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合并其他先天畸形、瓣膜疾病、冠脉病变等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3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25.2±20.3)岁。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合并二尖瓣狭窄(MS)1例,ASD合并冠脉狭窄需介入治疗1例,ASD合并右位心1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PDA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1例,PDA右位心、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VSD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经导管治疗原则:ASD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者先处理后者,再行ASD封堵;VSD合并PDA者先行VSD封堵,再行PDA介入治疗;PDA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13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堵塞的ASD、VSD及PDA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跨肺动脉压差由术前的(78.5±28.9)mmHg(1mmHg=0.133KPa)降至(21.4±6.8)mmHg;平均(11.0±8.8)个月随访仍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征把握恰当、治疗方法合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2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4例,V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PDA8例,PDA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并发PS11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28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X线曝光时间平均(8.5±4.3)min,手术时间32~95min.1例VSD并ASD术后第4天发生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予用药治疗后转窦性心律.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患者23例,其中包括2例患者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4例ASD合并PDA,6例VSD合并ASD,8例VSD合并PDA,按照"先复杂后简单,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缺损过大而放弃封堵外,其余21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显效率为91.30%。结论:严格掌握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正常的操作方法与顺序,遵循适当的手术方案,可以通过介入治疗一次性根治。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4~37岁)心脏复合畸形患者,包括:室间隔缺损(ventricu 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 arteriosus,PDA)7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5例,ASD合并PDA 4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 lm onary stenosis,PS)2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PDA 1例。按照“先难后易,先复杂后简单”的原则进行介入治疗操作,先行PS球囊扩张术,再行VSD封堵术,后行PDA封堵术及ASD封堵术。分别于术后第4天、1、2、6个月及1年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结果19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6例分别植入2个封堵器,2例ASD合并PS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及ASD封堵术,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PDA患者经球囊扩张及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获得成功。平均随访(15.5±9.4)个月(1个月至3年),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只要严格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遵循适当的手术方略,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手段一次性根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 18例,ASD并PDA 12例,PS并VSD 2例,ASD并VSD 6例.结果 60例均1次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5年随访,患儿心脏缩小,心脏功能改善.结论 在病例选择恰当情况下,对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同期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6例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一病变99例,复合病变7例;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28例,房间隔缺损(ASD)35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肺动脉瓣狭窄(PS)18例,PS合并ASD3例,PDA合并ASD2例,PS合并PDA1例,ASD合并VSD1例。结果106例介入成功101例,5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5.3%。封堵成功者术后即刻未见明显分流,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患者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结论CHD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董明  张红  李儒正  吴朝光 《海南医学》2014,(16):2430-2431
目的 总结经胸介入治疗多种复合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经验。方法 对21例有复合心脏畸形患儿(复合畸形组)和32例单纯心脏畸形患儿(单纯畸形组)均行经胸骨下端纵切口(2-3 cm)经胸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采用相应封堵器,肺动脉瓣狭窄(PS)采用球囊扩张。结果 患儿均存活,无重大并发症,且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术后时间、用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胸骨下小切口治疗复合心脏畸形能达到治疗目的,且切口小而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CHD复合畸形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36(15.2±10.7)岁,体质量25.6~55.8(32.2±26.1)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3例,VSD合并PS 3例,PDA合并PS 1例,PDA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1例。介入治疗顺序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ASD封堵术;PDA合并预激综合征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封堵术。结果 19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造影和心脏彩超证实无明显残余分流,封堵器固定良好。10例合并PS患者的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50.6±17.2)mm Hg降至术后的(21.2±9.5)mm Hg(t=6.28,P<0.01)。ASD合并其他畸形患者14例,均采用ASD封堵器,封堵器直径平均为(20.6±10.5)mm;PDA合并其他畸形患者6例,2例选用弹簧圈封堵,其余4例患者选用PDA封堵器,平均直径为(7.1±2.5)mm;VSD合并其他畸形患者6例,膜周部4例,并膜部瘤形成2例,均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封堵器直径平均为(9.5±3.2)mm。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操作策略,CHD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ASD及VSD患者55例临床资料。5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33例,ASDl6例。VSD6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术后分别于1~3d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1个月~3年。结果 PDA封堵成功率94%,ASD封堵成功率88%,VSD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左、右心室功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应该成为PDA、ASD及VSD治疗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靖 《河北医学》2014,(1):26-28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房间隔缺损( ASD)、2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18例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ASD、PDA及VSD成功率分别为100.0%、96.2%和94.4%。治疗后3月ASD、PDA及VSD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P<0.05),其中PDA组LVESD、LVEDV 和LA显著改善, VSD 组LVESD 及LVEDV 显著改善, ASD 组RV、RA、LVESD 、LVEDV及LA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何劲松  莫云秋  庞伦祥  王强 《广西医学》2009,31(11):1621-1622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5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6例,室间隔缺损(VSD)98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即刻封堵成功214例。成功率为99.1%(214/216);66例PDA和52例ASD全部封堵成功;VSD98例,封堵成功96例,成功率97.96%。不成功的2例是因为封堵器到位后分别出现Ⅱ度2型房宣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而未释放封堵器。结论国产封堵器闭合ASD、PDA和VSD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巍  张玉顺  杜亚娟  成革胜  谢学刚 《重庆医学》2008,37(23):2699-2700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63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2例并发3种畸形,余均为2种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同期治疗应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再次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最后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特殊情况时则遵循个体化原则.结果 63例中,2例VSD并PDA患者因年龄小于3岁,体重不足10Kg,而进行分期介入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同期介入治疗.63例患者均荻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9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者,术后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4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均明显增加.术随访后3d、1个月、6个月,所有患者房室水平及大血管水平分流均消失,扩大的心腔进行性缩小,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X线检查显示肺血均明显减少,心电图检查未记录到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虽较复杂,但只要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5%。单纯主动脉弓中断极为罕见。常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等。在临床上缺乏典型体征时,容易被合并畸形所迷惑,导致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IAA合并VSD、ASD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以及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结果 即刻成功率98.7%(78/79).2 例封堵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术后出现血尿,经药物治疗5 d后症状消失;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全组无死亡.结论 经导管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ASD、PDA、VSD和PBPV治疗PS近期疗效确切,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孙义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19-1020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其发病率为0.7%~0.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房间隔缺损(V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开胸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性的心脏导管术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ASD)、VSD和PDA的多种器械已经问世,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我院应用国产新型ASD、[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18岁至65岁,平均4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VSD合并PDA1例,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2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余50例痊愈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2004-05/2006-12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00例,男37例,女63例,年龄42 d~2岁,体质量4~8 kg,其中法乐氏四联症(TOF)16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2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VSD/ASD)1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VSD/PDA)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ASD/PH)11例,部分房室管畸形(TECD)8例,右室双出口(DORV)5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TGA/VSD/PDA)1例,法乐氏三联症1例,三房心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管理经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室间隔缺损(VSD)82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10例,PDA 4例.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后痊愈101例,成功率97.12%.手术后死亡3例,均为发生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4例:3例为肺不张,1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雾化吸入、吸痰、拍背、抗炎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方法,能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改善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保持内环境平衡是此类患儿围术期管理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 1例,ASD 3例,VSD 2例)均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83.3%,1例未做封堵。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1月和6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