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山茱萸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进行研究。方法 :萃取条件为 :压力 15MPa,温度40℃ ,时间2h ,液态CO2 流量 22.0kg·h-1,,采用GC-MS技术分析山茱萸CO2 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组成。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率为 2.42%。鉴定了其中 31种成分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论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物主要成分有1,2-苯二甲酸二 (1-丁基-2-异丁基 )酯 ,异丙基十四 [烷 ]酸酯等。  相似文献   

2.
青龙衣毒性作用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青龙衣提取物及其分离成分的毒性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MTT [3-(4 ,5-dimethylthiazol -2 yl)-2 ,5-diphenylterazolium bromide ,MTT]法和SRB(sulforhodamin B)法对青龙衣提取物及其分离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 :除小鼠腹腔注射青龙衣氯仿萃取物LD50 为575.38mg·kg-1和青龙衣醋酸乙酯萃取物为1303.59mg·kg-1,青龙衣总提取物和青龙衣石油醚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小鼠口服及腹腔注射LD50 均大于 5g·kg-1。醋酸乙酯粗提部分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在100 μg·mL-1时 ,细胞抑制率 <50 % ,在 100μg·mL-1剂量下 ,青龙衣的氯仿粗提部分和醋酸乙酯粗提部分对白血病细胞株HL6 0、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及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率均>50% ,其IC50 (生长抑制 ) <100μg·mL-1。结论 :青龙衣氯仿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5MPa ,萃取温度 55℃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与超临界CO2 流体同步泵入萃取器中 ) ,用量为 30 % ,静态萃取 4h ,动态萃取 5h ,CO2 流量 3.5L·min-1。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具有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残留的优点 ,其方法可靠 ,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鹿茸中性激素。方法:超临界CO2萃取鹿茸中的性激素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其含量,利用GC-MS,TLC和HPLC分析了萃取物中其他成分。结果:以85%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原料=1(mL·g-1),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65 ℃,总提取率为1.56%,雌二醇和孕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7,776.18 ng·g-1。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鹿茸中的性激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筛选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灵芝酸B的含量、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总三萜含量,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5 ℃,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3 mL·g-1。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成分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其方法可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陈皮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进行陈皮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肉瘤 180 (S180 )、肝癌 (Heps)、艾氏腹水癌(EAC)移植性肿瘤模型 ,进行了抑制肿瘤的试验。结果 :陈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 ,Hep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空白对照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 5) ;对艾氏腹水癌 (EAC)的延长生命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癌细胞增殖周期S期细胞作用不大 ,但能使G2-M细胞减少 ,使G0-G1期细胞增多 ,同时具有促使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陈皮提取物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五味子中木脂素等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杨苏蓓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755-757
目的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五味子中木脂素等成分。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萃取工艺条件 ,并测定提取物中的五味子甲素、乙素及五味子醇甲、酯甲。结果与结论 :以萃取物得率评价 ,最佳萃取条件为 :萃取压力21MPa,萃取温度 37℃ ,CO2 流量 5L·min-1。  相似文献   

8.
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茴香中萃取出小茴香油,再利用GC, GC-MS和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等手段,对小茴香的SFE-CQ2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14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8.24%;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8种脂肪酸组分。结论: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茴香脑、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等。  相似文献   

9.
海洋泥蚶多肽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由泥蚶制得的一组水溶性多肽(简称泥蚶多肽)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0.25,0.5和1.0 g·L-1的泥蚶多肽处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A549和Ketr-3,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蛋白质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用100,200和400 mg·kg-1剂量的泥蚶多肽静脉注射荷瘤小鼠,计算对S180和H22肿瘤的抑瘤率以及艾氏腹水瘤(EAC)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泥蚶多肽在0.25~1.0 g·L-1内,对A549和Ketr-3细胞的增殖和细胞蛋白质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A549和Ketr-3的周期阻滞分别为G2~M期和G0~G1期。泥蚶多肽在100~400 mg·kg-1内,对小鼠S180和H22的抑瘤率分别达到29.35%~55.43%和26.87%~44.12%,明显延长EAC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泥蚶多肽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机制不同,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工艺。方法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携带剂类型及携带剂含量等因素对薯蓣皂苷元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萃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萃取压力35.0 MPa,萃取温度45℃,选择体积分数为95%乙醇为携带剂,携带剂含量为3%,萃取时间3.0 h,CO2流速2 L·min-1。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薯蓣皂苷元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各萃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性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优选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0.3 mL.g-1,萃取时间1 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75℃。  相似文献   

12.
黄芪甲苷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海燕  关溯  黄民 《中药材》2005,28(8):705-708
目的:探索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总量为指标,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萃取剂流速和夹带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水提法比较.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温度45℃,萃取时间2小时,夹带剂为95%乙醇,夹带剂量4 ml(95%乙醇)/g(干黄芪粉),CO2流量10 kg/kg·h.结论: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方法稳定、提取率高,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苍术中筛选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FE-CO2)提取,并利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成分分离,得到苍术的各种提取物和有效成分单体,再用流感病毒甲型H3N2、H5N1(禽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进行狗肾传代细胞株(MDCK)组织培养筛选。结果含苍术酮的苍术SFE-CO2提取物及苍术酮,对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而苍术素、苍术的水提液对流感病毒无抑制作用。结论苍术酮是苍术中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文洪  刘本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40-1241
目的:探讨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可行性。方法:用HPLC测定牛蒡子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牛蒡子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70 ℃,采用甲醇作为夹带剂,流量0.55 mL·min-1,静态萃取5 min,动态萃取30 min ,CO2流量2 L·min-1。结论:超临界流体具有极性可调的优势,可有效萃取牛蒡子中牛蒡子苷。  相似文献   

15.
HPLC测定大黄提取工艺产物番泻苷A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志华  祝晨蔯 《中药材》2004,27(12):950-951
目的:测定大黄溶剂萃取工艺提取物与SFE-CO2工艺提取物中番泻苷A含量.方法:以甲醇超声振荡提取番泻苷A;选用Allitima RP C18分析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0.1%TFA-HCN(44: 5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参比波长为600 nm,柱温25℃.结果:从番泻苷A的转移率来看,溶剂萃取工艺优于SFE-CO2工艺.  相似文献   

16.
Song WF  Liao MJ  Luo SY 《中药材》2011,34(11):1725-1727
目的: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并对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FE-CO2)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在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2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34.49%,含量最高的是橙花叔醇(14.95%)、2-丙烯酸3-(4-甲氧基)乙酯(14.53%)、胜红蓟色烯(1.33%)。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降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30.62%,含量最高的是橙花叔醇(26.61%)、雪松醇(1.65%)。结论: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降香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甙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同时 ,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萃取压力为20MPa ,温度30℃;解析釜I压力为12MPa ,温度6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0℃ ;萃取时间 4h ,CO2 流量为每1kg原料10~2 0kg·h-1。柴胡皂甙的萃取压力是 30MPa ,温度65℃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5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43℃ ;萃取时间 3h ,CO2 流量为每 1kg原料 20~25kg·h-1。结论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油比传统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大大提高 ,提取时间短等方面。挥发油由己醛等22个化学成分组成。加入乙醇等夹带剂 ,并升高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甙。  相似文献   

18.
HPLC分析比较炮制和提取方法对黄芩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炮制与提取方法对黄芩药材中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以黄芩生药材和炮制药材为分析对象,比较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提取的影响。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乙酸(18∶25∶57∶0.2);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 ℃。结果:生药材酶法提取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最高,分别为5.41%,1.30%;60%乙醇回流提取黄芩苷、汉黄芩苷得率最高,分别为10.11%,3.55%。炮制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 接近,以酶法提取效果最好,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分别为10.63%,3.60%和1.81%,0.59%。结论:对于黄芩生药材,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活性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大;对于黄芩炮制药材,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活性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小,针对不同活性成分应选择最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种海南芳香药物油——海南砂仁叶油、海南肉豆蔻叶油和海南降香油的SFE-CO2工艺及化学成分。方法:用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分析确定SFE-CO2提取工艺,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3种海南芳香药物精油的SFE-CO2工艺;并从海南砂仁叶油中分析确认了α-蒎烯等12个化合物,从海南降香油中分析确认了反式橙花叔醇等5个主要成分,从海南肉豆蔻叶油中分析确认了榄香脂素等24种成分。结论:确定了SFE-CO2提取海南砂仁叶精油、肉豆蔻叶精油、降香油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