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小鼠尾静脉注射提供一种实用的装置与使用方法。方法利用自制装置上的恒温部分、照明部分以及固定部分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操作,对比使用装置进行操作前后注射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的差别。结果使用自制装置进行尾静脉注射更准确更快速。结论该自制装置在小鼠尾静脉注射操作过程中能明显提高注射成功率,缩短注射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小白鼠球后静脉注射法。与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凝血和快速注射氯化钾的实验比较,解剖观察球后静脉注射墨汁和胎盘兰的器官分布情况,认为球后静脉注射法简便、实用、可靠;并且讨论了球后静脉注射的循环通路。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法是医学动物实验常用的方法,在药物的筛选、LD_(50)~-测定和效价比较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小鼠的其它静脉给药尚未见有记载。我们在教学实验中发现由小鼠眼内眦静脉丛给药(简称球后静脉注射法)比尾静脉注射法操作简便,容  相似文献   

3.
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提供实用的固定装置与使用方法。方法采用输液胶瓶配合止血钳制作简易实用的大鼠固定装置,在该装置的固定下,进行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结果大鼠得到了良好的固定,可以快速、安全地完成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结论该固定装置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是一种较好的大鼠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肝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将插入NRAS基因的NRASV12转座子质粒、表达myr-Akt基因转座子质粒以及转座酶SB100的混合盐溶液通过小鼠尾静脉大容量(2 mL)、短时间(7 s)进行注射,作为观察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3~4周后,处死观察组及对照组小鼠,通过病理学检查小鼠成瘤情况。结果:观察组小鼠成瘤率100%(24/24),经病理学检测为肝细胞癌;对照组小鼠无成瘤。结论: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方法构建肝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简单,诱癌时间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学与医学动物实验中常需进行鼠尾静脉注射,一般采用普通注射器操作,但易偏斜或刺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导致实验失败。根据国外介绍的方法,我们改用儿科皮针及自制固定盒作鼠尾静脉注射,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一、材料儿科皮针及微量注射器,一块24×7×16mm~3有机玻璃板,用作固定的鼠盒(用摄影胶卷塑料盒自制),实验用大、小鼠。二、方法鼠尾静脉注射导管部件,由小号儿科皮针及配在针上的软塑胶套管组成。将实验小鼠限制在固定盒中,露出尾巴,用酒精棉球消毒,有机玻璃板放在选择注射的尾段下部,左手的中指放在尾下紧靠板面,食指朝向桌面夹住尾巴,无名指在板的另一边用于拉直尾巴,又可当压脉器,它紧靠板的边缘使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霉素复制小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第1 d给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一次注射阿霉素7.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1 d、第14 d、第28 d和第42 d代谢笼收集24 h尿,测24 h尿蛋白含量;于实验第42 d,心脏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处死小鼠;用10%甲醛固定肾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同时肾组织用2.5%戌二醛固定作电镜检测。结果: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使小鼠尿蛋白大量增加,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轻度肿胀,部分基底膜断裂,足突广泛融合。结论: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可获得肾脏形态改变及临床表现类似于人类肾病综合征的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尾静脉注射是药理、毒理实验中常用的注射方法,要求注射时速度快、进针准确无误.由于小鼠体型小,生长繁殖快,成本低,易于控制,因此常被用作医学实验动物.但小鼠尾静脉较细,造成穿刺难度较大,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的成功与否.笔者在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实验当中,总结了一种新的注射方法,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小鼠静脉注射多采用尾静脉。小鼠采用此法较易 ,大鼠较困难 ,成功率较低 ,反复多次注射就更加困难。常常因为给药困难使实验陷于困境。我们摸索出一种隐静脉注射方法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 ,成功率高 ,可达到无菌注射要求 ,能反复多次静脉注射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穿刺方法或尾静脉穿刺失败的补救方法。现介绍给同仁参考。1 注射方法①将大鼠麻醉 (乙醚或氯胺酮 ) ,仰卧固定 ,暴露后肢内侧 ,剪去局部鼠毛 ,酒精、碘酒常规消毒皮肤。②沿后肢内侧中线切开皮肤约 0 5~ 1 0cm ,由于张力作用 ,自然裂开切口能见到一条深红色血管即大鼠隐静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多用途的小鼠固定装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方法:选用废弃的50 mL离心管,按设计方案进行切割、组装制成简易小鼠固定装置。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研究组则采用本装置固定,先后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断尾采血、膝关节腔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和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单个50 mL离心管仅重约12 g,制作时间约15 min。对照组和研究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时间分别是(32.10±1.97)s和(30.27±2.20)s,成功率均为100%,断尾采血时间分别是(30.10±1.73)s和(28.67±1.55)s,成功率也均为100%,两组在操作时间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成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腔内注射时间分别是(40.77±2.73)s和(38.73±2.16)s,成功率分别为83.33%和95.00%,两组在操作时间及成功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小鼠固定装置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携带方便、用途多样等优点,为实验小鼠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尾静脉注射感染性小鼠血清的方法 建立一种简单复制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小鼠模型.方法 收集通过水压法复制第3天的小鼠血清,使用不同剂量尾静脉注射感染同系小鼠.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检测血清中的HBsAg和HBeAg,肝组织中的HBcAg和血清中HBV的DNA.结果 注射0.1 ml血清的感染组的检测结果 均高于0.2 ml组.结论 通过注射感染血清可以成功地复制急性小鼠感染模型.该模型复制方法 中,感染的结果 与注射感染血清的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树鼩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提高尾静脉注射给药成功率。方法采用帆布手套套取和文件夹夹紧手套的方法固定树鼩,左手固定树鼩尾巴,右手持1 m 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药物。结果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动物依从性好、给药成功率高。结论本方法与其他的尾静脉注射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单人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实验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物美价廉;显著提高了树鼩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析和评价人白介素22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刀豆蛋白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析并评价模型效果。在此基础上将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保护组及模型组;保护组和模型组分别尾静脉注射重组IL-22蛋白和生理盐水6h后,尾静脉注射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6h后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同时取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IL-22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的ALT、AST水平,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IL-22对ConA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彭艳  姚吉龙 《海南医学》2012,23(2):112-113
目的 比较24号套管针尾静脉注射法和0.5号针头尾静脉注射法的注射成功率,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大鼠尾静脉注射方法.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分别采用24号套管针和0.5号针头进行尾静脉注射,观察针头置入成功率和注射成功率.结果 套管针置入成功率和0.5号针头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套管针尾静脉注射成功率高于0.5号针头.结论 大鼠套管针尾静脉注射法优于0.5号针头尾静脉注射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microRNA-23b(miRNA-23b)表达的变化对高脂饮食db/db小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纤维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形态学观察尾静脉注射miR-23b agomir后各组模型小鼠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纤维化水平。结果 db/db小鼠给予尾静脉注射miR-23b agomir后,可显著缓解db/db小鼠脂肪肝,抑制db/db小鼠肝脏纤维化。结论尾静脉注射miR-23b agomir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db/db小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纤维化水平,或可作为未来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乃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张懿  李保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6):357-358,362,F0003
目的:探索一种复制小鼠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正常对照组;B-竹叶青蛇毒2mg/kg注射组;C-竹叶青蛇毒4mg/kg注射组;D-竹叶青蛇毒6mg/ks注射组。按照分组要求计算B、C、D3组小鼠中每只小鼠需注射的竹叶青蛇毒的总量,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竹叶青蛇毒液,B、C、D3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竹叶青蛇毒液0.2mL,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以进行对照。结果:竹叶青蛇毒注射后的小鼠均出现中毒性症状。C、D组小鼠因蛇毒注射剂量较大,死亡率高达50%,且集中于前3d内死亡,3d后中毒小鼠的活动基本如常。B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无死亡。中毒小鼠的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较无明显差别,但均出现了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及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竹叶青蛇毒尾静脉注射是一种复制小鼠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细胞缺氧缺糖模型,研究损伤时磷酸肌酸(PCr)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小鼠尾静脉注射PCr后,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以4h为限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濒死小鼠断头取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2)小鼠尾静脉注射PCr,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夹闭30 min后复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拟生产药物抗人T淋巴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L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ICR小鼠,体质量18~22g,雌雄各半,分别采用腹腔注射限度试验和尾静脉注射最大受试药量试验法,连续观察14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进行尸体解剖、大体肉眼观察,发现异常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病理切片送检。结果两种试验方法结果均显示:所有试验动物存活,供试品的LD50〉5g/kg,但尾静脉注射最大给药量试验时,发现给药2d内动物的一般情况较差,处死并解剖后发现用药组有少数小鼠出现肝、肾的感染性侵害。结论 ALG的LD50值大于5g/kg,约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50~333倍,提示该药物比较安全,但在过量静脉注射后短期内对小鼠仍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白色念珠茵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制作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白色念珠茵茵液灌胃、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处理相同数量的小鼠,观察每组小鼠死亡率及肾组织白色念珠茵集落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与灌胃组及腹腔注射组比较,尾静脉注射组肾组织培养茵落数最少。[结论]提示系统性白色念珠茵动物模型可选用腹腔注射方式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