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对4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甲皱皮肤、舌尖和唇粘膜的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其中37例(92.5%)的甲皱微循环有异常表现。有16例在溃疡发作及消退的不同时期作了动态观察,发现消退期时渗出减少,视野较清晰,但异形管襻无明显改善。舌尖和唇粘膜的微循环表现与甲皱微循环相符。作者认为,口疮消退时微循环仍未恢复正常,可能是本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水肿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从微循环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水肿组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结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甘草锌治疗复发性口疮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发性口疮(简称RAU)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列口腔黏膜病首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较准确定论,诸多学者认为它与自身免疫情况、内分泌因素、微循环因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我科自1996年开始应用甘草锌胶囊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疮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09年收治诊断为复发性口疮病患者32例.进行药物治疗以及调整饮食结构,结果32例复发性口疮病患者,经治疗24例痊愈出院.8例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结论 复发性口疮病.病因虽不明确,但经过治疗和调整饮食配合.还是可以减少发病事.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口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发性口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免疫治疗温桂青(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口腔科桂林市541002)复发性口疮(RAU)是临床上最常见而又不易防止复发的一种口腔粘膜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临床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临床上控制其复发仍是口腔科医师...  相似文献   

6.
中医“口疮”的发病与“火热”之邪密切相关,总不离阳阳失衡,但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无统一定论。氧化应激与中医阴阳理论不谋而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氧化应激在“口疮”中的作用和规律,从氧化应激理论探讨中医 “口疮”的机理,将传统中医理论对口疮尚不清楚的机理客观化、标准化,为临床遣方用药调整氧化应激状态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口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唇,舌微循环变化与胃脘痛血瘀证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胃脘痛血瘀证55例、无瘀证42例及正常人40例进行唇粘膜及舌尖微循环的联合检测发现,唇、舌微循环在胃院痛血瘀证中均有异常变化,且唇粘膜微循环变化较舌尖微循环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小儿患病易从阳比热的病理特点出发,论述了口疮的发病机理与证侯特点,阐述述其诊治体会,并附病案加佐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科在1976~1983年收治唇癌,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发病情况和手术方法等作一般性回顾.着重指出两淮地区居民把溃疡型的唇癌当作“口疮”、“火气”(内热),而延误治疗.我们还认为唇癌切除后所致的组织缺损,可以利用上唇瓣及邻近组织(面瓣),而不必舍近求远作额、胸等组织瓣修复.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其病理生理改变错综复杂,有人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与微循环障碍有关,为探讨本病与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提供一些微循环指标,我们作如下观察,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蚕茧散治疗复发性口疮60例的疗效观察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吴德章宁夏灵新矿职工医院口腔科虎万里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其主要特点是长期反复发作,祖国医学属于“口疮”、“口糜”等范畴。病因至今尚不明确,近年来复发性口疮的微循环改变日益受到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生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是否和血脂升高有关,从而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随机测定60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60名健康人血脂(CH、TG、HDL、LDL)含量,并对两组测定值进一步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血清CH、TG、LD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HDL含量较对照组降低。结论: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可能与高脂血症导致供应股骨头动脉硬化及股骨头骨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斑秃患者甲皱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探讨斑秃发病机理及最佳治疗药物。方法采用微循环检测仪,对43例斑秃患者和30例无斑秃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的甲皱微循环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斑秃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细短,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缓慢等微循环障碍,经生姜油局部涂抹并口服复方丹参治疗后,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有效率为88.09%。结论斑秃患者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口疮口疮的名词最早见于《内经》,有"民病口疮"之说,并认为发病与气候的炎热有关系。口疮的临床表现为口腔内唇、颊、上腭、舌等处的黏膜,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呈椭圆形,周绕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影响进食和吞咽。口疮或称"口舌生疮",可见于西医的反复发生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口腔黏膜结核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成都锦江微波电器厂开发研制的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复发性口疮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用病例107例,均为发病3天内就诊者,其中男64例、女43例,年龄6~67岁,好发部位以唇内侧、舌、颊多见,次为口底、前庭沟等处。随机以单  相似文献   

16.
对75例正常人,270例临床常见病不同证候的唇微循环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不少临床常见病均可见唇微循环的明显改变,唇微循环的变化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作为微观望诊内容,唇微循环的检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唇诊。  相似文献   

17.
金鑫  赵国海 《实用新医学》2008,9(3):217-21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清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胰酶活化消化自身胰腺及邻近组织所造成的。近年来,胰腺微循环、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SA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受到重视。胰腺微循环与SAP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对SAP病理生理过程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胰腺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灌注量减少、白细胞浸润、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在SA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SAP时微循环障碍及其在SAP发病过程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报告290例头痛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与475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的微血管袢的形态、微血流流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等十三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I<0.01)。 微循环的改变是一种病理现象,它与性别及头痛类型无关,其发病机理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阵发性血管机能不稳定。应用疏通微循环药物,有助于本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近年许多作者强调了胰腺微循环紊乱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发病机理中的重要性。我们过去的研究证明了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导致 AHNP 时微循环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氢溴酸樟柳碱(AT-3)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实验拟观察 AT-3是否对 AHNP 有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经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100名正常人对照,用χ2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经地奥心血康及丹参治疗后二者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表明二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灌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