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电针(EA)刺激对人体NK细胞活性和吞噬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形态学和MTT方法,取不同穴位组合,给予健康人每天穴位电刺激30 min,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NK细胞活性和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2 Hz和2/100Hz EA在末次EA当天和停EA后第1天的NK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而100Hz EA仅在停EA后第1天的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2 Hz EA在末次EA当天和停EA后第1天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且保持同一水平;2/100Hz EA在末次EA当天和停EA后第1天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有上升趋势(P<0.01);100 Hz EA在末次EA当天和停EA后第1天的吞噬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1,P<0.05),而吞噬指数仅在末次EA当天的吞噬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电针对人体NK细胞活性及吞噬功能的作用存在频率依赖性,这为电针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诚  韩立民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079-1081
目的探讨α7尼古丁受体(α7nAChR)是否参与100 Hz电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方法观察α7尼古丁受体在的定位。结果连续给予3 d 100 Hz电针,1次/d,小鼠脾脏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α7nAChR可在小鼠的巨噬细胞上表达。此外,给予小鼠α7nAChR抗体后,100 Hz电针明显提高了小鼠NK细胞活性(P<0.05)。结论α7nAChR可能在100Hz电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模型,探讨不同频率电针(EA)刺激对其T细胞亚群和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下小鼠T细胞亚群、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连续电针3d(每天1次)后,2Hz、100Hz和2/100 Hz EA对外周血中CD+4及CD+8均无明显影响,而2/100 Hz EA可明显升高CD+4/CD+8(P0.05),但2Hz和100Hz EA则没有;与环磷酰胺组相比,2 Hz EA和100 Hz EA的下丘脑、延髓和脾脏的β-EP均变化不明显,2/100Hz EA在下丘脑及延髓的β-EP均变化不明显,但脾脏的β-EP显著升高(P0.01),而且与2 Hz EA和100 Hz EA的β-EP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对小鼠T细胞亚群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作用均存在频率特异性,这将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与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对荷瘤鼠脾细胞因子和N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肿瘤(S180)模型组,环磷酰胺对照组,香菇多糖实验组.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放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匀浆TNF-α、IL-2和IL-6含量,ELISA法检测IL-10的含量.结果 香菇多糖能使荷瘤鼠脾组织匀浆中TNF-α、IL-2、IL-6水平升高,使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0.01.荷瘤鼠应用香菇多糖后,脾NK活性恢复接近正常.结论 香菇多糖对脾NK活性具有促进效应,可影响多种脾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00Hz电针刺激对脑组织和脾脏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插针不电组和电针组。给予小鼠电针4天后处死,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延髓、下丘脑和脾脏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Hz电针刺激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延髓、下丘脑和脾脏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参与了100Hz电针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F),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及心肌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促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通过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不做结扎。电针预处理组电针小鼠双侧"内关",疏密波,频率2 Hz/15 Hz,强度2 m A,每次电针20min,每天1次,共干预3d后造模。采用超声心动图M图EF值评价心功能;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EF值下降(P0.001),心脏、脾脏巨噬细胞数量增加(P0.001),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小鼠EF值上升(P0.01),心脏、脾脏巨噬细胞数量下降(P0.01),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减少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脾脏、心脏巨噬细胞数量,下调心肌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减轻心肌局部炎性反应,从而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参养荣片组方、单味药(人参、当归、黄芪、白术)及单独注射G-CSF对化疗损伤小鼠细胞因子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酶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用药后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EP0、G-CSF)含量;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MTT法)测定血清及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含量;NK细胞杀伤靶细胞K562(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人参可升高血清G-CSF、IL-12,当归可升高巨噬细胞培养上清IL-1及血清IL-12,二者均可增强NK活性;黄芪、白术均可使血清中IL-1、IL-6含量升高.人参养荣片可以将化疗损伤小鼠IL-1、IL-6、IL-12、EPO、G-CSF及NK细胞活性调整至正常水平,但不是单味药作用的累加.注射外源G-CSF 后G-CSF、IL-12、NK细胞活性略有升高,IL-1、IL-6、EP0的变化不明显.结论中草药拮抗化疗损伤可能是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频率电针对荷瘤小鼠脑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荷瘤小鼠脑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癌性疼痛的最佳治疗参数。方法: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于小鼠皮下建立肿瘤小鼠模型,用电针仪对荷瘤小鼠耳穴进行不同频率刺激并与正常小鼠对照,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电针后小鼠脑β-EP含量。结果:(1)正常小鼠脑β-EP含量比荷瘤未电针小鼠低,P<0.05;(2)2Hz、20Hz、100Hz、疏密波4种不同频率电针组小鼠脑β-EP含量与荷瘤未电针小鼠组相比较,P<0.05,疏密波组小鼠脑β-EP含量最高,且与2Hz、20Hz、100Hz 3种固定频率电针组相比较,P<0.05;(3)2Hz、20Hz、100Hz 3种固定频率的电针小鼠脑β-EP含量相互之间P<0.05。结论:(1)荷瘤小鼠脑β-EP含量比正常小鼠脑β-EP含量高;(2)不同频率电针均可增高小鼠脑β-EP含量,疏密波组小鼠脑β-EP含量最高;(3)2Hz、20Hz、100Hz 3组中,随着频率增高小鼠脑β-EP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参数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手术患者的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85例肺部开胸手术肺切除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17例。A组为全麻对照,B组予2 Hz电针刺激穴位,C组予2/100 Hz电针刺激穴位,D组予100 Hz电针刺激穴位,E组予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第1天测外周血NK细胞活性。结果术后NK细胞活性,B组、D组与A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E组与A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差异倾向。结论 2 Hz与100 Hz针药复合麻醉方案可改善肺切除手术中患者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流强度、波形、频率三种刺激因素对电针诱导脑缺血耐受效应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数组合.方法:应用嵌套设计,将2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5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及33个电针组.最后一次处理24 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 min)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后取脑,经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脑梗死容积:三种电流强度(1 mA、2 mA、3 m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波形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100 Hz各频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33个电针组分别与空白组梗死容积比较,除连续波1 mA 30 Hz、2 mA 30 Hz、1 mA 100 Hz、2 mA 100 Hz、3 mA 100 Hz,间断波1 mA 100/0 Hz、2 mA 100/0 Hz、3 mA 100/0 Hz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中疏密波2/15 Hz、2/30 Hz以及连续波2 Hz刺激时梗死灶最小.各电针组NDS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重复刺激大鼠"百会"穴可诱导脑缺血耐受,刺激波形和频率是更为重要的刺激参数.频率为疏波2 Hz、密波15~30 Hz的疏密波电针刺激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效应最好,而100 Hz的频率刺激则无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黄芪注射液和电针对创伤应激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on A 诱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创伤手术前和手术后1、2、3、5、7天的动态变化,以及黄芪注射液和/或电针对以上3者的影响。结果:创伤后第1、2、3、5天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2诱生水平及 NK 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电针足三里和阑尾穴能明显改善创伤后第1、2、3、5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每天腹腔注射1次黄芪注射液(2g/kg)在创伤手术后第2、3、5天对受抑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并且在创伤手术后第5天使3项指标恢复至正常。电针与黄芪注射液合用可使细胞免疫功能提前得到恢复,其在创伤后第2天对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强于单用电针或黄芪注射液。结论:黄芪注射液和/或电针均能改善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抑制,促进手术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龙血竭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龙血竭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其余各组按各自剂量灌胃给药,给药期间每周称量1次体重,给药30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胸腺及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及培养上清中IL-2、IL-4、INF-γ含量。结果:龙血竭总黄酮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及脾脏指数、提升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同时升高脾淋巴细胞悬液培养上清中IL-2及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欧阳钢  贾少微  王凡  石宇  高宙 《中国针灸》2005,25(11):776-778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 Hz、2/15 Hz、100 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频率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2/15 Hz和100 Hz组较2 Hz组为强.结论:在刺激强度固定的条件下,2/15 Hz、100 Hz的刺激频率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王老吉凉茶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免疫机能低下及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拘束应激组、王老吉凉茶125,500 mg.kg-1给药组,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NK细胞杀伤活性,同时硫代巴比妥酸法及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内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水平。结果:与拘束应激组相比,王老吉凉茶给药可以改善拘束负荷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增加脾脏NK细胞数,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此外,王老吉凉茶可以明显改善拘束负荷引起的淋巴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提高细胞内ORAC水平。结论:王老吉凉茶改善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免疫机能低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免疫细胞内的过氧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20,(8)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对MFC胃癌荷瘤小鼠抑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BALB/c小鼠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20 mg/kg)及黄精多糖高、低(400、100 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21 d。检测抑瘤率,脏器指数,采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及NK细胞活性,ELISA检测血清TNF-α、IL-2、IL-6水平,RT-PCR法检测脾脏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高、低剂量组瘤重降低(P0.05),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NK细胞活性均增加(P0.05);除黄精多糖低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无变化外(P0.05),其余各组TNF-α、IL-2、IL-6水平均增加(P0.05);黄精多糖高、低剂量组小鼠脾脏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受阻可能是黄精多糖在MFC胃癌荷瘤小鼠体内发挥抑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晚孕大鼠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含量、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含量以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促晚孕大鼠分娩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晚孕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4个不同频率电针组(2Hz、20Hz、50Hz、100Hz)。除正常组外均用托盘法造成大鼠妊娠模型。4个电针组于受孕第19日上午进行电针干预,取双侧"合谷"三阴交"穴,先电针"合谷"穴20min,再针"三阴交"5min,共留针25min。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P、TXB2、6-keto-PGF1α含量,并计算E2/P、TXB2/6-keto-PGF1α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Hz、20Hz电针组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电针组血清P含量比较,100Hz较20Hz和50Hz组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 Hz、50 Hz电针组血清TXB2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2Hz、50Hz频率电针可升高血清TXB2含量及E2/P比值,提示2Hz和50Hz电针更有利于触发宫缩,加快产程。  相似文献   

17.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抗肿瘤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测定荷瘤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血清凝集素活性和脾脏IL-2活性5项指标。结果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A549、SGC-7901、HEP-G2、Hela的增殖,剂量在100~20μg/mL范围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脾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处于IL-2活性严重低下状态下荷瘤小鼠的IL-2活性,增强荷瘤小鼠脾细胞增殖,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荷瘤小鼠体液免疫血清中抗羊红细胞凝集素值。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具有体外抗肿瘤及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王老吉凉茶(Wanglaoji Herbal Tea,WHT)对拘束应激诱发小鼠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致敏对照、应激对照组、125及500mg/kg王老吉凉茶给药组,制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CTL对P815细胞杀伤活性,同时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L-2和IL-3的表达量。结果拘束应激明显降低Th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降低CTL对P815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减少脾脏淋巴细胞IL-2和IL-3表达量减少。与拘束应激组相比,王老吉凉茶给药可以增加拘束负荷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目,提高CTL细胞杀伤活性,并且改善IL-2和IL-3表达量。结论王老吉凉茶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免疫机能低下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5,(9)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灌胃生理盐水)、免疫抑制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及白花蛇舌草多糖低、中、高(分别灌胃白花蛇舌草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白花蛇舌草多糖组连续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 100mg/kg)3 d,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后,测定免疫器官系数、血清溶血素、脾淋巴细胞增殖、脾脏NK细胞活性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α含量等免疫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系数、胸腺系数、血清溶血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脏NK细胞及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花蛇舌草多糖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系数和血清溶血素(P0.05或P0.01),白花蛇舌草多糖各剂量组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或P0.01),白花蛇舌草多糖中、高剂量组对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白花蛇舌草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IL-6、TNF-α含量(P0.01)。结论:白花蛇舌草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及脾淋巴细胞形态及数目,白介素(IL)-1β、IL-6及TNF-α在海马与脾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模型组,每组8只,另以8只SAMR1小鼠为正常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印堂",留针20 min/d, 1次/d,共15 d;药物组灌胃给药(盐酸多奈哌齐0.92 mg/kg)治疗,1次/天,共15 d。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称量并比较各组小鼠脾脏质量,计算脾指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及脾脏淋巴细胞数目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与脾脏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与脾脏IL-1β、IL-6及TNF-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脾指数升高(P0.01),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相对混乱,部分神经元呈现细胞核固缩或凋亡状态,脾脏被膜组织增厚肿胀、结构疏松,远离被膜处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增多,海马CA3区及脾脏的IL-1β、IL-6及TNF-α阳性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1),电针组及药物组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及脾淋巴细胞状态明显改善,海马与脾脏IL-1β、IL-6及TNF-α阳性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海马区IL-6、脾脏TNF-α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可提高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与脾的炎性反应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