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体外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2具成人新鲜锁骨标本,制成锁骨中段骨折模型,分别采用锁骨体外钢板、单枚克氏针和重建钢板内固定,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技术手段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体外钢板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枚克氏针固定(P<0.05),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锁骨体外钢板固定应力遮挡小,明显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P<0.05).[结论]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但生物力学性能优越,而且应力遮挡小,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和重建钢板内固定,符合自然重建理念,是锁骨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锁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临床常见的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争议较大。以往以保守治疗为主,骨折大多可愈合且功能良好。随着内植入物的发展及患者治疗要求的提高,手术治疗日渐增多。对明显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多推荐手术治疗,如钢板内固定和髓内固定等;铜板内固定以重建钢板最常用,锁定加压钢板对骨质疏松患者可作为首选;髓内固定包括克氏针、空心钉及弹性钉等,弹性钉内固定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Ⅰ型、Ⅲ型锁骨远端骨折较稳定,以保守治疗为主;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骨不连发生率高,手术治疗包括锁骨钩钢板固定、克氏针加可吸收缝线固定、喙锁螺钉及锚钉固定等,以锁骨钩铜板最常用。锁骨胸骨端骨折较少见,保守治疗大多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吴树华  李云龙 《骨科》2013,4(2):97-99
目的 分析单枚克氏针固定、双克氏针平行固定、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119例锁骨中段骨折分别以单枚克氏针固定(甲组)、双克氏针平行固定(乙组)、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丙组),按AO/ASIF骨折分型,观察各组A型、B型、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间、AO各型骨折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个月.三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型骨折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枚克氏针固定、双克氏针固定、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可行、有效.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尤其适用A、B型骨折  相似文献   

4.
AO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锁骨骨折很常见,在所有骨折中约占5%,在肩胛带骨折中高达44%,而在所有锁骨骨折中锁骨中段骨折最多见,约占锁骨骨折总数的75%-80%[1,2]。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克氏针内固定、重建钢板内固定,也有使用Hoffman外固定架治疗锁骨骨折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36-537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对27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别应用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其中行重建干板内固定12例(rPIF组),克氏针内固定15例(KIF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小时,平均3.5天。根据Edward对锁骨骨折愈合的评价指标制定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本组病例经6~14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上述标准评定:rPIF组:优8例,良3例,中1例。KIF组:优7例,良4例,中2例,差2例。结论和克氏针内固定相比,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可有效地防旋转等优点,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更有效方法。但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方便、经济、取内固定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带锁髓内钉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以提高锁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50例锁骨中1/3骨折,其中带锁髓内钉固定20例,克氏针固定3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克氏针固定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5),手术时间稍长(P<0.05),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带锁髓内钉固定组未发生骨不连、退钉,以及骨折端旋转等并发症。克氏针固定组中7例出现退针现象,1例出现成角畸形,1例骨不连。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结论与克氏针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克氏针临时固定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复位时采用克氏针临时辅助固定后再用重建钢板固定(A组,25例)与单纯重建钢板固定(B组,19例)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44例。结果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术中复位困难,可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维持锁骨生理弧度曲度,再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可简化手术步骤,达到快速固定骨折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不同方法治疗的锁骨骨折58例,其中克氏针9例,重建钢板25例,形状记忆合金按骨板11例,锁骨钩钢板13例。结果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2例克氏针,2例重建钢板骨折延迟愈合,5例形状记忆合金钢板取出较困难。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有明显优势,中段粉碎性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格日勒图  黎明  王剑  贾鹏 《骨科》2012,3(1):27-28,31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锁骨Allman分类Ⅰ型粉碎骨折11例患者,采用微创、透视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16个月,平均8个月,11例锁骨骨折均骨性愈合、局部无痛、肩关节无痛、活动功能良好。结论髓内固定是锁骨生物力学上最好的选择,弹性髓内钉其冰球杆头样设计可满足锁骨在透视下闭合复位,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弹性髓内固定可适应锁骨呈"S"型,使固定稳定、骨膜剥离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锁骨骨折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穿钉或小切口微创内侧植入AO钛制弹性髓内钉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白2011年1月~2012年4月采用锁骨骨折端内侧直接植入AO钛制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穿钉或小切口微创治疗锁骨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9-44岁,平均28.66岁。横行骨折9例,斜行骨折3例。结果:手术时间45~68min,随访时间3~11个月,骨折部位均达到近解剖复位,无切口感染,无断钉和弹性髓内钉滑出等并发症,12例JOA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6分。结论:AO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可以经皮复位和固定,达到微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这一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该调控过程。[方法]120只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截骨,A、C两组以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B组以加压钢板固定,且术后C组以3 mg.kg-1.d-1的Celecoxib灌胃。术后定期在骨折间隙处取材并留取血清标本,用Real-time RT-PCR测定COX-1、COX-2基因转录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cAMP含量,观察愈合骨痂的组织学改变并检测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活性。[结果]各组COX-2转录水平以及PGE2、cAMP的含量均随愈合过程呈显著改变,且随内固定方式表现出明显差异。组织学和血清学结果则显示A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痂的改建均领先于B组,而抑制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下增高的COX-2活性后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过程变缓,血中成骨特异性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形状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可以促进软骨内成骨及随后的骨痂塑形,加速骨折愈合,而且该效应与COX-2、PGE2、cAMP这一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DHS及PCCP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Evans-JensenⅡ型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yon Mises应力分布、股骨近端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及骨折面接触压力,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PCCP固定模型内固定的von Mises的总体应力较均匀,最大应力较小;股骨近端的von Mises的总体应力较均匀,未见明显应力集中现象;骨折面接触压力的总体应力较高,分布均匀.[结论] PCCP固定Evans-JensenⅡ型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DH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踝关节融合的两种固定方式进行对比评价,并对其固定生物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人体踝关节CT扫描断层数据为基础,建立踝关节三维模型,模拟进行3螺钉固定和腓骨支撑固定手术,对模型中立、背屈、内旋和外旋4种载荷进行加载,分别进行有限元求解.[结果]3螺钉固定与腓骨支撑固定在抗旋转载荷上无明显差别,而在对抗背屈载荷作用优于腓骨支撑固定;在融合加压效果方面,3螺钉固定优于腓骨支撑固定,而腓骨支撑固定在移除外侧支撑腓骨后,加压作用有所下降;与腓骨支撑固定相比,3螺钉固定后的胫骨应力峰值更高且分布更集中,术后发生应力性骨折风险较高.[结论]在正常骨质条件下,3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融合加压效果均优于腓骨支撑固定,临床上建议首选3螺钉固定;而腓骨支撑固定的安全性较高,更适用于骨质条件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下胫腓联合分离单螺钉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下胫腓联合分离使用单螺钉固定的各方式进行对比评价,比较不同内固定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正常男性的足踝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下胫腓联合分离单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中立位单足站立踝关节受力方式,比较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螺钉von Mises应力分布、胫腓骨的位移.[结果]建立12种包括骨、韧带在内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单螺钉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在人体中立位单足站立状态下,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不同,直径4.5 mm螺钉距踝关节平面2 cm穿越4层骨皮质固定螺钉von Mises应力、胫腓骨的位移较小.[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用4.5 mm螺钉距踝关节平面2 cm穿越4层骨皮质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PFNA、PFNA -Ⅱ和InterTan3种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Tronzo-Evans Ⅰ、Ⅳ、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yon Mise应力分布、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并比较股骨及内固定模型内外侧应力峰值,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股骨近端应力分布与骨折类型有关;Tronzo-Evans Ⅰ型骨折3种内固定的固定效果无差异;Tronzo-EvansⅣ和V型骨折使用InterTan固定yon Mises应力分布均匀,生物力学稳定型较其他两者更具优势;内固定应力集中区域位于主钉与头钉接触点下方,其中InterTan yon Mises应力分布最大效应值最大,其次为PFNA-Ⅱ、PFNA; PFNA近端广泛呈现应力集中区域现象.[结论]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股骨端应力分布合理,尤其对Tronzo-EvansV型骨折较PFNA及PFNA-Ⅱ更具优势;PFNA固定模型应力分布不均,可能为与亚洲人髓腔不匹配所致.  相似文献   

16.
The majority of midclavicular fractures a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Fractures that require internal fixation are treated by plate osteosynthesis as the standard procedure. 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alternative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placed midclavicular fractures. In a three-year period, 15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 were treated by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racture healing, clinic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ssessed. Mean follow-up time was one year All fractures healed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Non-union or infections were not observed. Functional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onstant score were excellent. Complications consisted of skin irritation in four cases. On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eparation was observed postoperatively. 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displaced midclavicular fracture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with excellent functional results and early pain relief.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试Pv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髌骨骨折模型,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其强度和刚度相当于传统的8字形克氏针张力带,而且髌骨的应变、位移很小。临床应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05例,随访6~23个月,优良率达98%。[结论]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完全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且能达到解剖复位,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适应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经皮手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解剖学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进行闭合手术治疗的术前指导作用。[方法]选择30个骶髂关节,均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关节。A组:根据CT数据资料于M in ics软件指导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B组:于电视X线机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根据X线片和螺旋CT资料行骨折克氏针固定。固定后通过生物力学和大体剖面观察,评价不同组间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效果。[结果]A、B 2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均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inics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指导骶髂骨折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后内侧骨折对近端股骨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建立高度仿真的完整近端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累及小粗隆和内侧皮质的后内侧骨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后内侧骨折后股骨最大应力出现在骨折缺损的前内侧。单独小粗隆骨折后股骨颈上下、内外侧皮质应力无明显变化;骨折累及1/2内侧皮质后,内侧皮质最大等效应力显著升高约47%,外侧皮质应力升高约12%;内侧皮质完全累及时,内侧皮质应力升高约247%,外侧升高约66%。[结论]不同大小的后内侧骨折块对近端股骨的应力大小及分布影响不同。从力学角度考虑,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粗隆间骨折时,可根据后内侧骨折块大小作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20.
股骨小转子缺损及复位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试股骨小转子缺损及复位固定对股骨上端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固定的必要性.[方法] 采集国人新鲜股骨上段标本,模拟骨折造成股骨小转子缺损和股骨小转子广泛缺损以及重新将小转子复位螺钉固定,分别测量股骨上端的强度、刚度和扭转力学性能.[结果] 股骨小转子缺损和广泛缺损会导致股骨应力集中,强度分别增加31%、37%;股骨刚度分别下降29%、51%;股骨抗扭强度分别下降33%、54%.小转子固定后则应力集中下降25%、28%,刚度提高20%、31%,抗扭强度增加23%、29%,力学性能明显恢复.[结论] 股骨小转子缺损或广泛缺损,导致股骨抵御外载荷及抗扭力学性能显著下降.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小转子固定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