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制备氯诺昔康冻干粉并考察其质量。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增溶剂,采用搅拌法制备伊曲康唑包合物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诺昔康含量。结果:HP-β-CD较好地增大了氯诺昔康的溶解度,氯诺昔康包合物冻干粉的pH、渗透压、澄明度等性质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冻干粉质量要求。结论:氯诺昔康包合物冻干粉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2.
羟丙基-β-环糊精对氯硝西泮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徐群为  许荔新  张静 《中国药房》2006,17(15):1137-1139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对氯硝西泮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等摩尔系列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等方法考察氯硝西泮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温度(25℃、35℃、45℃)的蒸馏水及不同pH(4·0、6·0、7·0)的缓冲液中,氯硝西泮的溶解度均随HP-β-CD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为AL型。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氯硝西泮与HP-β-CD可自发地形成摩尔比1∶1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1与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与羟丙基 -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圆二色谱法、等摩尔系列法等方法测定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PGE1与HP-β-CD均可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PGE1与HP-β-CD在溶液中存在明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前者分子结构中的发色团β-羟基酮部分可能嵌入HP-β-CD分子的疏水性空穴中;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ΔS<0)。结论 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及合适的pH值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多西他赛(docetaxel,DTX)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和研磨法制备DTX-β-CD和DTX-HP-β-CD包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相溶解度法测定DTX在25、37、45℃恒温条件下在不同浓度β-CD、HP-β-CD水溶液中的包合稳定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常数.结果:DTX与β-CD、HP-β-CD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摩尔包合比均为1:1,相溶解度曲线为AN型,表观稳定常数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包合过程中的吉不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β-CD对DTX的增溶作用强于HP-β-CD,且DTX-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高于DTx-HP-β-CD包合物.结论:DTX与β-CD、HP-β-CD可以自发形成可溶性包合物,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B-CD对DTX的增溶作用及与DTX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均高于HP-β-C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前列腺素E1(PGE1)溶解度、溶出速率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备稳定的PGE1-HP-β-CD包合物固体以及溶液型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HP-β-CD对PGE1溶解度的影响;分别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圆二色谱法(CD)与红外吸收光谱法(IR)、X-射线衍射法研究PGE1与HP-β-CD在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及PGE1固体包合物的物相;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GE1-HP-β-CD固体包合物并测定其溶出速度及化学稳定性;同时研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HP-β-CD对PGE1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相溶解度法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PGE1的溶解度均随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为A1-型;UV与CD法证实了PGE1与HP-β-CD在溶液中可形成包合物;IR与X-射线衍射法证明了PGE1包合物已形成一新的物相;PGE1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溶解速率及化学稳定性显著增加;在酸、碱性pH条件下,HP-β-CD可明显增加PGE1溶液的稳定性,但在中性pH条件下,HP-β-CD的上述稳定作用并不存在.结论HP-β-CD可明显增加PGE1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及化学稳定性.完全有可能制备一种稳定性良好的PGE1-HP-β-CD包合物固体制剂,但制备稳定性良好的PGE1-HP-β-CD包合物溶液型制剂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尽管HP-β-CD可明显增加PGE1水溶液的稳定性,但降解速率仍很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水溶液中对非诺贝特(fenofibrate,FNB)的包合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相溶解度法研究HP-β-CD及SBE-β-CD在水溶液中对FNB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FNB与2种β-CD水溶性衍生物在水溶液中均存在明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FNB的溶解度随着2种β-CD水溶性衍生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包括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熵变(ΔS)均为负值。结论 FNB与HP-β-CD及SBE-β-CD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克分子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同时,包合过程均为焓驱动过程,且为放热反应(ΔH〈0),熵减过程(ΔS〈0)。适当降低温度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二氢杨梅素(DMY)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摩尔比率法和相溶解度法测定HP-β-CD与DMY在水溶液中的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DMY的溶解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趋势,相溶解度图显示,二者可形成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热力学参数显示,该包合反应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升温对包合不利,包合后体系更加有序。结论:HP-β-CD可增加DMY的溶解度,适当的温度和pH对包合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CLTZ)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混合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及其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 RP-HPLC 法测定 CLTZ 与 HP-β-CD 在混合溶液中包合的平衡常数(Kf),计算与分析其热力学的参数变化。结果:CLTZ 与 HP-β-CD 可形成 mol∶mol(1∶1)包合物,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也是熵减过程(ΔS<0)。结论:CLTZ 与 HP-β-CD 可形成 mol∶mol(1∶1)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类环糊精对穿心莲内酯的增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国烽  陈梅莉 《中国药业》2010,19(24):26-28
目的用相溶解度法考察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对穿心莲内酯(AND)的增溶作用。方法通过测定AND在不同浓度β-CD,HP-β-CD,SBE-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绘制出AND的相溶解度曲线,计算各稳定常数。结果β-CD,HP-β-CD,SBE-β-CD均与AND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类型分别为BS型、AL型和AL型。在50 mmol/L的HP-β-CD溶液中,AND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了60倍;在50mmol/L SBE-β-CD溶液中,AND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了55.5倍。结论在3种环糊精中,增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HP-β-CD,SBE-β-CD,β-CD。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用羟丙基倍他环糊精(HP-β-CD)对难溶性药物伏立康唑进行包合,以期提高其溶出速率,并对包合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研磨法、超声法、溶液搅拌法制备伏立康唑包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考察伏立康唑/HP-β-CD包合物形成特征。比较pH值为1.0、4.0、7.0条件下,HP-β-CD对伏立康唑的增溶能力并与磺丁基醚倍他环糊精(SBE-β-CD)进行比较。最后考察包合过程中pH值、温度及潜溶剂等因素对溶解度相图的影响。结果以溶液搅拌法制备伏立康唑包合物,当包合温度为25℃,pH值为6.0,不加潜溶剂,以及药物与HP-β-CD的投料质量比为1∶12时,伏立康唑/HP-β-CD包合物形成的ΔH、ΔG和ΔS分别为-36.85、-13.63和-77.90。结论研究制备的伏立康唑/HP-β-CD包合物,性质稳定,包合量可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的要求,包合过程中得到的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包合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杜蓉  黄军 《中国药师》2009,12(8):1056-1058
目的:优化霉酚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选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来筛选影响HP-β-CD包合的主要因素,即HP-β-CD与药物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并以包封率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行优选制备工艺,通过DSC验证包合物。结果:霉酚酸酯HP-β-CD的最佳包舍条件为:HP-β-CD与药物配比为1:1,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3h,搅拌速度为400r.min^-1时,霉酚酸酯HP-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最佳。结论:霉酚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可靠,并可大大提高霉酚酸酯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氯诺昔康的有关物质及有害物质2-氨基吡啶。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以0.025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调pH值至7.3)-甲醇(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30℃。结果:2-氨基吡啶、氯诺昔康主峰及各有关物质能够达到有效分离,方法耐用性良好,氯诺昔康检测限为2.006ng,2-氨基吡啶检测限为0.5045ng、定量限为1.009ng,2-氨基吡啶浓度在0.1009μg·mL-1~1.00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2-氨基吡啶的平均回收率为106.5%(RSD=3.2%)。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用氯诺昔康有关物质及2-氨基吡啶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HP-β-CD 包合紫杉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HP-β-CD(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与紫杉醇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等摩尔系列法和相溶解度法等测定HP-β-CD与紫杉醇在水溶液中的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HP-β-CD与紫杉醇在水中可形成1∶2以上摩尔比的包合物.紫杉醇与HP-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呈现典型的AP型,△H大于0,升高温度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且附加剂的加入有助于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结论:HP-β-CD可增加药物紫杉醇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投料比、适当的温度和恰当的水溶性辅料(HPMC)对包合物的制备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姜黄素-3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姜黄素-3(curcumin-3,cur-3)的增溶作用。方法 (1)采用沉淀法制备姜黄素-3-HP-β-CD包合物,并用红外扫描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鉴定;(2)采用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仪测定包合物中姜黄素-3的含量;(3)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检测姜黄素-3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前后其饱合水溶液中姜黄素-3的浓度。结果(1)姜黄素-3在包合物中的含量为3.897%;(2)经HP-β-CD包合后,姜黄素-3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形成包合物前的15020倍。结论 HP-β-CD可显著提高姜黄素-3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相溶解度曲线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对淫羊藿苷溶解度的影响。方法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的HP-β-CD溶液,加入过量的淫羊藿苷,绘制不同温度下的相溶解度图。结果相溶解度曲线为线性关系,包合模型为AL型,淫羊藿苷与HP-β-CD以1∶1的比例包合。在25,35和45℃时,其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52.01,64.66和41.42 L · mmol-1。结论 H P-β-CD对淫羊藿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及其聚合物包合布洛芬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β-环糊精聚合物(β-Cyclodex-trin Polymer,β-CDP)作为包合载体时,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通过Kc,△H0,△S0及△G0,探讨β-CD及β-CDP与客体包合作用的驱动力。方法:以布洛芬(Ibuprofen,IBU)为模型药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药物与β-CD及β-CDP的包合物,用粉末X-射线衍射及差热扫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通过紫外含量分析确定包合物中的药量。结果:在X-射线衍射及差热扫描图谱中药物的特征衍射峰及吸收峰均消失,说明药物与载体形成了包合物。相同条件下β-CDP的包封率高于β-CD。β-CD与β-CDP包合反应的△H0均为负值(放热反应),Kc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IBU/β-CDP的包合平衡常数大于IBU/β-CD。IBU/β-CDP包合反应的△H0,△S0的绝对值均高于IBU/β-CD。结论:通过包合反应热力学函数的分析比较得出,与β-CD相比以β-CDP作为药物载体,包封率高,包合平衡常数大,包合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取代型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s,HP-β-CD)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的谱学特征差异,为建立具有区分力的HP-β-CD质量评价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法国Roquette公司的9批HP-β-CD作为原研品,获得1H-NMR、FTIR谱图,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HP-β-CD识别模型,研究其分类情况;收集国内3家公司共18批HP-β-CD作为仿制品,同法获得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原研品比较,分析其分类归属情况。结果 NMR数据PCA结果显示,9批原研品被分为3类,且与平均取代度没有相关性,同取代...  相似文献   

18.
羟丙基-β-环糊精对穿琥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婷  徐平声  李新中 《中国药房》2005,16(16):1222-1223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穿琥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穿琥宁含量变化为指标,以未加HP-β-CD的穿琥宁溶液为对照,采用恒温加速试验考察试验组(穿琥宁溶液+HP-β-CD)的稳定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含量变化更小,2组有效期分别为0.657y、3.40y。结论:穿琥宁溶液中可加入HP-β-CD,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CAChe软件模拟环糊精衍生物包合丹皮酚的过程,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效果好,并在后续试验中得到验证.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HP-β-CD包合丹皮酚的工艺条件.用紫外扫描与红外光谱法确证丹皮酚被HP-β-CD包合.  相似文献   

20.
崔翰明  武凤兰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1837-1841
目的:研究双硒唑烷(1,2-[二(1,2-苯并异硒唑酮-3(2H)-酮)]乙烷,Eb)及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性,比较包合对Eb胃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结扎灌注法考察Eb及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翻肠囊法研究Eb-HP-β-CD包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及吸收机制。结果:Eb主要在小肠吸收,而包合物在小肠、结肠和直肠中均有较大吸收,Eb及其包合物在胃内的吸收均很少,Eb经包合后吸收明显增加。离体翻转肠囊实验显示不同浓度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空肠和回肠的平均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601±0.024)和(0.615±0.021)h-1;肠囊内的Eb浓度与取样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各浓度Eb的溶液的Ka基本不变。结论:Eb口服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经HP-β-CD包合后吸收明显增加,在整个肠道(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均有较大吸收。Eb的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