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间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1]。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肺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疗效。方法41例患儿采用Amplatzer封堵器,76例患儿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国产组75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9%),进口组4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8%)。两组患儿术前各项临床指标、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封堵成功率及住院天数,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及C/T值减少程度无明显差异,治疗总费用进口组明显高于国产组。结论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相比较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费用低,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儿男,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个月”于2005-05-16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1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4级/6级连续性杂音,向心尖传导。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心影增大,心胸比约0.57。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彩超示:右心室稍增大,右冠状动脉扩张,开口:11.5 mm,向前向下沿房室沟及右室表面迂曲走行,引流至右心室心尖部,瘘口:4.4 mm,诊断:冠状动脉瘘(从右冠状动脉到右心室)。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粗大,迂曲,瘘入右心室,瘘口约5.4 mm,即试行介入堵闭术。因右心室与瘘口成角大,多次经静脉顺行途径建立输送轨道未成功,遂经动脉逆行途径建立输送轨道。选用国产先健PDA8-10 mm堵闭器,置入右冠状动脉瘘处,张开前后伞后立即出现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再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后降支冠状动脉瘘堵闭处有大量分支血管,提示堵闭术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故放弃介入治疗,改于2005-05-24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术。术中见心脏轻度增大,右冠状动脉显著增粗,迂曲,于接近后降支处瘘入右心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室间隔缺损较手术组的小,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的50例先天性心脏 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左右心导管检查,之后肺动脉内注射酚妥拉明或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试验后重复左右心导管检 查。根据Fick公式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判断肺动脉高压性质,将患儿分成两组:动力组和梗阻组。动力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并修正术前诊 断。结果 酚妥拉明会显著增高受试者的心率,而伊洛前列素对心率的影响较轻微;酚妥拉明和伊洛前列素都能够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肺循 环血流量;酚妥拉明同时会降低平均主动脉压力和体循环阻力,升高体循环血流量,而伊洛前列素对体循环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使用伊洛前列素的急性血管扩张 试验中,平均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等参数的变化在动力组和梗阻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16、 0.024和0.030)。而使用酚妥拉明的急性血管扩张试验中,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两项参数的变化在动力组和梗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17和0.004)。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中,使用酚妥拉明或伊洛前列素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都能够有效区分动力性与梗阻性肺动脉高 压。酚妥拉明用药前后,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压力、阻力和血流量都有明显变化。而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以影响肺循环为主,可以保持相对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在 安全性上优于酚妥拉明。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 18例,ASD并PDA 12例,PS并VSD 2例,ASD并VSD 6例.结果 60例均1次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5年随访,患儿心脏缩小,心脏功能改善.结论 在病例选择恰当情况下,对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同期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三维电磁导管定位 (CARTO)系统采用电磁标测技术重建心内膜三维空间解剖结构 ,并以代表电生理信息的各种颜色加标识以指导标测和消融 ,是一种非X线标测定位技术 ,与传统X线解剖标测比较有许多优点。我们应用此系统标测和消融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房室结旁的房性心动过速 (AT)、Ⅰ型心房扑动 (AF)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 )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IART)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各 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2 0 0 0年 1~ 11月在我科住院分别诊断为ILVT、AT、阵发性AF(I型…  相似文献   
10.
儿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随访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1)对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周,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均进行随访,随访时行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起搏器参数和起搏阈值进行检测。(2)对随诊中出现的6例并发症(其中囊袋感染2例、固定胶套磨破皮肤感染2例、绝缘层破损1例、重度三尖瓣反流1例)分别进行处理。结果对27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儿童进行7个月~8年随访,平均(5.2±1.5)年;其中6例并发症经处理后,感知和起搏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5年无异常。结论(1)儿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采用生理性起搏;(2)心外膜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少,适合超声心动图显示锁骨下静脉内径小于5 mm的患儿;(3)心内膜植入时要注意儿童的心脏结构和生长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