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检测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I肝)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ER—SSCP)法对9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35株,耐RFP或含耐RFP耐多药株56株)rpoB基因核心区域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所有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基因均无突变,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56株耐药株中53株发生突变,敏感性为94.6%(53/56),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ER—SSCP检测56株耐RFP分离株中,52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2.9%(52/56)。结论DNA序列分析对判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非常有价值。PER—SSCP可初步筛选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基因型特点及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开展耐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不同位点的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新登记涂阳病人菌株283株,其中255株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测序,包括38株RFP耐药株,50株INH耐药株,48株链霉素耐药菌株,2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34株耐多药菌株。28株(11.0%)在rpoB 81bp的基因核心区发生了点突变,21株出现单个位点突变外,7株出现两位点突变,突变形式主要为rpoB531 TCG→TTG单个位点突变。30株(11.8%)发生了katG基因区的突变,所有突变形式为katG315AGC→ACC。rpoB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RFP耐药菌株中,katG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INH耐药菌株中。结论检测rpoB与katG基因位点的突变对判断江苏省地区耐药结核以及耐多药结核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开展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的相关耐药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应用PCR方法对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及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中包含"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385bp)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DNA序列作为参比序列,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特征。结果 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及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均未检测到突变,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有36株检测到突变,突变率92.3%,且突变均位于RRDR区域内;突变位点为8个,共有8个突变类型;最常见的突变热点依次为531位点,该位点突变率为64.1%;526位点,其突变率为12.8%和516位点,其突变率为10.3%。结论 rpoB基因是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最相关基因,其中在RRDR内的531位点基因突变率最高,并可通过对rpoB基因的突变检测,对耐多药结核病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8):24-26
目的了解中国结核分枝杆菌(MTB)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外序列突变与利福平耐药表型间的关系,为全面、深刻MTB利福平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诊断方法的完善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项有关MTB 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外序列突变与利福平耐药表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合并计算基因突变率。结果 7项研究共对1 195株MTB(包括263株敏感株和932株耐药株)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RRDR)外序列的DNA测序结果进行了分析。在1株敏感菌中检测到657位点的P/P同义突变(CCC/CCT);在115株(12.34%)耐药菌中检测到86种类型的突变,其中:21株的16种类型的突变独立发生于RRDR外序列的146、176、206、314、323、505、572、626、657、891单位点与146/402、311/060、311/112双位点及139/201/167三位点,占RRDR外序列突变的18.26%(21/115),总发生率为2.25%(21/932);其余94株的70种类型的突变则与RRDR序列突变共同发生,多为双位点突变(87株),占RRDR外序列突变的81.74%(94/115),总发生率为10.09%(94/932)。结论 MTB耐药株中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RRDR)外序列的基因突变并非少见,应予关注;但独立突变发生率较低,对目前各种利福平耐药分子诊断方法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盐县自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变迁情况,以利于抗结核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调整与选用.方法 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药物浓度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rpoB和katG突变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13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14.5%,经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性耐药率37.8%;初始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4.5%和8.4%,耐药基因总携带率16.8%;治疗2个月后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9.2%和25.7%,耐药基因总携带率44.6%.结论 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有耐药性,而治疗过程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在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淮南矿区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L型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株42株,其中利福平耐药株31株,敏感株11株,抽提临床分离株DNA和H37Rv标准菌株DNA,PCR法扩增rpoB基因,并应用全自动DNA测序仪对rpoB基因的突变集中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42株结核分枝杆菌L型中,31株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率93.55%(29/31),主要集中在531位点(51.61%,16/31)和526位点(32.26%,10/31)碱基置换突变,新发现516位点突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未见报道.11株敏感株未见rpoB基因单链构象异常.结论 高度保守的rpoB基因突变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L型利福平耐药的分子基础,其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和rpsL的突变特征,为建立快速分子药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痰培养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15株全敏感株,扩增rpoB、katG和rpsL的基因片段,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全敏感株rpoB和rpsL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耐多药菌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1.30%,80.43%,30.43%。耐多药菌株三个基因的突变率均高于全敏感株的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7,4.29和11.58,P均<0.05)。katG、rpoB基因同时存在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80.43%,三个耐药基因均有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30.43%。结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常见突变位点为rpoB531和rpoB526,katG315,rpsL4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吉林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的突变特征,为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对吉林省287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rpoB基因序列检测,分析检测菌株rpoB基因突变特征。结果 287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201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70.03%(201/287)。碱基突变发生在前3顺位的是rpoB 531(39.72%)、rpoB 526(18.82%)、rpoB 516(5.92%)。287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共发现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40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单位点碱基突变、双位点碱基突变、多位点碱基突变、碱基缺失、碱基插入的发生率分别为60.63%(174/287)、6.27%(18/287)、1.39%(4/287)、1.39%(4/287)、0.70%(2/287)。结论吉林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最常见突变为rpoB 531、rpoB 526和rpoB 516。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丽水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embB、rpsL和gyrA突变特点。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47株结核菌分离株5个耐药相关基因主要耐药位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药敏试验共获得耐药结核菌18株,总耐药率为38.30%;序列分析13株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位点,未发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突变率为27.66%,二者吻合率72.22%。结论:丽水市结核杆菌趋向于耐多种药物,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点突变是本地区结核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合肥地区肺结核病人痰液中分离的9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629 bp(包括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的81 bp)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9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69株对RFP耐药,21株对RFP敏感;69株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53株发生rpoB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6.8%;突变发生在531位丝氨酸的31株,发生率为44.9%,发生在526位组氨酸的8株,发生率为11.6%;还有6株发生了联合突变,发生率为8.7%。21株敏感株中1株rpoB基因发生突变,突变位点是533位亮氨酸。结论:合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基因的RRDR发生了突变,其中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 B及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 G、inh A的突变特征,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3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MTB,采用BD960液体法检测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提取菌株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po B、kat G、inh A全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83株样本中,39株对利福平耐药,51株对异烟肼耐药。耐利福平菌株rpo B基因突变率为97.44%(38/39),531位点突变率60.53%(23/38),526位点突变率23.68%(9/38),32株出现多位点联合突变。耐异烟肼菌株kat G基因突变率为98.04%(50/51),共发现16种突变类型,其中以kat G 315位点突变为主,占70.00%(35/50),1株为kat G与inh A联合突变。结论该院耐多药MTB产生耐药性与rpo B和kat G基因突变相关,检测MTB耐多药相关基因突变可为早期快速诊断耐药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自行设计针对rpoB、katG、inhA、rpsL和embB基因中常见耐药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成膜芯片,并对64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36株RFP耐药菌中,有32株被检出在rpoB基因上发生突变,突变检出率为88.89%(32/36);在39株INH耐药菌中,有30株被检出在katG或inhA基因上发生基因突变或缺失,检出率为76.92%(30/39);在34株SM耐药菌中,有25株被检出在rpsL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73.5%(25/34);在32株EMB耐’药菌中,有19株在embB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59.4%(19/32)。膜芯片检出的突变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用膜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四种主要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常规药敏方法的补充,用于指导开展早期、有效的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浙江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异烟肼(isoniazid, INH)和利福平(rifampicin, RIF)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  对患者痰标本阳性培养物进行菌种鉴定,提取耐多药菌株DNA,应用PCR法对inhA、katG和rpoB RRDR区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直接进行基因测序。  结果  共鉴定出3 317株MTBC,对应的患者中初治为3 009例,复治为308例,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为84例,占比为2.53%(84/3 317)。其中,在INH耐药方面,47株分别在katG(315)或inhA(-15/-8)发生单位点突变,19株同时出现katG(315)和inhA(-15/-8)突变,18株未检测出上述基因突变,基因型同表型的符合率为78.57%(66/84),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Ser315Thr,占47.62%(40/84)。在RIF耐药方面,79株在rpoB(511、512、513、516、522、526和531位点)出现突变,2株同时出现511/513和511/516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Ser531Leu,占58.33%(49/84),3株未检测出rpoB突变,基因型同表型的符合率为96.43%(81/84)。  结论  浙江地区MDR-TB流行株基因突变仍然集中在常见的基因位点,表明在本地区利用Xpert MTB/RIF筛查MDR-TB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02例淮南矿区煤工尘肺并发结核患者中分离出M.tuberculosis菌株32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3.75%(14/32),53.13%(17/32)和31.25%(10/32);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53.13%(17/32),65.63%(21/32)和40.63%(13/32),其中多耐药株19例(59.38%),包括耐3种药物的11例(42.31%),耐2种药的8例(30.77%),单耐药株7例(26.92%),敏感株6例,耐药率81.25%。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的有7株(7/26,26.92%),与AST法的符合率为63.64%(7/11);2个基因突变的6株(6/26,23.08%),符合率为50.00%(4/8);单基因突变的8株(8/26,30.77%),符合率为57.14%(4/7)。结论PCR-SSCP技术适用于淮南矿区煤工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M.tuberculosis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将其与AST法联合应用,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福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rpoB基因突变与利福布丁耐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倍比稀释法测定64株利福霉素耐药及6株敏感菌株对利福布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析其对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同时对rpoB全基因扩增后测序,分析rpoB突变位点和突变性质与利福布丁MICs高低及多重耐药的关系。结果6株敏感株rpoB未突变,MICs为 0.25~0.50 mg/L。64株耐药株rpoB突变率为100%。37株利福布丁高度耐药(MICs≥4 mg/L)株中,S531L突变27株,H526R突变和Y389C突变各2株,S531W、H526Y、Q513K、V176F、D516Y联合Q253R突变与D516G联合L511P突变各1株。17株中度耐药 (MICs 2~4 mg/L) 株中,S531L突变16株,D516G联合L511P和S509R突变1株。10株低度耐药(MICs 0.25~1 mg/L)株中,L533P、H526L、H526S、D516V、D516Y单点突变各2株。93.75%(60/64)的利福霉素耐药株对异烟肼耐药。结论检测rpoB突变即可初步筛选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高水平利福布丁耐药株以S531L突变占绝对优势,rpoB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与利福布丁耐药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耐环丙沙星鲍曼不动杆菌gyrA和parC突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临床耐环丙沙星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gyrA和parC基因突变模式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环丙沙星对94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鲍曼不动杆菌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及DNA测序。结果在9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只有38株(40.43%)对环丙沙星敏感(MIC≤1mg/L),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接近60%;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对环丙沙星耐药的56株菌都发生了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且parC基因的突变率(87.50%)略高于gyrA基因(82.1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相关,其中parC基因突变的明显增长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