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李秀云  曹娟  唐静 《护理研究》2014,(19):34-35
[目的]应用简易模具建立大鼠压疮模型,评价该模具的特征,将其应用于压疮基础及临床治疗研究。[方法]将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不予以压力;模型组给予30kPa压强加压于靠近膝关节骨隆突处,每天3个缺血再灌注循环,连续2d。之后3d两组均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第5天全部处死。肉眼观察实验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和颜色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受压部位的表皮及肌肉组织。[结果]空白组大鼠皮肤肌肉组织无任何变化;模型组皮肤破溃,损伤逐渐由表皮、真皮延伸到肌肉层。[结论]本加压模具建立的压疮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与临床压疮相吻合,且模型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模具使用方便、施加压力精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作用形式(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对压疮的影响,为其纳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给予相应分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远交群大鼠(sprague dawley,S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垂直压力组(B组)、摩擦力组(C组)和剪切力组(D组),建立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模型。肉眼观察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和颜色变化,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受压部位的表皮及肌肉组织进行观察。结果除对照组外,肉眼及光镜观察其他3组大鼠的受压部位均出现损伤,其中剪切力组肌肉损伤比垂直压力组更明显;摩擦力组表皮损伤比垂直压力组更明显。摩擦力组和剪切力组血清SOD和NO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对照组及垂直压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可以纳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且分值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大鼠压疮模型提供可靠的造模装置及有效的造模方法。[方法]制作大鼠压疮模型造模装置,并使用该装置对211只大鼠进行缺血2.0 h、再灌注0.5 h 造模,观察不同造模时间大鼠受压位置的皮肤颜色、形态及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1 d 可制备出Ⅰ期压疮模型的大鼠186只,成功率达88.15%;2 d 共制备Ⅱ期压疮模型208只,成功率达98.58%。[结论]该装置可有效制备大鼠压疮模型,并且简单、方便、廉价,对压疮创面以外区域无额外损伤,从而为大鼠压疮实验的机制及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化疗大鼠压疮模型,寻找可以预测压疮发生的敏感指标。[方法]将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对照组(I/R组,n=30)和实验组(化疗+I/R组,n=40)。实验组通过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建立化疗模型,再进行2个、3个、4个缺血再灌注(I/R)过程建立压疮模型,对照组对应进行相同的I/R循环建立压疮模型,空白组同期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实验后提取受压的皮肤、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实验前后提取3组大鼠血液及组织液,用Elisa检测血浆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免疫印迹(WB)检测血清及组织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后根据皮肤、肌肉组织光镜下的分级标准将大鼠进行损伤程度分级,实验组大鼠出现重度损伤13只,对照组仅有3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9,P0.01);在34.7kPa压强和相同I/R循环次数下,实验组大鼠血浆hs-CRP含量、血清及组织液中TNF-α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6的蛋白表达量高于实验组,而在组织液中,实验组表达量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相关分析,大鼠血浆hs-CRP含量、血清及组织液TNF-α、IL-6的蛋白表达量与皮肤肌肉损伤程度分布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鼠化疗后皮肤耐受性降低,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与化疗药物刺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诱发机体炎性因子表达量增高有关,血浆中hs-CRP蛋白及组织液中的TNF-α的表达量变化对压疮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黄膏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12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病人在摆放手术体位前,对照组病人受压部位给予涂抹凡士林;观察组病人受压部位给予涂抹四黄膏,两组病人术后改变为平卧位30min后,观察受压皮肤压疮发生程度(Ⅰ期、Ⅱ期)及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皮肤压疮发生程度(Ⅰ期、Ⅱ期)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术前使用四黄膏涂抹受压部位皮肤,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皮肤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四期两个阶段的大鼠压疮模型,为动物压疮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组、对照组、一期组、二期组、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组、三期组、不可分期组、四期组,每组8只,通过在臀肌下埋置铁片,在体外放置圆形磁铁从而对肌肉和皮肤产生压力,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每次加压2h后将磁铁取下血流灌注0.5h,如此循环,每天大鼠连续进行5个循环后将磁铁取下,第2天重复以上步骤。[结果]通过不同的循环数成功复制大鼠四期两个阶段的压疮模型。[结论]臀肌下埋置铁片体外加压磁铁,通过不同的加压循环数可以复制出不同期的大鼠压疮模型,模型稳定,可重复复制,此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压疮预防与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适于研究压疮预防护理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麻醉后使其仰卧于设计好的简易加压装置,以大鼠后肢关节为压迫点,每组的压力大小分别为70,64,58,53,48,44mmHg,持续作用2h后,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外观改变,并应用寇氏法(Karbar氏法)计算使半数动物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的压强。结果各组均未出现肉眼可见的皮肤破损等严重变化,但受压局部皮肤肉眼观察可见发红现象。在此实验条件下,使半数动物皮肤发红的压强大小为55.08mmHg。结论在此装置下,建立这个模型最合适的压强应为55.08mmHg。以此压强建立的SD大鼠动物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预防压疮护理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凋亡因子caspase-12在压疮早期损伤中表达及动态变化,探讨压疮损伤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压疮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8只/组),对照组大鼠不施加压力,实验组模拟临床压疮发生条件,施压2h,放松0.5h,为1个周期,每天进行3个周期,根据施压周期的不同又分为1c组、3c组、6c组、9c组。运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受压肌肉组织中内质网特异性凋亡因子caspase-12的动态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实验组随着周期延长,受压肌肉组织呈现逐渐退化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因子caspase-1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反应主要发生在胞浆和细胞核表达。[结论]压疮早期损伤激活了内质网应激反应,且激活凋亡因子caspase-12诱导细胞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油配合电吹风预防压疮发生的疗效.[方法]152例卧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治疗组对受压皮肤采用麻油涂抹按摩,配合电吹风局部吹干;对照组对受压部位采用一般性预防压疮护理,两组均定时翻身.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9.7%(P<0.05).[结论]麻油配合电吹风可预防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丁静萍 《全科护理》2013,11(6):487-488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术后预防压疮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术后需俯卧或侧卧位的病人,随机将160例病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海绵垫进行常规方式预防压疮,研究组采用泡沫敷料贴敷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皮肤受压情况及压疮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为33.75%,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泡沫敷料预防术后病人压疮的出现,明显加强了受压部位的抗压性,减少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及相关病发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菌纱布在预防PICC导管性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PICC置管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透明敷贴按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换药时将无菌纱布垫在PICC导管连接器与患者皮肤接触的位置。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性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Ⅰ,Ⅱ期导管性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压疮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菌纱布在PICC换药时的正确应用能有效预防导管性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美皮康敷料治疗Ⅱ期、浅Ⅲ期压疮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压疮病人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使用美皮康泡沫敷料治疗,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布治疗,两组均按压疮护理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压疮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皮康泡沫敷料治疗Ⅱ期、浅Ⅲ期压疮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糖尿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3周后将各组动物复合背部1.3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结果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大鼠伤口愈合明显延迟,创伤后第4,8,12和16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8天,糖尿病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熟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呈时间递增趋势,而糖尿病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在整个创面愈合过程的后期(第12天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后期创面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相对正常对照组减少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皮肤黏膜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药物性外渗所致皮肤溃疡的愈合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4—06/2004—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实验室完成。取雄性昆明种小白鼠20只,体质量18~24g。 方法:将制备好的皮肤溃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1mg,利多卡因20mg,地塞米松1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封闭,1次/d,共7d;治疗组在溃疡周围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5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隔日给药1次,共7d。观察溃疡处皮肤组织的愈合时间和组织学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药物性外渗所致皮肤溃疡、糜烂的愈合时间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20只小白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愈合时间:对照组糜烂、溃疡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20-24,8~12)d,t=2.264,P=0.01];②组织学观察:对照组治疗7d后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治疗组治疗7d后肉芽组织增生,新生血管丰富。 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促进药物性糜烂、溃疡的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5.
万江波  蔡黔  刘毅 《中国临床康复》2013,(10):1766-1772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目前缺乏良好的治疗手段,而干细胞疗法在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及潜力。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创缘皮下移植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经DAPI标记。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正常足溃疡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大鼠糖尿病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所有大鼠在双后足背上切取一3mm×7mm矩形全层皮肤制成足溃疡模型。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5,8,11天评估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及相关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足溃疡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大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但后2组之间无差异。冰冻切片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荧光强度和区域在第5天达到高峰。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第5天正常足溃疡对照组肉芽组织最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比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厚。免疫组化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CD31平均小血管数目在第8天和第11天比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多(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Ki-67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比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多(P〈0.01)。ELISA和RT-PCR结果均显示,正常足溃疡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高。第5天和第8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足溃疡对照组(P〈0.01)。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创缘皮下移植明显促进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此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创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成分之一胰岛素可以促进溃疡愈合。目的:观察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中的疗效。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外科方法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根据皮肤溃疡处干预方式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②一般制剂组应用甲硝唑+山莨菪硷1+普通短效胰岛素处理创面。③单纯微囊组创面外敷不含有效药物成分的微囊化载体膜。④微囊化有效制剂组溃疡处外涂微囊化载体制剂膜,内含药物成分与一般制剂组相同。定时测量溃疡面积,记录溃疡愈合时间,取创面全层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微囊化有效制剂组大鼠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微囊化有效制剂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原位定型微囊化载体制剂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和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时机对护理干预效果产生的意义。方法:选择168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干预,皮肤出现变化时重点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受压皮肤颜色、感觉改变时即时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取护理干预所发生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入院开始即对老年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护理干预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化学物质的刺激性检测。目的: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并用致敏物初步验证。方法:利用人源性角质形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进行共培养,干预24h后,ELISA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二硝基氟苯处理组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组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单核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角质形成细胞气液界面培养14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构建的组织工程表皮含有8~10层细胞结构,泛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二硝基氟苯处理组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单核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实验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共培养的致敏物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