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口服药降糖与应用胰岛素对肝功能受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274例,分别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两者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应用口服药物降糖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0.9%,应用胰岛素降糖肝功能受损发生率18.4%,两者比较应用胰岛素降糖肝功能受损发生率低于口服药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首选胰岛素降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肝功能受损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张玄娥  周尊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8):2251-2259
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且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传统降糖药物尽管降糖疗效显著,但缺乏对心血管结局的良好评估。新型降糖药物经过大型临床试验确保了疗效和对心血管结局的安全性。本文从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结局影响的角度,介绍传统降糖药物及新型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心血管安全性,指出某些新型降糖药物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其治疗地位在多项指南中得到提升,成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选择。本文结合多项国内外最新临床证据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疗工作者制定糖尿病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巍 《医学综述》2009,15(3):436-439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都需要使用胰岛素,但有些患者因为使用不方便和害怕疼痛等原因不愿意注射胰岛素,非入侵式的胰岛素给药途径尤其是吸入胰岛素的发展给这些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就吸入胰岛素的分类、优点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于凌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34-2034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进行连续监测,是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降糖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用药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血糖监测要抽患者静脉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便,一般患者不愿意合作,客观上给连续检测血糖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就我们采用手掌式血糖仪对患者外周微量末梢血进行血糖监测,具有微量、方便、微创等特点,其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所了解和接受,开展以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50例糖尿病患者查,其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8岁~93岁,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病程最长25a,最短1a,排除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及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1.2仪器拜耳公司生产的手掌式血糖仪及配套检测试纸。1.3方法对糖尿病患者24h血糖仪监测12次末梢血血糖,依据血糖检测的结果给予相应的降糖药物治疗。2结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24h连续监测末梢血血糖,首先能客观地反应患者全天的血糖水平,同时依据血糖检测的结果及时给予相应的降糖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平均住院...  相似文献   

5.
杨光燃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8):2245-2250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动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降糖药物除降糖作用之外,部分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中钠-葡萄糖共转动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已被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提供了新选择。本文结合最新指南及临床试验总结、分析了新型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获益,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新型降糖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最近,我听人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服维生素C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可我又听说糖尿病患者服用维生素C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这两种意见使我不知可否。请问,糖尿病患者到底该不该服用维生素C?江西李艳  相似文献   

7.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五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与一般控制血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按随机表法将49例年龄为58~70岁、病程为0.6~12.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于2002年至2007年进行为期5年的门诊血糖管理。两组均行降糖治疗,强化降糖组每3个月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目标为≤6.5%;对照组按我国糖尿病诊治指南,对有心肌梗死史患者或年龄60岁以上、既往无合并症者,血HbA1c控制在7.0%以内,每6个月测定一次血HbA1C水平。每年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双眼进行眼科检查,观察有无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结果强化降糖组的血HbA1c水平从治疗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6.3±0.6)%与(7.1±2.0)%,P〈0.05],并一直维持到第5年;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新发微动脉瘤、黄斑水肿以及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人次数,较对照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5例次比25例次,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4例次比23例次,P〈0.05)。结论强化血糖管理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门诊进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强化血糖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降糖片二号是番石榴叶中提取的总黄酮甙,经动物实验证明,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白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了进一步证明总黄酮对人类也有同样效果,我们仿照 D860试验的方法给13个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总黄酮甙的降糖试验,结果与空腹血糖相比,给药后2、4、6小时均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另外还给11例成年稳定型糖尿病者进行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参芪降糖颗粒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于瑞格列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生理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瑞格列奈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预测因素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入院给予皮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血糖达标后给予撤泵,其中96例患者给予地特+门冬胰岛素注射液(Det+Asp),69例患者给...  相似文献   

11.
王静  胡天晓  许瑶 《浙江医学》2020,42(15):1569-1573,1578
我国是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性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传统的降糖药物多局限于降血糖,未给患者带来降糖外的获益。近年来,多种新型降糖药物问世,在关注药物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药物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方面的获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还有降低血压、减轻体重、降低肾小球高滤过、减少尿白蛋白、降低尿酸等降糖以外的独特作用。本文对SGLT-2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并发症获益以及安全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旨在为临床工作中SGLT-2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浆sE-选择素水平,并与23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E-选择素水平与HbA1c、果糖胺、BMI、空腹C肽正相关。治疗3周后s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但仍未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sE-选择素与肥胖、高血糖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可通过降低血中sE-选择素水平,从而有助于防止和改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艳红  孙子林  王尧 《现代医学》2006,34(2):137-139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胰岛素类似物及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的研究、应用和发展,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尤其是DNA重组技术的应用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莲  刘娟 《吉林医学》2006,27(6):667-668
治疗糖尿病(DM)的方法主要有口服降糖药物和皮下注射胰岛素(MDI)等治疗方法,其中口服降糖药物存在吸收差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传统的MDI治疗又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而且多次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使和增加可能感染的机会等。因此。许多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目前胰岛素泵可以代替人的胰腺功能。通过置入皮下的针头。把全天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分散在24h连续不断地输注.使体内的基础胰岛素符合健康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随着胰岛素泵逐渐推广应用。其控制血糖的优越性也逐步被患者认识。我科自2002年5月-2005年8月对65例采用瑞士H-Tron公司Plus V100型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标准降糖组(25例),进行为期5年的分组血糖管理,强化降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标准降糖组进行一般降糖治疗,HbA1 c控制目标为≤7.0%.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做眼底照相,评估有无新发DR(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分组血糖控制5年后,两组再进行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比较长期强化与标准血糖控制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续作用.结果 ①分组血糖控制中,强化降糖组的HbA1c水平从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标准降糖组[(6.3±0.6)%与(7.1±2.0)%,t=2.09,P<0.05],并一直维持了4年.②分组血糖控制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发生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少(分别为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例次比23例次,15例次比25例次,Z=-4.459,P<0.05).③开放式血糖控制后半年,强化降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达到与原标准降糖组相似的水平[HbA1c分别为(7.2±1.1)%比(7.3±1.3)%,=0.25,P=0.806],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2009年11月).④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期间,两组均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的发生.强化降糖组新发微动脉瘤、眼底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3例次比14例次,1例次比7例次,2例次比4例次,3例次比11例次,合计9例次比36例次,x2=4.719,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年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降低DR发生风险的“后遗效应”可持续到开放式血糖控制后2年.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口服降糖药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现状,了解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3家医院共1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评估HbA1c≤6.5%的达标率。结果 1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HbA1c为(7.10±1.28)%,达标率37%。HbA1c未达标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多,血压未达标及血脂未达标比例高。单药治疗患者占23.9%,两联55.9%,三联及以上20.2%,最常采用的单药为磺脲类(41.8%)和双胍类(21.4%)。随着用药种类的增加,HbA1c达标率由43.9%下降到20.7%。结论本地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较低,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现有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三清降糖方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后给于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比组给于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于三清降糖方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接受治疗后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并形成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其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均优于对比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以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前期患者三清降糖方治疗,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在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也较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白桦  许玫  韩梅  刘聪 《中原医刊》2011,(5):53-54
目的2型糖尿病不同病程阶段使用的降糖药物不同,探讨随着胰岛p细胞功能下降,降糖药物用量是否应持续增加。方法收集12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每5年为一个阶段分成四组,统计每纽降糖药物用量,分析病程对降糖药物用量的影响。结果病程10年以下者口服降糖药物用量最大,病程5年以下者二甲双胍用量最大。病程10年以上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多,但病程继续延长,降糖药物用量无需增加。结论对病程10年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的降糖药物不会继续增长,应警惕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中效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的疗效和低血糖发生率.方法 选取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别给予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中效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降糖治疗,比较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体质量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 3组降糖效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体质量增加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和中效胰岛素组(P<0.05);中效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前2组明显升高,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相近.结论 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地特胰岛素在安全性及体质量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十几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健康和威胁老年人寿命的重要疾病之一。患者多需长期乃至终生用药控制血糖。而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疗效下降,加大剂量又增大了副作用,患者无法忍受以致治疗失败。如改为注射胰岛素治疗,又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为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