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翟秋金  黄珏  吴彩凤 《河北医学》2012,18(7):1007-100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空间扩大及交通事故增加等因素影响,骨科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因此骨科大手术日益普及,其手术所导致的深静脉栓塞成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未任何干预措施下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栓塞发生率高达45%-84%[2]),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利用空气压力波对骨科病人深静脉栓塞实施干预与加强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干预对骨科手术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前给予预防性干预,另一组无术前预防性干预,比较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组间可比。预防性干预组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结果也是如此(p<0.01)。另外,对照组女性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术前实施相应肌肉锻炼,入院至术后2个月给予舒血宁预防性治疗以及预防性护理等预防性干预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静脉栓塞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D—二聚体实验在深静脉栓塞(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应用和检测。方法:NycoCard-Dimer胶体金方法的测定。结果:D—二聚体实验在DIC中的检测阳性率为88.89%,在PE中的检测阳性率为80.00%。在DIC中的检测阳性率为88.33%。结论:D—二聚体实验是检测深静脉栓塞(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栓塞 (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静脉血栓形成 ,致血液运行障碍 ,多见于骨科病人 ,若不及时早期治疗 ,都会后遗功能不全影响病人健康 ,严重者可引起肺静脉栓塞而导致病人死亡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可减少DVT的发生率。我科自 1995年以来 ,对长期卧床的骨折及骨科手术病人采取了综合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 30 8例 ,男性 16 0例 ,女性 14 8例 ,年龄 2 0~ 6 5岁。其中行全髋置换术 4 5例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6 8例 ,骨盆骨折 92例 …  相似文献   

5.
师玉兰 《黑龙江医学》2007,31(8):612-612
深静脉栓塞(DVT)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17%孕产妇死于DVT,它也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骨科领域发展迅速,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疼痛,而且能迅速有效地重建关节功能。如何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已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PE)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院应用华法林片、低分子右旋糖酐、持续被动活动机(CPM)来预防DVT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人工关节置换病例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实验组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凝剂,观察术后发生下肢肾静脉血栓形成及伤口引流情况。结果:出现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两组在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VTE的评估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创伤及手术是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在血栓形成后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血栓形成后遗症将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少数并发肺栓塞,造成严重后果。对于骨科大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cxtre 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骨科下肢手术及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病率达30%~50%。发病后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治疗难度,一旦栓子脱落容易形成肺栓塞(PTE),危及病人生命。为寻求降低DVT发病率的最佳途径,我们对2005年6月~200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下肢手术及妇科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分组观察、统计DVT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安申琴  江雪莲  陈志平 《西部医学》2011,23(9):1799-1801
目的探讨骨科髋部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8例骨科髋部手术病人采用基本预防护理方法、机械预防护理方法与药物预防三结合的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188例中,发生3例髂外静脉栓塞、18例股静脉栓塞、2例腘静脉栓塞,无肺栓塞死亡病例,其发生率为12.23%。结论基本、机械预防护理方法与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62-2564
手术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重要因素,手术后患者由于静卧或其他原因引起凝血状态异常,导致血液凝结于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而形成血栓,发病后可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及血栓移位等,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急性肺、脑栓塞而猝死。DVT在骨科术后尤为常见,资料报道骨科术后发生DVT的概率远高于其他手术,在无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其发病率高达40%~70%[1],致命性的肺栓塞发病率为0.2%~70%。随着社会老龄化及城市建设、交通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手术、股骨骨折手术及胫腓骨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逐年增加,DVT对患者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因此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骨科术后DVT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骨科患者中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疼痛、肢体肿胀、手术、长期输液等因素,以及止血剂与脱水剂的广泛应用,所以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很高。发病后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治疗难度,一旦栓子脱落容易形成肺栓塞(PTE)导致死亡,其发生率为10%~63%。为寻求降低DVT发病率的最佳途径,对我科2004-2008年收治的21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42-4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凝血因子检测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后无深静脉栓塞32例(非DVT组),术后有深静脉栓塞16例(DVT组)。分别于术前及手术后第1、3、7天检测静脉血中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的术后第1、3天D-D、FIB水平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非DVT组D-D、FIB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VT组D-D、FIB水平则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与FIB检测对普外科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栓塞(deep﹒venous thrombosis,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妊娠期DVT发病率为0.13‰~0.50‰,产褥期为0.61‰~1.50‰,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产后DVT的风险[1],故对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十分重要。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在骨科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栓塞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构建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管理模型,依据PDCA循环寻找出术后导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制订适合本科室的护理指引,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患者深静脉栓塞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评估科室各层级护士对深静脉栓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由63%升至87%;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由原来的4%降至0.5%,使患者对深静脉栓塞护理的总体满意度由原来的90%升为97%。结论对骨科患者深静脉栓塞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防范风险,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输血与止血情况、输液情况等,探讨这些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8.44%,针对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从药物护理、操作护理、功能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可大大降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妇科肿瘤手术的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发现可能诱发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降低下至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7.
王旭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75-137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预防组67例围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治疗并监测血小板计数(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术后7d~14d2组患者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DVT形成及2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7例(20%)发生DVT,预防组3例(4.5%)发生DV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LT、APTT、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也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骨科手术涉及创伤、应急、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与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如何预防DVT,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我院骨科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58例患者进行髋部手术,现将预防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波  赵玉峰  王爱民 《四川医学》2006,27(8):841-842
随着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的广泛开展,严重创伤及多发性骨折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临床中逐渐增多,成为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Harris报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50%的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2%出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过去认为DVT多见于欧美人种,亚洲人少见,但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2.5%,侯玉芬等报道311例外伤、骨折后52例发病,占16.72%。大多DVT无明显症状,为非症状性DVT,故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成为DVT临床报道低的主要原因。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行骨科手术2500余例,出现症状的DVT有30例,现将该病例综合分析,谈谈我们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0.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预防骨科大手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DVD的经验,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总结对230例骨科大手术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并发DVT的经验和结果。结果:230例中15例出现DVT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造影证实DVT,两例并发肺栓塞(FIE),无一例死亡。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骨科大手术后合并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