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白血病基本分型: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急性、慢性按细胞系统分: 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二、白血病亚型: 急淋亚型第一型(L1) 第二型(L2) 第三型(L3) 急非淋亚型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原粒细胞白血病成熟型(M2)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胎白血病(M3) 粒一单核细胎白血病(M4) 单核细胞白血病(M5) 红白血病(M6)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7)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 慢粒急变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四、急淋各亚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Caigic,Bennett 及 Virehow(1845)首先提出白血病为一独立疾病。Freidreich(1857)提出急性白血病的名称。Ehrlich 及 Spilling(1891)创用细胞染色法。自此以后白血病才分出临床类型。白血病的传统分类可概括如下:1.按病情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2.按血象分类:白血病性,亚白血病性,非白血病性。3.按细胞形态学分类: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粒细胞性包括较少见的亚型:嗜酸粒细胞性和嗜碱粒细胞性。单核细胞性包括两种亚型:Schilling 氏型Naegali 氏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57例慢粒急性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慢粒急淋变患者较之急非淋变患者年轻,较少有加速期,骨髓幼稚细胞多,外周血三系及幼稚细胞少,肝脾肿大程度轻,对化疗敏感。结论:慢粒急淋变较非淋变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淋)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TR)。47例患者中43例阳性,4例阴性;而48例正常血象者及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TR均为阴性。表明白血病细胞表面TR增加。用此法检测2例白血病及5例正常骨髓片TR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与形态检查幼稚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基本相符,而1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1例急淋骨髓片T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细胞TR表达可能较早于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5.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确诊患儿.男31,女19例,年龄≤6个月4例.~1岁11例.~2岁39例,~3岁46例。类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简称慢粒)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简称急非淋)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  相似文献   

6.
现在认为Ph~1阳性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慢粒),是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后者可能是粒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的共同前身。利用新的细胞标志技术如抗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淋)血清、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等,已进一步描述了慢粒急变时的细胞特征,并能将它们与其他白血病(尤其急淋)的幼雅细胞比较,现已发现有些急淋病例的幼稚细胞Ph~1阳性而无慢粒的其他表现。慢粒急变时的幼稚细胞有粒细胞特征者比有淋巴细胞特征者为多,而表现为Ph~1阳性急性白血病者则相反。现在已发现在Ph~1阳性急淋、慢粒的淋巴母细胞型急变之间于形态、细胞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又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及中性中、晚幼粒及成熟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脾肿大,以阴茎持续勃起为首发症状,相当少见。笔者对1999年12月-2004年8月收治的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符合诊断标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为我国常见白血病之一,根据各地资料报道,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约占白血病的第二、三位。本文总结我院1962年5月~1979年5月慢性白血病60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急、慢性白血病巨核细胞糖元含量报道甚少。我们就近年来所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病例的巨核细胞糖元含量以及在不同病期的变化,报告如下。观察组15例,对照组10例。年龄14~62岁。急性白血病(急白)12例(其中急淋L_1型2例,急非淋M_1~M_6共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3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遇到的白血病,多与国际上公认的FAB分类法相符合,但也有例外。现将1例急性非淋细胞白血病M3b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25例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骨髓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并进行GTG显带,培果急白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2%,M3型急非淋t(15;17)的检出率为100%,本文结果表明染色体有利于急白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NCCN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常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及中性中、晚幼粒及成熟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31例,其中急非淋变21例,急淋变10例。急变时临床表现为对原治疗方法无效,脾脏进行性肿大,贫血加重,发现热,骨痛和皮肤粘膜出血。联合化疗对慢粒急变疗效较差,急淋变预后较急非淋变稍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两年选用本院自拟方“芪术口服液”治疗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病例共 3 6例次 ,观察其造血恢复时间及出血的发生率 ,有显著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均为本院血液科住院病人 ,经外周血、骨髓象及组化染色确诊 ,诊断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观察病例均为临床缓解期 ,巩固化疗者。按入院时间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 6例 ,男8例 ,女 8例 ,年龄 8~ 70岁 ,平均 42岁。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 6个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变 2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9例恶性血液病确诊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浓度,其中急性白血病58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2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单)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11例,慢粒急变11例,多发性骨髓瘤分泌型10例,无分泌型1例,何杰金病6例,非何杰金淋巴病11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以本院职工及学生无血液病病史,体检无异常发现,肝肾功能及外周血正常者,220例为对照。SF测定值结果如下: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及复发时为815.1±452.4μg/L(其中急粒为780.3±338.2μg/L急淋为802.7±421.3μg/L,急单为942.5±709.9μg/L)。慢粒慢性期为314.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79例白血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增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患者ADA活性仅轻度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的慢性期患者血清ADA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但其加速期或急变期ADA活性明显增高。动态观察发现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者血清ADA活性降至正常,复发或病情加重时ADA活性又显著增高。提示血清ADA活性测定有助于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人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84年FAB协作组将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正式列为急非淋M_4的一个特殊亚型,并提出了诊断标准。次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修改,指出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亚急粒)是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一种白血病亚型。1980年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讨论会(苏州)建议,将该亚型列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M_7,我国于1986年参考F_(AB)分型将其定为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_(2b)。此类型已被证明与染色体t(8,21)标记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同。现将我院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_(2b))是指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1981年1月至1983年12月间住院的小儿白血病82例,全部根据症状、体征和血液学检查而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4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男50例,女32例,最小年龄5个月,8~14岁共4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烧、苍白、出血和关节肿痛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急淋为著。全部病例均有贫血,以重度贫血多见,白细胞数有1/3病例低于5000/mm~3,增高在  相似文献   

20.
1005例白血病类型及其亚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1005例白血病,男女之比为1.52:1;年龄最小55d,最大87岁,40岁以下占67.4%,40岁以上占32.6 %;急淋的高峰在0~20岁,急非淋在11~40岁;急性与慢性之比为4.18:1;急非淋亚型以M_2最多,M_3占第2位,M_5、M_1次之;慢性白血病中以慢粒最多,慢淋次之,另有3例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非淋有6例发病前表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