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盲的重要致盲原因之一,随着ROP防治指南的颁布以及ROP筛查治疗工作的开展,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有所下降。正确认识和理解ROP分类、筛查标准和治疗指南;建立完善的ROP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加强ROP临床和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发展特点、危险因素及冷冻治疗疗效,探讨其合 理的筛查时机及治疗模式。方法 采用间接检眼镜合并巩膜压迫器加压 的方法对829例胎龄 ≤35周,体重≤2000g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对32例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 病变患 儿行视网膜冷冻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3~16个月,以附加(plus)病变消退,血管嵴消退,冷冻斑形成,玻璃体视网膜出血吸收及无视网膜不良结构出现作为病情控制指标;若有病变遗漏区、血管嵴发展或附加病变不消退甚至加剧者则再次冷冻;若玻璃体积血不吸收,病情仍进展,发展 为视网膜皱 襞或脱离者则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发现ROP86例172只眼。ROP各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 间有显著性差异;出生体重≤1000 g、1001~1500 g、1501~2000 g的早产儿ROP发病比例 分别为69.56%、16.38%、4.14%;出生胎龄≤30周、31~32周、33~35周的早产儿ROP发病 比例分别为37.14%、10.43%、2.91%;单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7.52%,双生子及 多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20.22%。32例接受视网膜冷冻手术治疗的患儿,30例病情控制 满意, 2例病情发展为视网膜脱离,伴有后部附加病变,周边视网膜出血。32周内发病患儿 冷冻手术成功机 率高。 结论吸氧时间长、出生体重≤1000 g,胎龄≤30周ROP发病 风险显著增高,建议加强筛查。32周内发病或伴后部附加病变、周边视网膜出血的ROP患儿要严密随访;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病变行视网膜冷冻手术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特指发生于早产儿特别是过早产儿的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病变特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病因.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而早期发现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无疑是现阶段拯救ROP患儿视功能的最重要措施.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涵盖了ROP的发病、诊断、筛查、治疗以及随访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4.
深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三间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方法 2004年 1月至2007年1月,对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深圳市眼科医院三间医院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或根据儿科医生的要求超过以上标准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共1372例2744只眼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II)进行 ROP筛查,发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及时进行冷冻或激光 光 凝治疗。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结果 所有早产儿中218例436只眼发生ROP,发病率15.9%,其中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190只眼,发病率6.9%;4~5期ROP 16只眼,发病率0.6%;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230只眼,发病率8.4 %。出生体重≤1500 g者435例870只眼,占所有筛查对象的31.7%;236只眼发生ROP,发病 率27.1%:其中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126只眼,发病率14.5%;4~5期ROP10只眼,发病 率1.1%,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100只眼,发病率11.5%。出生体重≤1250 g者274 只眼,占所有筛查对象的10%;108只眼发生ROP,发病率39.4%:其中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 RO P 60只眼,发病率21.9%;4~5期ROP 4只眼,发病率1.4%;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4 4 只眼,发病率16%。所有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g者和出生体重≤1250g者的RO P发病率(χ2=60.43,P<0.001)、阈值或阈 值前期Ⅰ型ROP发病率(χ2=46.82,P<0001)和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发病 率 (χ2=10.71,P=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三间医院早产儿ROP的总体发生率较 低,但需要治疗的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重症ROP发病率高。出生体重是影响ROP发病 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是预防ROP致盲的有效措施.卫生部2004年颁发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以来,全国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ROP筛查工作,但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筛查和治疗工作相对较成熟[2 4],中小城市医院因对ROP病变了解不深、对筛查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筛查的时间相对滞后,造成中小城市ROP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细胞 因子、蛋白质、酶和激酶等众多因素均可能不同程度参与了ROP的形成过程。对ROP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ROP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并可能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化为特征的多因子 疾病。除了早产、 低出生体重、吸氧史等已知的危险因素外,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了ROP的病 变过程,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不仅为ROP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促进了病变的不断进展 。  相似文献   

8.
1区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纤维增生所导致的疾病,目前,在新的ROP国际分类标准中,补充了一类特殊类型的ROP,即发生于极低体重儿中的恶性程度更高的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lay of prematurity,AP—ROP)。我们对2006年内经筛查发现的此类ROP患儿进行了冷冻或激光光凝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10.
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往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ROP是发达国家儿童首位致盲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随之ROP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此导致的盲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应当引起各级医疗单位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地区ROP发生率、ROP防治情况、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特征、ROP患儿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特点、ROP的国际分类及治疗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ROP发生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救治水平和相关医疗法规健全情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89-291)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158例胎龄≤34周和(或)体重≤2000g的早产儿从出生后第4~6周开始进行了散瞳眼底检查,并对发现的ROP患儿进行了为期12~30周的随访,对其转归过程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二极管激光治疗三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视网膜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轻苦仅引起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周围的轻度增生;重者增生广泛,可发展为全视网膜脱离,导致盲目。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史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自2002年底我院对出生后同时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三胞胎姐妹进行密切眼底随访,适时地进行了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点和筛查指南   总被引:50,自引:18,他引:3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 ,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围产医学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 ,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伴随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 ,R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由此造成的儿童盲目越来越多。对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 ,发现阈值病变并及时治疗 ,可以有效地降低 ROP的致盲率。1 ROP的流行病学特点我国大陆目前尚缺乏以人群为基础的 ROP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80年代 ,在欧美国家的早产儿当中 ,ROP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成活率大大提高,而由此所致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致盲率也有了显著增高。降低ROP致盲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激光光凝治疗是早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将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随访资料完整的2例ROP4只眼激光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II)在激光 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 发现的阈值ROP或阈值前Ⅰ型ROP患儿共30例58只眼, 其中36只眼为阈值前Ⅰ型ROP,19只眼为阈值ROP,3只眼为外院冷冻术后有冷冻遗漏 区ROP;1区ROP 8只眼,2区ROP 50只眼。54只眼 (93.1%)进行了一次激光光凝, 4只眼(6.9%)进行了2次激光光凝。 应用半导体532 nm激光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手术前后 分别进行RetCam II眼底检查,手术中对激光光凝遗漏区即刻进行补充治疗。治疗后随访时 间3~11个月,平均5-5个月。 结果 54只眼1次激光光凝术后1~3周反 应良好,ROP病变得到控制。4只眼行第2次激光光凝术后,2只眼病变静止、消退;2只眼发 生后极 部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随访结束时2只眼(3.4%)发生视网膜不良结构后果。 结论 激光光凝手术前后行RetCamⅡ检查在治疗ROP时能够有效避免激光光凝 “遗漏区”,提高一次激光光凝成功 率,减少手术后视网膜不良结构后果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1].发达国家对ROP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使ROP发生率显著下降[2,3].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于探索阶段,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勇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82-138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预防及治疗RO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ROP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