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治疗机制。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制性运动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测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测ADL能力。 结果治疗组患者WMFT、FMA、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应用,可促进和加快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强化运动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运动治疗作对比分析。方法:42例病程6个月内无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化运动治疗组(21例)和常规运动治疗组(21例)。强化运动治疗组为每天3h,每周5天,常规运动治疗组为每天1h,每周5天。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个月后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强化运动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运动治疗组。结论:常规运动与强化运动康复治疗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但强化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许多脑卒中患者遗留有踝关节挛缩、足内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其步行能力低下。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最基本内容和目标是恢复步行能力,这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社会交往意义重大。生存下来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首要的康复目标就是恢复其步行能力[1]。本文选择自行设计研制的踝足康复牵引器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训练,来研究踝足康复牵引器对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肌肉磁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卒中慢性期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1例脑卒中病程3年以上、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采用偏瘫侧前臂周围神经肌肉磁刺激和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皮质高频rTMS治疗,共4周。结果治疗后,患者右上肢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提高,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降低。结论周围神经肌肉磁刺激联合rTMS可能对改善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偏瘫侧上肢和手运动功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巍巍 《现代护理》2005,11(8):641-642
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6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康复组患者实施神经发育疗法(ND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或加针刺、推拿。 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积分、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均有显著提高,2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保持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肩胛肌群抗阻训练、戴肩吊带等综合康复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肩关节半脱位恢复,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天津铁路中心医院内科杨诒均,高淑民,刘凤珍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27例病人均系我神经科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11例按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做对照组,1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二组均排除了...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灸配合电脑中频及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2012年来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患者78例,采用电针灸配合中频电刺激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Fugl-Meyer(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患者FMA和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灸配合中频电刺激及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康复治疗方法,鲜有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偏瘫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分为FES组19例、BWST组19例和联合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BWSTT组则增加BWSTT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意象疗法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评分评定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意象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致死类疾病之一~([1])。脑卒中患者即使在发病后存活,仍有大部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运动功能障碍常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与社会参与能力的下降。通过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3—4])。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已成为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Bohannon等~([5])的研究显示,偏瘫侧姿势控制相关肌群的肌力较非偏瘫侧相差约30%,在多个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行rTMS治疗,观察组则还增加绳带疗法(即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中的步行训练时佩戴绳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50例。比较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FMA、GQOLI-74及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正常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