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目的探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消化内科患者营养状况筛查中的相关性以及与BMI、AL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406例,均给予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同时与体质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ALB)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14.78%存在营养风险;男女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60%,明显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6.92%和24.62%,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MI<18.5kg/m~2为营养不良的标准,NRS-2002判断营养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94.86%、70.00%和95.95%;以ALB<30g/L为营养不良的标准,NRS-2002判断营养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95.93%、76.67%和95.38%; NRS-2002评分与ALB、BMI呈负相关(r=-0.510和-0.522,P<0.05)。结论 NRS-2002在消化内科病人营养状况筛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患者BMI、ALB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进行营养评估,将其分为农村组和城市组,分别有299例和201例,分别对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不同BMI指数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00例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120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21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8%。其中,城市组老年患者和农村组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0.8%;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8%;城市组老年患者均显著低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中,BMI<18.5 kg/m 2的比例显著高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总体营养状况较差,临床治疗中应提高重视程度,并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与传统客观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的头颈肿瘤患者100例,通过客观营养指标及MNA法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客观营养指标低于正常值的阳性率分别为体质指数2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22%,上臂中段肌围19%,血清白蛋白4%,血红蛋白2%,前白蛋白31%及转铁蛋白24%;根据MNA评估,按营养状况评分结果分为三组:营养良好占6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20%,营养不良占12%;除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外,其余客观营养指标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lt;0.05);MNA与传统客观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MNA可作为头颈肿瘤患者的有效营养状况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头颈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筛查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与传统客观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的头颈肿瘤患者100例,通过客观营养指标及MNA法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客观营养指标低于正常值的阳性率分别为体质指数2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22%,上臂中段肌围19%,血清白蛋白4%,血红蛋白2%,前白蛋白31%及转铁蛋白24%;根据MNA评估,按营养状况评分结果分为三组:营养良好占6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20%,营养不良占12%;除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外,其余客观营养指标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NA与传统客观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MNA可作为头颈肿瘤患者的有效营养状况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部队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选择部队老年住院患者203例,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20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总发生率较低为29.56%(60/203),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9.90%(81/203),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营养支持率为38.92%,营养状况良好组的营养支持率为19.36%。结论 MNA-SF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队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张素杰  薛蓉  田德财  胡晨  翟飞  程焱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52-1654
目的 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3-5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5岁)23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修订的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测定其人体测量学指标及生化指标,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根据NRS2002评价结果,237例患者中营养正常者88例,营养不良风险者149例,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上臂围(AC)、小腿围(CC)及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0,P<0.05).根据MNA-SF评价结果,237例患者中营养正常者88例,营养不良风险者73例,营养不良者76例,3组患者BMI、AC、CC及ALB、Hb、T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9.650,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与MNA-SF呈负相关(r=-0.863,P<0.01);一致性良好(Kappa=1.0,P<0.01).结论 NRS2002、MNA-SF均可有效地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神经内科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三种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探讨最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ALL)、简易的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NRS-2002)对108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 MNA-ALL和MNA-SF对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A-ALL、MNA-SF、NRS2002对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对男性、低龄组(60~79岁)住院老年患者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龄组(>8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ALL较其他方法检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整体医疗实践中使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了解我院各临床科室营养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 d内,使用MNA-SF对全院各科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了解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病情的关系。结果全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2.25%,内科、外科、专科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69%、23.26%、14.46%(χ2=144.377,P=0.000),营养分值与年龄、病例分型呈负相关(Z值分别为-60.334和-33.916,P=0.000),男、女营养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3,P=0.000)。年龄、病例分型进入了影响营养分值的逐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营养=0.004x年龄+0.099x病理分型+0.447(r=0.146,F=39.772,P=0.000)。结论营养不良发病率在住院患者达20%以上,营养与年龄、病情相关,男性患者营养状况较女性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部分内科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住院期间营养支持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3个专科新入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以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结合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住院期间营养支持的使用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和出院体质量、血红蛋白、上臂围及皮褶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32.8%的患者有营养风险,12.2%的患者有营养不足,20.6%的患者超重,8.3%的患者肥胖.入院时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均为呼吸科,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均为神经科,其中营养不足及肥胖发生率各个科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全部患者中有11.7%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接收营养支持的比例为15.3%,另外有9.9%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结论 部分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的比例均较高;目前营养支持不能满足住院患者的需要且存在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了解风心病患者换瓣术前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身体体质指数 (BMI)法连续评估 10 2例住院等待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 ,计算BMI与临床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指标的相互关系 ,以BMI<18.5作为营养不良 ,比较BMI<18.5和BMI >18.5的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和年龄、心胸比例的差异。结果 :BMI与HGB、WBC、LYM %、GRAN %、ALB呈显著相关。 2 0例 (19.2 % )患者BMI <18.5。BMI <18.5的患者ALB、LYM、LYM %及年龄显著低于GRAN %和心胸比例显著高于BMI>18.5的患者的相应指标。结论 :风心换瓣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2 0 %左右 ,心脏外科医师应对术前的营养不良状况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1 172例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65岁)入院后第2天早晨和住院2周或出院时采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排查表(NRS)进行营养不良风险和全面营养状况评估,统计总体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结果 NRS2002的适用率为90.19%。入院时NRS 2002筛查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27%,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27.72%;入院2周或出院时NRS 2002的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29%,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不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NRS可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建立有效的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0例骨科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消瘦率、低白蛋白血症率及营养不良贫血率进行调查。结果消瘦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10.7%,38.0%,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白蛋白血症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11.3%,21.3%,差异有显著性(P〈0.05);营养不良贫血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22.7%,39.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率,且住院期间未能得到改善,须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攀枝花学院2011届毕业生营养状况,积极提出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攀枝花学院2011届1 50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用BM 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营养正常率男生为70%,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检出率男生为18%,女生为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率男生为6%,女生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率男生为6%,女生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攀枝花学院2011届毕业生营养问题以营养不良为主,毕业前对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和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老年心血管疾病(CVD)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 MNA 法测定316例老年 CVD 住院患者的 MNA 总分,根据 MNA 总分 评 估 患 者 营 养 状 况。结果营养不良组52例(16.46%),营养不良风险组60例(18.99%),营养状况良好组204例(64.56%);女性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龄患者(≥80岁)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龄患者(60~<80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农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城镇居住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 CVD 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可在老年 CVD 住院患者中应用 MNA 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不良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5.
赵晓艳 《医学综述》2014,(10):1918-1920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手术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反映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方法选择盱眙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5例,根据手术类型被分为四组:骨折手术89例(骨折组)、良性肿瘤切除术89例(良性组)、恶性肿瘤切除术65例(恶性组)、其他手术42例(其他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前的血清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各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率。结果各组T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水平最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以TP判断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骨折组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各组以TLC判断营养不良率和临界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良性组的营养不良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临界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基层医院手术患者术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尤其应重视骨折患者的营养问题。在TP、Alb、Hb和TLC中,用TLC判断的营养不良率最高,TP是判断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住院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住院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铁性贫血的首要病因为慢性失血(占56.19%),巨幼细胞贫血及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的首要病因为摄入不足(占84.38%及95.5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要病因为有毒化学物暴露史(占60.0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占66.67%)为最常见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组经治疗,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依次为83.81%、90.00%、86.15%,溶血性贫血组痊愈率83.3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痊愈率40.0%,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组死亡率依次为11.43%、26.67%、33.33%,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去除诱因、治疗相关疾病,规范及个体化治疗,有益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饮食及烹饪习惯,有益于减少相关贫血的发生;加强健康宣教、职业防护,有益于减少职业相关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Dong J  Fan M  Qi H  Gan H  Liu H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65
目的 研究腹透患者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发病情况和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 4个腹透中心共 9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 ,包括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 ,食谱调查 ,直接人体测量 ,生化参数的测定等 ,并调查社会功能及焦虑抑郁状况。以SGA为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 ,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 3组。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 7 8% ,其中重度营养不良为 13.3%。营养程度不同的 3组间以下指标比较 :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和蛋白质摄入 (DEI、DPI)、上臂围 (AC)、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上臂肌围 (AMC)、血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nPNA)、瘦体重 (LBM)和瘦体重百分比 (LBM %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0 .0 5 )。营养状况的正相关因素是DPI(P <0 .0 5 )、DEI(P <0 .0 5 )、标准化TCcr(P <0 .0 1)、GFR(P =0 .0 6 9) ,负相关因素为透析时间 (P =0 .12 ) ,糖尿病 (P <0 .0 5 )。本组患者DPI为 (0 .74± 0 .2 6 )g·kg-1·d-1,DEI为 (113± 2 9)kJ·kg-1·d-1。DEI的负相关因素是焦虑积分 (P<0 0 1)和不坚持体力活动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与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96例A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与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营养状况的调查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及生化指标的测定。根据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将AD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AD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营养指标与AD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健康体检者,MNA评分、白蛋白(ALB)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中度、重度A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轻度患者,ALB低于轻度患者;重度AD患者总蛋白低于轻度、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D患者的ALB及MNA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ALB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D患者的MNA评分降低与MMSE评分、ADL评分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营养不良与AD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口市市区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及贫血发病情况。方法对2012和2013年海口市市区20所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生长迟缓率为2.8%,低体重率为2.0%,消瘦率为0.8%;2013年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生长迟缓率为3.3%,低体重率为3.2%,消瘦率为1.5%。2012年营养不良率、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率高于2013年。2012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均是5~岁年龄组最高;2013年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是4~岁年龄组最高;两年不同年龄段消瘦率变化相对比较稳定。2013年海口市幼儿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3%,367人为轻度贫血,17人中度贫血,2人重度贫血,6~7岁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为7.6%。结论应建立幼儿园儿童膳食营养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早发现营养不良和贫血患儿,并进行重点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