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郭奎志  张慧君 《河北医药》2010,32(13):1732-173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检查3组患者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和非冠心病组(P〈0.01),稳定性冠心病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FIB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血浆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204例,按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101例)和单纯冠心病组(103例),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浆CRP、IL-6、TNF-α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CRP、IL-6、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51和0.51,P〈0.01)。结论 CRP、IL-6、TNF-α升高是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丛蓓  张小冲  李明生  姜涵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73-1474,1476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2013年临床拟诊为CHD患者120例,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阳性组(70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5例)和多支病变组(21例)。结果冠状动脉CTA阴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389.4±115.9)pg/mL;冠状动脉CTA阳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881.6±670.6)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P〈0.01)。冠状动脉CTA阳性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冠状动脉CTA阳性组各亚组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之间、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5、8.5,P〈0.05或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不同程度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另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18例作对照,观察各组间血清MMP-9、hs-CRP浓度差异以及与冠状动脉积分、hs-CRP浓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MMP-9(20.29±12.02)μg/L显著高于SAP组(P=0.032)和对照组(P=0.002),ACS组hs-CRP(24.89±20.89)mg/L显著高于SAP组(P=0.021)和对照组(P=0.000).后两组间MMP-9和hs-CRP水平比较无差异.结论 血清MMP-9的测定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并可一定程度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程度,多种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势凶险,探索临床中简便灵敏度高的早期诊断、治疗、评估ACS疾病程度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近年研究进展讨论利用hs-CRP、IL-6指标评估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评价ACS严重程度。结果检查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为(10.63±1.96)mg/L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36±1.24)mg/L(P〈0.05),远高于对照组(2.78±1.08)mg/L(P≤0.01)。结论联合使用ks—CRP、IL-6对评价ACS斑块不稳定性及疾病发展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秀云  王学海  刘睿 《中国医药》2013,8(10):1373-137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69例,按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57例和非MS组112例,比较2组相关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合并MS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高于非MS组[分别为(24±3)kg/m^2比(22±4)kg/m^2,(163±61)mmHg(1mmHg=0.133kPa)比(139±63)mlnHg,(89±33)mmHg比(75±36)mmHg,(6.2±3.1)mmol/L比(5.2±2.5)mmol/L,(2.6±1.3)mmol/L比(1.5±0.4)mmol/L,(3.0±1.5)mmol/L比(2.6±1.3)mmol/L,(3.9±2.2)mg/L比(2.0±1.2)mg/L,(297±3)μmol/LlzL(343±3)μmol/L,(534-40)分比(40±37)分](P〈0.05或P〈0.01);而HDL—C水平低于非MS组[(1.0±0.6)mmol/L比(1.3±0.6)mmo]/L,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MS患者,其相关危险因素均较非M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更多、病变程度更重,早期全面的综合干预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KILLIP1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KILLIP分级为1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15例冠脉造影前血浆NT-proBNP水平,AMI患者冠脉病变使用LEAMAN评分法进行冠脉评分。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NT-proBNP检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KILLIP1级AMI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4,P〈0.01)。结论检测NT-proBNP对评估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评价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共选人8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且血脂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次/d,给予辛伐他汀前、给药4周、给药8周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血清CRP。结果口服辛伐他汀前、4、8周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23.4±0.72)mg/L、(15.6±0.48)mg/L、(9.05±0.60)mg/L,对照组分别为(22.9±0.71)mg/L、(19.9±0.50)mg/L、(17.2±0.58)mg/L,两组门诊随访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辛伐汀对冠心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浆CRP,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6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 UA组血清PAPP-A、CRP水平分别为(25.4±6.8)mg/L、(4.7±1.3)mg/L及AMI组(26.3±5.6)mg/L、(5.0±1.3)mg/L,明显高于SA组的(9.6±2.1)mg/L、(1.4±0.4)mg/L和对照组的(8.5±2.8)mg/L、(1.4±0.4)mg/L(P<0.01);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和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均与冠脉复杂狭窄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与CRP水平升高提示冠脉斑块不稳定,可能是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联性,进而为临床寻找一种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检测手段。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SA组、UA组及AMI组,每组各4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炎症性或免疫系统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严重心功能不全、血液病、外伤、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恶性肿瘤及近3个月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检测患者空腹血中CRP水平,(mg/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AMI组血清CRP水平较UA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血清CRP水平较SA组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中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刘冬玲 《中国医药》2014,(7):938-94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515例PCI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术后9~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在PCI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查CRP及血脂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97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组(病变进展组,66例)及没有支架内再狭窄也没有粥样斑块病变进展组(对照组,317例)。观察CRP、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IS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ISR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58(0.65,3.85)mg/L比0.90(0.11,2.29)m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PCI术前还是随访时,CRP与ISR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PCI术前比值比(OR)=1.010,95%置信区间(CI):1.007~1.192,P<0.05;随访时OR=1.158,95%CI:1.057~1.269,P<0.05]。当CRP以2 mg/L为临界值,CRP>2 m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ISR的发生率随着CRP增高而增加[OR=1.83,95%CI:1.034~3.462,P<0.05]。随访时病变进展组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4.58±1.16)mmol/L比(4.28±1.03)mmol/L,(2.53±0.94)mmol/L比(2.21±0.76)mmol/L,(3.54±1.14)mmol/L比(3.20±0.96)m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斑块进展与总胆固醇、LDL C 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均P<0.05)。结论PCI术前的CRP水平与ISR明显正相关,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LDL 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斑块进展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时测高敏CRP(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与冠心病解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38例同时测hs—CRP及LDL,并按冠脉病变程度分为LDL升高组及非LDL升高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不同hs—CRP水平下冠脉病变类型比较,随hs—CRP水平升高LDL升高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DL升高组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s—CRP及LDL同时升高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检测在危重症患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98例危重患儿血清PCT、CRP和血浆D-D。结果临床感染者(100例)患儿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分别为(24.5±10.2)μg/L,(45.3±10.5)mg/L,(1.85±0.55)mg/L,均显著高于临床非感染者(98例)的(0.5±0.15)μg/L,(6.1±0.6)mg/L,(0.5±0.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均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临床感染组患儿PCT、CRP、D-D阳性率分别为93(93%)、80(80%)、89(89%),均高于临床非感染组35(35.7%),25(25.5%),4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和血浆D-D水平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患儿感染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敏感性指标。血浆D-D水平检测对早期判断危重患儿感染时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高大胜 《中国医药》2008,3(11):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不同类型CHD的关系。方法64例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19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例;21例老年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Fg和血脂等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CHD组血浆Fg为(4.07±1.18)g/L,对照组为(3.05±0.78)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F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和UAP组血Fg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Fg在老年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 入选309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住院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3例.选取同期因胸闷等症状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132例)、双支病变(115例)、三支病变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分组(68例),Gensini评分20~ 40分组(128例),Gensini评分>40分组(1 13例).对于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54.6,226.7) ng/L比18.0(14.0,28.6) ng/L] (P<0.0l).血浆BNP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269±197) ng/L比(159 ±88)、(82 ±54) ng/L](均P<0.01);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分组明显高于20 ~ 40分组及<20分组[(214±126)ng/L比(122 ±80)、(88±56) ng/L](均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34,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丁寻实  汪汉  蔡琳 《北方药学》2013,(12):60-62
目的: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冠脉事件非常重要。目前使用先进的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内超声来研究冠状动脉斑块组分,并研究冠心病临床表现与非罪犯血管节段的斑块组分的临床联系。方法:对91例患者实施了虚拟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检查的血管是狭窄小于50%的非罪犯病变的血管节段,其中,4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3例稳定心绞痛患者。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较稳定心绞痛患者组有着较高的钙化成分(7.86%±1.0%vs 4.9%±0.9%,P=0.03)和较高的坏死核心成分(13.6%±1.1%vs 8.4%±1.1%,P=0.001)。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较稳定心绞痛患者组有着较高的薄帽纤维粥瘤(VH-TCFA)检出率(63.5%versus 34.8%,P=0.007)。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未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患者(7.96±2.56mg/l vs 1.65±0.35mg/l,P=0.005)。结论:在非罪犯病变的冠状动脉节段,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组有着较高的薄帽纤维粥瘤(VH-TCFA)的发生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检出薄帽纤维粥瘤(VH-TCFA)往往伴随有较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204例,按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101例)和单纯冠心病组(103例),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浆CRP、IL-6、TNF-α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CRP、IL-6、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51和0.51,P<0.01).结论 CRP、IL-6、TNF-α升高是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30例)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高敏CRP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RP水平增高,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282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由单支到多支)hs—CRP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增高明显,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73。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