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防止Ⅱ区屈肌腱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按此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33例43指.屈曲型26例25指,在肌腱远断端以远0.5cm另作腱鞘切口,缝合肌腱.伸直型7例8指经原腱鞘切口缝合肌腱.缝合肌腱均用Tsuge法术后肌腱置入健康腱鞘内,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钠0.5~1.0ml.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一年7个月,按TAM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屈曲型35指,优22指,良9指,中3指,差1指,优良率88.57%.伸直型8指,优3指,良2指,中2指,差1指,优量率62.5%,总优量率83.7%.结论该术式对屈肌腱损伤疗效满意,可能与肌腱缝合口被健康腱鞘包容有关,透明质酸钠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用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按该法治疗屈肌腱损伤46例77指。伸直型12例26指:经原腱鞘伤口缝合肌腱,术毕将肌腱缝合部置于近侧健康鞘管内。屈曲型34例51指:在肌腱远断端以远约0.5cm处另作腱鞘切口,经此切口将损伤腱近端拉出进行缝合,术毕将腱缝合口置于远端切口和原伤口间的完整鞘管内。结果术后随访到38例59指,随访时间为2个月~3年,平均1年8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30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到79.7%。锐器切割伤43指,疗效优良者42指占97.7%;合并腱鞘及周围组织损伤16指,疗效优良者5指占31.3%。结论该术式对单纯指屈肌腱损伤疗效满意,这可能和术时腱鞘损伤轻,肌腱缝合口被健康鞘管包绕后,有利于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并减少了外源性愈合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钠在防治屈肌腱粘连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阐明透明质酸钠(sodiumhyaluronateproduct,SHP)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一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8例46条肌腱,术中用套圈缝合法缝接肌腱后,在肌腱鞘管内置入透明质酸钠0.5~1.0ml,缝合皮肤。术后24小时开始行功能锻炼。另选20例41条损伤肌腱用同样方法修复,但不用透明质酸钠作对照。结果两组经过平均1年2个月的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透明质酸钠组随访的43根肌腱,疗效优良者38根,优良率为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体硬脊膜预防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异体硬脊膜预防肌健粘连的作用。方法 一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1例26指,术中用酒精保存的异体硬脊膜修复腱鞘,并向修复段鞘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溶液0.2ml-0.4ml,缝合皮肤,一24小时开始行功能锻炼。结果 经6-28(平均13月)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5腱,良9腱,中2腱,优良率为92.3%。结论 异体硬脊膜与透明质酸钠联合使用有较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至1997年间共收治21例23指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5~14岁,平均12.1岁。早期10例10指,用0号丝线作Kessler或双十字法缝合。后期11例13指在手术显微镜下,用5-0无创尼龙线缝合肌腱及修复腱鞘,均用Kessler法缝合。非急性期修复者在腱周放置透明质酸钠。结果按TAM法评定疗效,早期10例10指中,优2指,良6指,可2指,优良率为80%。后期11例13指中,优8指,良5指,优良率为100%。两组总优良率达91.3%。结论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疗效较佳;应用透明质酸钠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透明质酸钠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 Product,SHP)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 对23例37指屈肌腱损伤,行异体屈肌腱移植后,均匀涂SHP2mL-4mL,修复腱鞘,术后72小时开始手指功能锻炼。另选20例35指屈肌腱损伤,用同样方法治疗,术中不用SHP作对照。结果 两组经过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按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标准评定疗效,SHP组37指,疗效优良33指,优良率89.2%,显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能防止或减轻异体肌腱移植后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屈肌腱修复新方法即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并观察其在鸡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疗效,揭示其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白色纯种Leghorn鸡40只,以第三趾趾深屈肌腱屈曲型损伤为实验模型,随机分组,左右足配对设计,一侧为实验组,用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修复肌腱;另一侧为对照组,切开腱鞘修复肌腱,缝合腱鞘。分别于术后1、2、4、8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1周后大体观察、肌腱滑动距离,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4、8周后大体观察粘连情况、肌腱滑动距离、各是关节屈曲角度、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4周后腱及鞘缝合口间距与肌腱粘连带宽度比,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能有效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尤其是致密粘连的形成,在提高肌腱术后功能上优于单纯腱鞘闭合,可以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转移筋膜瓣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肌腱断裂患者采用带蒂筋膜瓣局部转移并包绕肌腱,筋膜瓣面积约0.8cm×1.5cm。术后2周开始末节指体主动屈曲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5例,肌腱缝合术后均获4~12个月随访,患指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结论局部转移筋膜瓣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肌腱粘连有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体腱鞘移植在修复肌腱及腱周组织严重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自体腱鞘移植在屈肌腱伴腱周组织严重损伤时 ,重建指屈肌腱背侧或环周腱鞘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2 1例 2 5指 区指屈肌腱伴腱周组织严重损伤者 ,取自体腕伸肌腱腱鞘作游离移植 ,修复缺损的指屈肌腱背侧或环周腱鞘 ;并按肌腱损伤时间的早晚 ,同时作肌腱修复术、肌腱移植术或肌腱粘连松解术。术后共随访到 2 4指 ,平均随访 10个月。结果 根据 Strickland评价标准 ,优 7指 ,良 11指 ,中 5指 ,差 1指 ;优良率为 75 %。结论 用游离自体腱鞘移植重建指屈肌腱背侧腱鞘或环周腱鞘 ,可提高肌腱修复术在治疗肌腱伴腱周组织严重损伤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指屈肌腱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功能康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手部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4年。1999年间共收治82例115条指屈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 按TAM法评定疗效,优38例、良3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1.4%。结论 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加系统的康复治疗,对预防肌腱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151例382条肌腱。结果 优98例、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结论 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修复及粘连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应用医用生物膜、几丁糖、透明质酸钠等方法对预防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 1992~2002年急诊修复手指屈肌腱伤325例402条肌腱,均为切割伤,应用改良Kessler方法5-0无损伤肌腱吻合线吻合肌腱,吻合口周边再用6-0、8-0无损伤显微缝线间断或连续内翻缝合。甲组应用医用生物膜包裹吻合口,乙组和丙组分别应用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涂抹吻合端。术后置肌腱屈指休息位固定。早期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做主动伸指,被动屈指的伸屈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有254例318条肌腱得到4~6个月的随访,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手部肌腱疗效评定方法(TAM法)评定疗效标准:甲组优良率为87.7%,乙组优良率为84、6%,丙组优良率为85、3%,三组优良率接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手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工作中,急诊彻底清创以及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断裂的肌腱是提高肌腱修复优良率的基础,应用医用生物膜、几丁糖或透明质酸钠以及进行正确功能锻炼都可以进一步减少肌腱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Kessler缝合法比较,分析吻合口无结Kessler缝合法修复指屈肌腱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10年2月采用吻合口无结Kessler缝合法治疗的122例163指243根指屈肌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试验组),术中一期显微缝合指屈肌腱,修复腱外膜、腱鞘及腱周组织,应用透明质酸钠充填治疗。并与2001年2月-2005年2月采用传统Kessler缝合法治疗的96例130指186根指屈肌腱断裂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周内采用Kleinert橡皮筋牵引疗法(动态支具保护),并于24 h后开始手指功能锻炼。结果术后试验组2例、对照组5例切口发生感染,经换药后2周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6个月手指功能采用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法评定,试验组TAM为(192.0±13.1)°;其中获优54例,良58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为92%。对照组TAM为(170.0±15.2)°;其中获优23例,良30例,中22例,差21例,优良率为55%。两组TA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吻合口无结Kessler缝合法治疗指屈肌腱断裂,辅以腱外膜、腱鞘及腱周组织修复后,手指功能恢复优于传统Kessler缝合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止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止屈肌腱粘连的效果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鸡的双足中趾造成相同的肌腱和腱鞘损伤,一侧用大隐静脉修复鞘管为实验趾;一侧不修复鞘管直接缝合切口为对照趾。随机分组,分别在术后1、2、4、6和12周进行双侧趾的屈曲功能、大体解剖和光镜观察。结果:实验趾的屈曲功能明显优于对照趾。大体解剖见用大隐静脉修复的鞘管近似正常鞘管结构,可完全阻止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愈合。对照趾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影响肌腱滑动。光镜下见移植的静脉外膜与周围组织愈合好,内膜光滑与肌腱无粘连。临床应用21例33指,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大隐静脉修复鞘管是防止屈肌腱粘连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操作151例382条肌腱。结果 优98例,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结论 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生物膜防止手屈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生物膜应用于临床,修复与重建于部屈肌腱II区损伤及缺损的腱鞘共80例(110指)。生物膜重建腱鞘后,可被吸收,形成的假鞘为肌腱提供光滑的组织床,以减轻肌腱粘连。术后经1~4年随访,按TAM系统评价功能优29指,良54指,可15指,差3指,优良率82%。我们就生物膜的选择依据,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移植腱周膜包绕腱缝合段防止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防止指屈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方法:设计并应用了掌长肌腱腱周膜游离移植包绕腱缝合段的新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40例58指。结果:术后随访1至8年,功能按TAM法评定:58指中,优20指,良32指,可5指,差1指,优良率为89.6%。结论:腱周膜是腱周固有的、利于肌腱滑动及营养的组织。包绕腱周膜腱缝合段,不会破坏肌腱的外源性愈合,又使粘连疏松。通过早期功能锻炼,能恢复良好的滑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