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The 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 (PTA) is the most frequent carotidvertebrobasilar anastomosis.It arises from the precavernous or cavern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and anastomoses to the mid portion of the basilar artery (BA).As mentioned,it can arise more proximally,mimicking a persistent otic artery.Reported MRA incidence is approximately 1%. According to its course from the ICA to the BA,there are lateral and medial types.The two type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caudo-cranial projection but not by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which is usually taken with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projections.Lateral is more common than medial PTA and runs posteriorly parallel to the trigeminal nerve.  相似文献   

2.
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手足皮肤缺损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动脉皮瓣修复.切取面积从5.0 cm×4.5 cm~12 cm×9 cm.其中28例以肌皮穿支动脉动脉为蒂,4例以肌间隔穿支动脉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经重新吻合后成活.随访6月~2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较腓动脉皮瓣简化,是修复手部及足背远端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目前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较多,但适用于临床推广的方法较少.目的:观察老年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肱动脉及股浅动脉内皮依赖件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上下肢动脉舒张功能相关性及特点.设计、时间和地点: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实验,于2000-10/2002-05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完成.对象:选择2000-10/2002-05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33例作为周围动脉疾病组,男27例,女6例.年龄(79±6)岁.均经超声多普勒检查下肢动脉一处以上动脉硬化斑块凸起及管腔狭窄≥50%,且年龄≥60岁.选择同期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离退休干部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为符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1995年对健康老人标准的建议.选择木院同期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并除外周围动脉疾病的患者30例为心血管危险凶素组.方法:采用无创的方法应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的Logiq 500型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纳入对象的肱动脉及股浅动脉的基础管径,然后阻断该动脉的血流并重新恢复血流后再次检测血管内径,评价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肢体动脉基础内径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6mg导致血管扩张,以前后两次之差代表该动脉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主要观察指标:3组肢体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周围动脉疾病组患者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与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82~10.91,P<0.05).周围动脉疾病组患者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明显低丁肱动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35,3.135,P<0.01);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件舒张程度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程度与肱动脉的相关性好(r=0.931 4,0.919 1,P<0.01).结论:股浅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能更敏感、更直接地反映老年周围动脉疾病患者的血管反应性.股浅动脉与肱动脉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4.
丁祝娟 《家庭护士》2009,7(9):811-811
我院自1990年开展血气分析以来,因其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及各科危重病人救治提供了及时准确依据而被各科医师采用.因而动脉采血为临床护士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5.
动脉僵硬度的增加是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是左心室高负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并早于原发性高血压出现.近期,一些新的关于动脉僵硬度的测量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部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23例顽固性咯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栓塞.结果 23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 ,4例患者24 h后出现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咯血得到控制,1例出现脊髓缺血,2例肋间动脉缺血,脊髓缺血和肋间动脉缺血均发生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栓塞者,随访3年,2例再次咯血,经再次支气管动脉栓塞,咯血得到控制.结论 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咯血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是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动脉穿刺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动脉穿刺技术,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衷竭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即先在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或最清晰处按一印记,然后进针,对照组用传统的穿刺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所需时间、1次成功率、血流量、针眼处渗血、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所需时间、血流量、针眼处渗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牛顿射血力,探讨正常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变化的意义.方法 纳入30例正常人,将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加速度及加速期流速积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出牛顿射血力.结果 30例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59±0.05)cm,血管截面积为(0.28±0.05)cm2,血流加速度为(1 681.53±1 590.8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4.31±1.01)cm,牛顿射血力为(1 941.73±958.68)dynes.左侧肱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32±0.04)cm,血管截面积为(0.08±0.02)cm2,血流加速度为(1018.40±287.2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3.21±1.17)cm,牛顿射血力为(319.57±228.93)dynes.左侧胫后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21±0.03)mm,血管截面积为(0.03±0.01)cm2,血流加速度为(658.13±173.94)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2.28±1.15)cm,牛顿射血力为(68.11±69.34)dynes.结论 通过检测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可以分析从心脏到外周血管轴向力的分布,分析人体动脉长度、血管内径、血管弹性变化及动能势能转换对牛顿射血力传导的影响,为该参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的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DSCT对27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的直径、右SNA起点与RCA开口及左SNA起点与LCX起点的距离、AVNA与冠状静脉窦的距离.观察记录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起源、数量、行径及和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 ①单支SNA中起源于RCA近段0~33 mm范围内的155例,起自LCX近段4~31 mm范围内100例;14例为两支窦房结动脉.②起源于LCX外后侧段的19例窦房结动脉呈"S"型走形,在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的间隙内穿行.③SNA末段进入窦房结的途径有三种方式:SVC前型(50.00%)、SVC后型(41.54%)、Y型包绕(8.46%).④AVNA起源于RCA 244例,起源于LCX 28例,6例为2支AVNA 供血,均发自RCA.⑤AVNA的直径为(1.19±0.62)mm.AVNA与CSO的距离为(3.75±0.29)mm.结论 窦房结动脉、房室结动脉解剖变异较大,DSCT可准确显示其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解剖学特征,讨论其在肝及胃相关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包括212例腹腔干动脉造影和788例肝总动脉血管造影,统计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的发生率,描述其解剖学特征.结果共发现82例、84支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8.2%,82/1 000),其中起源于肝左动脉者74支,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10支.结论起源于肝动脉的迷走胃左动脉并不少见,认识此动脉对于肝、胃、血管造影中正确诊断和实施相关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交通动脉及其下丘脑穿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及其下丘脑穿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神经外科提供该区域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开颅取脑,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前交通动脉及其发出的下丘脑穿动脉的形态、长度、管径、毗邻结构等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 前交通动脉长度为(3.34±0.74)mm,管径(1.22±0.79)mm,其形态变异较多,可分为简单型、复杂型及缺如;前交通动脉均恒定发出穿动脉,约2~7支,平均直径0.28 mm,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上、后、下壁,长度、管径及走行不一,供应下丘脑、终板、胼胝体等.结论 了解前交通动脉及其下丘脑穿动脉解剖特点,有助于术中加以辨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急性外周动脉栓塞以血栓常见,大多数来源于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左心,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和冠心病心肌梗死中均可发生[1],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抗凝治疗、手术摘栓、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等.而在介入下经动脉鞘直接给药溶栓是一种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所谓经动脉鞘给药溶栓术是指在介入显影下经动脉导管将溶栓剂直接送入栓塞部位达到溶栓目的,使血管再通.本文对56例急性外周动脉栓塞,经动脉鞘给药治疗,效果良好,现对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测量其平卧时的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同侧的足背动脉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足背动脉和肱动脉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替代肱动脉作为血压测量,值得在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留置针所致血管病理改变及其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确定安全的留置时间,减少血管损伤.方法将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大耳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成第一组8只和第二组9只,取兔双耳的耳背动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动脉留置针.分别保留至96 h和168 h后,以穿刺点为起点向上沿留置动脉方向取2 cm×1 cm含动脉血管和耳廓组织的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炎症发生率2组分别为46.67%和94.44%,P<0.005(χ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血栓发生率为40%,第二组血栓发生率为55.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动脉周围组织炎症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插管输液泵输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通过9例肿瘤患者13个疗程的经皮动脉插管介入泰尔茂输液泵输液的临床护理,总结输液泵动脉输液的护理要点.结果:通过我们积极有效的护理,9例病人顺利完成了13个疗程的治疗,其中动脉留置管留置时间最长的为72天,完成了2个疗程的治疗,最短的25天,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结论:掌握正确的正压封管方法,保持管道的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是顺利完成输液治疗的前提和保障.同时,护士必须掌握输液泵的正确使用方法,懂得排除故障,在治疗过程中应指导病人适当制动穿刺侧肢体,防止出血,保证输液按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脉弹性指标评估动脉早期硬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动脉弹性指标评估动脉早期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量148位受检者(斑块组43例,正常组105名)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 IMT),应用超声动脉健康评估定量分析技术(AHP)获取各年龄段血管弹性、膨胀指数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斑块组弹性、膨胀指数平均值为(115.0093±105.2993)kPa、(0.08802±0.24398)/kPa,正常组为(100.7482±65.0728)kPa、(0.03203±0.10375)/k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颈动脉的弹性、膨胀指数评价颈动脉局部斑块的临床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实施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内科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72 h内止血成功率、半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整体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72 h内止血成功率(10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 00%)(P 0. 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半年的动脉源性胃出血复发率(2. 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 00%)(P 0. 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 00%)显著低于对照组(27. 50%)(P 0. 05);研究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 50%)(P 0. 05)。结论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实施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可在72 h内成功止血,安全可靠,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动脉血压是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规的测量项目,对预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上所说的动脉血压通常是指上臂肱动脉血压,也称外周动脉血压(peripheral artery pressure,PAP),是通过袖套法测定双侧上臂肱动脉血压来评估整个体循环系统的血压水平.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动脉血压是指升主动脉根部血压,现称为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pressure,CAP).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相对于PAP,CAP 与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1-2] .中心大动脉在左心室收缩期将大部分心排血量储存,在舒张期排向外周,以保障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连续灌注.  相似文献   

19.
肢体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CAO)主要是指肢体中小动脉闭塞引起外周组织缺血性疾病而言.此类疾病病因不同,机制各异,但临床表现却有许多不同之处[1].其主要表现有患肢外周畏寒、发凉、皮色苍白(有发绀者)、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剧烈疼痛、溃疡和坏疽.专科检查见外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泛红试验阳性,踝肱动脉压比值缩小.各种非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有肢体缺血改变我们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左肱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并总结经左肱动脉穿刺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40例肝癌病人随机分为经左肱动脉穿刺组和经股动脉穿刺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及平均总费用.结果经左肱动脉组穿刺术后无出现尿潴留,发生疼痛例数也较经股动脉穿刺组少(P<0.05);住院天数比经股动脉穿刺组平均缩短1.5 d,总费用减少1 400元,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左肱动脉途径穿刺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