CRT组(P<0.01).结论 舌鳞癌术后IMRT靶区剂量分布和降低唾液腺剂量方面显著优于CRT.  相似文献   

20.
厉娜 《中外医疗》2016,(12):54-55
目的:分析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参数。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放疗,观察组45例选择调强放疗。分析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比。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07±0.01),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53±0.73)。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选择调强放疗不但能够使得放射野内的剂量均匀分布,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计划靶区的剂量体积比,减少肺脏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