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生是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与环境致癌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关系密切。本文从核苷酸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错配修复等方面对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参与DNA单链断裂和碱基损伤修复,在碱基切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编码碱基损伤修复联合序列的一种重要蛋白,其编码的蛋白质在碱基修复过程中是不可缺少利;该基因的多态性会导致相应的氨基酸改变,从而影响DNA修复,可能引起肝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张素萍  童建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54-2656
对于与环境污染物及吸烟有密切关系的肺癌来说,个体易感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易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基因多态性,包括外来化合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其他的一些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即生物体内多个基因共突变时,会造成无法被机体本身调控机制修复的DNA损伤,引发细胞凋亡。以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网络为背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中关键位点基因的共突变,来解决肿瘤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凋亡逃避,为特定基因遗传背景的肿瘤治疗提供了特异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通常伴有brca基因缺陷,对其合成致死作用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也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合成致死基因位点的作用原理及意义进行概述,包括brca、p53、atm/atr等。同时讨论了合成致死作用在自杀基因系统和药物化疗两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机体间存在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 capacity,DRC)的差异主要是取决于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本文就肺癌易感性与其相关的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认为对基因-肺癌关系的研究应从多基因及其联合作用的角度开展,并进一步探讨环境与基因间交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朱人  夏昭林 《卫生研究》2004,33(5):635-638
儿童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个体对致癌物代谢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 ,可能是肿瘤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毒物代谢酶、DNA修复基因多态与儿童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名词小词典     
γH2AXγH2AX是染色体组蛋白H2A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下,细胞DNA双链发生断裂,ATM、ATR等磷脂酰肌醇3激酶使H2AX上的第139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修饰,形成磷酸化的H2AX,即γH2AX。γH2AX募集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凋亡有关的蛋白,如P53和BRCA1,形成γH2AX焦点,修复DNA损伤,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发凋亡。因此,γH2AX可作为DNA双链断裂的早期标记物。反应时间(responsetime)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种。简…  相似文献   

8.
毒物代谢酶、DNA修复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新平  彭涛  黎乐群 《卫生研究》2006,35(6):805-807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个体对致癌物代谢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可能是肿瘤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毒物代谢酶(CYP、NAT、GST、EH、ALDH)和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h、OGG1、XPD)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杨书  李婷婷  李茂全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28-2329
1 BRCA2基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BRCA2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原因,主要参与DNA的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1995年,wooster等克隆出BRCA2,并将其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该基因全长约70kb,共有27个外显子;其mRNA长约10kb,所编码的BRCA2蛋白含有3 418个氨基酸.BRCA2蛋白与AD51的结合是染色体同源重组中的关键步骤,并直接与双链DNA损伤修复有关.Ratel等发现BRCA2基因缺陷的培养细胞具有染色体结构的缺陷以及基因组稳定缺乏.同时BRCA2基因也可与修补蛋白DSS1结合以稳定结构.这些相互作用反映在DNA双链修复过程中BRCA2可能通过染色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在石英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用200μg/ml的石英刺激HELF和用显性失活突变体抑制P13K功能的HELF(DN-Δp85)不同时间.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H2AX(γH2AX)的水平以及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的组成成分Ku70、Ku8和DNA-PKcs的蛋白水平,并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条带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中性彗星试验检测DNA双链断裂损伤,用彗尾DNA百分含量值观察DNA双链断裂损伤程度变化,并计算DNA修复能力.结果 γH2AX的水平在石英刺激3 h明显增高,12 h达峰值,24 h下降.与HELF相比,石英诱导的DN-Δp85细胞γH2AX水平增高受到抑制.石英刺激HELF和DN-ΔP85细胞12 h组Ku70、Ku80和DNA-PKcs的蛋白水平(0.58±0.09、0.95±0.21、0.55±0.06,0.37±0.14、0.55±0.17、0.52±0.07)均高于相应的无石英刺激组(0.26±0.10、0.69±0.26、0.43±0.11,0.11±0.07、0.27±0.14、0.3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石英刺激HELF 12 h组比较,石英刺激DN-ΔP85 12 h组的Ku70、Ku80蛋白水平增高受到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英刺激的HELF12 h组和DN-Δp85 12h组的彗尾DNA百分含量分别为9.78±1.15和11.79±4.90,明显高于同细胞系的无石英刺激组(2.40±0.69,3.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石英刺激HELF 12 h组相比,石英刺激HELF细胞24 h组彗尾DNA百分含量明显降低(4.19±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英刺激DN-Δp85 24 h组的彗尾DNA百分含量为(7.58±4.32),明显高于无石英刺激DN-Δp85组和石英刺激HELF 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F的DNA修复能力为75.74%,DN-Δp85的DNA修复能力为49.64%.结论 石英可诱导DNA双链断裂损伤,PI3K与DNA损伤修复有关,通过调节Ku70和Ku80的水平,可促进石英诱导的DNA双链断裂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CC2基因多态性与焦炉工DNA损伤及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821例焦化工人、115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 15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焦化工人以工作状态和岗位分为暴露组、恢复组和对照组;使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1-羟基芘含量,采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并以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s,OTM)评价DNA损伤程度,应用TaqMan探针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ERCC2基因多态性分型。结果暴露组和恢复组尿1-羟基芘水平分别为(4.41±1.06)μmol/mol肌酐和(3.79±1.05)μmol/mol肌酐,均高于对照组工人(3.33±1.03)μmol/mol肌酐;暴露组OTM为(-0.86±0.70),高于恢复组(-1.18±0.69)和对照组(-1.14±0.63)(P<0.01)。恢复组中,rs50871GT携带者的OTM(-1.28±0.62)低于TT(-1.11±0.71)(P=0.021);rs50872TC携带者的OTM(-1.33±0.69)低于CC(-1.10±0.67)(P=0.003)。其他位点基因型的OT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50871与rs50872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无显著性关联。结论 ERCC2基因多态性可影响焦炉工DNA损伤水平,与肺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Rad51基因沉默后对醋酸铅染毒致人淋巴母细胞(TK6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的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构建Rad51沉默慢病毒载体及阴性对照,感染对数期TK6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感染效果.运用480 μmol/L的醋酸铅染毒TK6细胞24 h(Control组、shRNA-NC组...  相似文献   

13.
CYP2E1基因多态性和DNA损伤修复酶表达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YP2E1基因型与不同肺组织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蛋白(ERCC2)、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对DNA稳定性和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3种生物标志物在不同肺组织中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PER-RFLP方法进行CYP2E1分型。[结果]在3种CYP2E1基因型(ww、mw、mm)中,ww和mm基因型对ERCC2的表达有明显影响,mw基因型对UDG的表达有明显影响,3种基因型均与PCNA的表达有关。交互分析结果显示CYP2E1多态性与UDG的表达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不同个体CYP2E1遗传多态性与DNA切除修复功能有关,并存在CYP2E1与UDG的交互作用,两者在肺癌易感性中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放射卫生     
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高功率微波辐射后下丘脑神经元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与Ca^2+的变化;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辐射损伤易感性相关性研究;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计算软件;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与修复在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γH2AX 是染色体组蛋白H2A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下,细胞DNA双链发生断裂,ATM、ATR等磷脂酰肌醇3-激酶使H2AX上的第139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修饰,形成磷酸化的H2AX,即γH2AX 。γH2AX 募集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凋亡有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脾细胞DNA链断裂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γ射线照射后IRM-2辐射抗性小鼠DNA链的断裂及修复,探讨IRM-2小鼠辐射抗性产生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诱发IRM-2小鼠及其亲本ICR/JCL和615小鼠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及照射后不同时间DNA链断裂的修复动力学。结果对照组IRM-2小鼠本底DNA损伤较低,即ssb和dsb的数目低于未照射的亲本ICR和615小鼠(P<0.01)。不同剂量(1、2、4和8Gy)照射后,IRM-2小鼠ssb和dsb的数量均明显低于经相同剂量照射的亲本ICR和615小鼠(P<0.05和P<0.01)。在较低剂量2Gy时,IRM-2小鼠与亲本小鼠相比,dsb和ssb修复无统计学差异;当分别接受4、8Gy大剂量照射后,IRM-2小鼠表现出较高的修复效率,即IRM-2小鼠0.5h和1hdsb、ssb修复速率比亲本小鼠快(P<0.05和P<0.01),而且修复后剩余的损伤远低于亲本小鼠。结论电离辐射后IRM-2小鼠DNA链断裂量较低,DNA链断裂的修复速率比亲本小鼠快,因此能及时快速地抵抗辐射造成的损伤,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hMGMT)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50例肺癌组织、40例正常肺组织、50例对肺癌例和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GMT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p53、C-MYC、K-RAS基因表达,并分析有关暴露因素对修复基因hMGMT表达的影响,以及hMGMT基因与p53、C-MYC、K-RAS等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32.7%(49/150)的肺癌组织和5.0%(2/40)的正常肺组织存在hMGMT基因表达低下,hMGMT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的危险度OR值为9.22(2.05-57.65),20.0%(10/5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和4%(2/50)的正常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细胞也可检出hMGMT基因表达低下,探讨影响hMGMT基因表达的各种暴露因素,发现吸烟可抑制hMGMT基因表达,另外发现,K-RAS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hMGMT表达低下有关(P<0.05);而p53、C-MYC基因的表达与hMGMT无关。结论:DNA修复hMGMT在肺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低下是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基因的低表达可作为有价值的肺癌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细胞DNA辐射损伤后离体修复与整体修复的关系,拟合修复曲线,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结合应用剂量一效应关系曲线,提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方法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Gyγ射线辐照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和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分别拟合DNA修复曲线,并对二者曲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人外周血和小鼠辐照后,随照后时间的推移,DNA损伤的修复增加,残余损伤逐渐减少,呈明显的时相一效应关系。人淋巴细胞辐照后体外修复曲线方程模型与动物体内修复曲线方程模型均以对数方程为最佳,分别为:小鼠:YTM=55.8256—10.792 lnX(R^2=0.629,P〈0.01)和YOTM=25.4173—4.5273 lnX(R^2=0.661,P〈0.01);人:YTM=30.2427—7.3836 lnX(R^2=0.686,P〈0.01)和YOTM=17.9772—3.9125 lnX(R^2=0.752,P〈0.01)。结论人淋巴细胞离体辐照后的修复过程可基本反映体内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水平与速度,修复曲线可以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11日的《Molecular Cell》上公布了来自堪萨斯州大学医学中心Stowers医学研究院Baumann实验两名研究人员(Peter Baumann和Nancy Bae)发现能将DNA双链断裂与染色体末端区分出来的蛋白的DNA修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在对双链断裂修复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染色体末端端粒DNA保护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NBS1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575例患者和575名对照的NBS1基因多态.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NBS1 rs1805794的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9%、51.8%、22.3%和20.5%、52.3%、27.1%,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P=0.04),携带C/G+G/G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者的1.46倍(OR=1.46,95%C1:1.09~1.97).对照组和病例组NBS1 rs2735383的G/G、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9%、47.0%、15.1%和35.5%、48.5%、16.0%,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69).携带Hap4-GC单体型或Hap4/Hap2单体型对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0(95%CI:1.24~2.31)和1.75(95%CI:1.11~2.76),NBS1基因多态与吸烟有联合作用(P<0.05).结论 NBS1 rs1805794 G/G基因型可能是肺癌的易感基因型,rs1805794和rs2735383位点构建的Hap4-GC单体型及Hap4/Hap2单体型对可能是肺癌的易感单体型和单体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