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30例择期心内直视术患者,治疗期间连续观察麻醉前后、术毕、术后第1、7、14天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借以判断麻醉与体外转流手术后上述免疫参数变化,为及时防治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发现静吸复合麻醉近1h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急剧下降,术毕、术后第1至14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所占百分率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数及其百分率则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发现麻醉后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术毕、术后第1天进一步下降,至术后第7天或14天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这些参数变化是患者术后易并发感染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CPB)对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影响及PGE2与CPB后免疫功能关系,选择了3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分别监测术前、CPB60分钟、120分、术毕、术后第1、7、14天外周静脉血血浆PGE2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白介素-2受体(IL-2R)表达及诱生白介素-2能力变化。结果显示CPB中PGE2急剧升高,是基础值的10倍,术毕及术后第7天仍高于基础值(P〈0.05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6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试验组(心内直视术组),1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非心内直视术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前、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后、手术后第1d、第3d及第5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APACHEⅡ评分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心内直视术组心肺转流后、术后第1d、第3dHL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且心肺转流后单核细胞数显著下降,单核细胞表面的HLA-DR分子数显著下降(P<0.05).肺叶切除术组手术后HL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但单核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HLA-DR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HI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心内直视组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感染患者于术后第6dHL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仍低于40%.结论心肺转流后机体免疫功能的障碍与单核细胞的功能紧密相关.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心内直视术后感染的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儿细胞及体液免疫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儿不同时间(术前、术后24小时,72小时和168小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 表达,结果提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儿后近期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IL-2R表达功能紊乱,术后应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选择4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动态监测其围术期间外周血洒巴细胞cAMP/cGMP比值变化,以探讨心内直视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肾上腺素β受体-腺甙酸环化酶系统的影响,并讨论其意义。结果发现麻醉术后、术毕及术后2周肉淋巴细胞内cAMP水平及cAMP/cGMP比值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对照水平,同时发现淋巴细胞白介素-2受体表达及白介素-2诱生水平亦明显降低,术后严重感染率达33%,本文结果提示心内  相似文献   

6.
选择4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动态监测其围术期间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MP/cGMP比值变化,以探讨心内直视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肾上腺素能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的影响,并讨论其意义。结果发现麻醉后、术毕及术后2周内淋巴细胞内cAMP水平及cAMP/cGMP比值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对照水平,同时发现淋巴细胞白介素-2受体表达及白介素-2诱生水平亦明显降低,术后严重感染率达33%。本文结果提示心内直视术可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肾上腺素能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损伤,这是导致严重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动态检测30例心脏瓣膜替换病人术前和术后1、3、7、14天多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显示:术后早期T、B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亚群分布异常,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转化后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表达细胞数低下;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其诱生能力低下,血中补体水平低下和C反应蛋白增高。结论:体外循环换瓣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是术后易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强调围术期采用综合性预防感染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心内直视术期间脑血流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和研究了18例成人心内直视术期间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脑血流以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结果表明:心脏功能明显影响Vm,麻醉可致Vm下降26.3%±16.7%,但某些心功能很差的患者Vm增快,体外循环转流中较转流前Vm下降42.7%,转流期间 Vm受体温、转流流量、通气、血液稀释等因素影响,体外循环毕较转流前 Vm提高 18. 1%。因此,许多因素影响心内直视术期间脑血流。TCD是目前研究麻醉期间脑血流及其影响因素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与硬膜外麻醉对上腹部手术病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李玉兰1周丕均1李春林1裴新燕2彭晓2T细胞亚群反应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我们对目前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病人进行了检测,观察了T细胞亚群在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的变化。资料和方法A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改变的规律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75例食管癌患者、55名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术前,术后3、7、14天外周血样按APAAP及酶联免疫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TNF。将所得结果与正常人组作对比研究。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术后3天  相似文献   

11.
吸入麻醉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对病人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38例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麻醉组20例、安氟醚麻醉组18例。术前、麻醉后1小时,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论安氟醚吸入麻醉对病人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异氟醚吸入麻醉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中控制性浅低温对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n=15),常温组在术中控制中心温度为36.5℃,低温组在术中控制中心温度为34℃。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h时采集前臂静脉血5ml,测定血浆IL-1β、IL-6、TNF—α和IL-10的浓度和血常规,观察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毕、术后24h时血浆IL-1β和IL-6浓度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计数均升高,术后24h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1);与常温组相比,低温组术毕、术后24h时血浆IL-1β和IL-6浓度降低(P〈0.05),血浆TNF-α、IL-10浓度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中控制性浅低温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对抗炎细胞因子无影响,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用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伤口区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大剂量局部照射后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照射后白细胞数出现下降,伤后3~5d降低较为明显,显著低于单纯伤口组;伤后两组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均出现降低,然而照射组始终低于单伤组,至伤后28d仍然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照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降低和白细胞数的下降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休克期切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高维谊郭振荣任小文柴家科李汶贤严重烧伤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出现严重紊乱,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关在烧伤休克期内行焦痂切除、植皮手术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仅就烧伤休克期切痂对机体免疫T淋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浆P物质(SP)在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血浆SP浓度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转机前、转机中、转机后、术毕及术后第二天七个时间点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在体外循环期间血浆SP水平非常显著高于麻醉前基础值(P<0.01)。结论:SP参与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2)与外周血和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技术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 随着肝癌的发展,肿瘤体积增大和癌栓的形成,外周血CD4^+细胞数目减少,CD8^+细胞数产多,T4/T8比值进行性下降。血清I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主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PB心内直视术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成SIRS组和非SIRS组。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8、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6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后26例合并SIRS,发生率为43%。其中2例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SIRS组血清TNF-α、IL-18、IL-6、IL-8水平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从CPB期间至术后第10天均较手术前对照值明显升高(P〈0.05或P〈O.01),而且显著高于非SIRS组。结论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者常合并SIRS,甚至继发MOF。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IL-2R的表达邢雪,吴在德,陈孝平,沈关心为了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切除术后宿主免疫状态的变化,我们对14例HCC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对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阐明免疫调理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成功制作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被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制作脓毒症模型后分别在3、12、24、48h采血待测。检查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CD8们林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免疫调理可以提高脓毒症大鼠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症手术的麻醉处理王凤学,卢玉平,王朝仁我院于1980年1月至1990年5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732例,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14例。其中13例在全麻下行开阔止血与心包减压术而转危为安。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