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地域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全国不同产地丹参中脂溶性成分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地域分布特点。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的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脂溶性成分相关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结果回归分析表明,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量与二氢丹参酮Ⅰ量呈负相关,与其他两种呈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3个野生药材与山东和河南大部分产地、四川中江集凤镇栽培药材脂溶性成分较高聚为一类。建议丹参药材中二氢丹参酮Ⅰ≥0.02%,丹参酮Ⅰ≥0.03%,隐丹参酮≥0.02%,丹参酮ⅡA≥0.2%。结论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呈现地域性差异,传统道地产区的量较高。丹参药材中二氢丹参酮Ⅰ≥0.045%,丹参酮Ⅰ≥0.12%,隐丹参酮≥0.10%,丹参酮ⅡA≥0.35%,才能符合历史上药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绒毛鼠尾草脂溶性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尚志  李菁  史庆龙  葛发欢 《中药材》2004,27(10):735-736
目的:绒毛鼠尾草与山东产丹参的脂溶性活性成分在收率及有效成分含量上作一比较.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两种药材脂溶性活性成分总丹参酮进行提取.并用HPLC法测定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含量,比较了两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结果:绒毛鼠尾草比山东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含量高,是提取分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极好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丹参醇提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琳  肖晓丽  罗杰  林青 《中成药》2006,28(9):1385-1387
丹参为复方丹参片的主要原料,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水溶性及脂溶性两部分。丹参脂溶性成分多用乙醇提取,在水中不溶;以丹酚酸B为主的丹参水溶性成分在乙醇中均有一定溶解性。为研究醇提条件对丹参多种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考察,研究高浓度醇提条件对丹参5个指标成分提取率的影响。1仪器与试药DIONEX SUMMIT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酚酸B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药材购于广州市药材公司;乙腈(色谱纯,Fisher);甲醇(色谱纯,Fisher);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实验方法2.1正…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5)
目的: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云南6个产地滇丹参中4种脂溶性成分含量,同时也测定了药材植株地上部分中的脂溶性成分,为滇丹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5 nm,柱温:25℃。结果:4种脂溶性成分均呈现较好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其中二氢丹参酮进样范围为3.33~41.60×10~(-3)μg,丹参酮Ⅰ进样范围为4.99~62.40×10~(-3)μg,隐丹参酮进样范围为3.54~44.20×10~(-3)μg,丹参酮ⅡA进样范围为18.04~225.50×10~(-3)μg。二氢丹参酮平均回收率为99.023%,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99.135%,隐丹参酮平均回收率为98.928%,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8.265%。云南6个产地滇丹参药材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洱源产的药材脂溶性成分含量最高,6个产地中有3个产地药材植株地上部分中含有这4种脂溶性成分,另3个产地基本不含。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准确、稳定性好,可为滇丹参的质量控制及地方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粉化对丹参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萍  徐月红  王宁生 《中药材》2006,29(8):841-843
目的:比较丹参普通粉和微粉的粉体学特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指标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原儿茶醛提取率,探索微粉化技术在丹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普通粉和微粉进行表征,扫描电镜(SEM)观察普通粉和细粉的表面形态,测定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堆密度,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溶出物的含量,加热回流分别提取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原儿茶醛,采用HPLC测定它们的含量。结果:丹参普通粉和微粉的粉体学特征及表面形态差异显著,水溶性浸出物微粉为普通粉的1.23倍,隐丹参、丹参酮ⅡA及原儿茶醛分别为普通粉的1.54、1.48、1.90倍。结论:丹参微粉化既能提高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又能提高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的提取率,表明丹参药材利用微粉化技术能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减少药材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省药材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8)
目的探讨丹参根部直径大小与其活性成分含有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HPLC法测定4个平均直径(1.366、1.085、0.808和0.360 cm)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含有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径最小的丹参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含有量分别是直径最大的150%、193.71%、533.33%,200%和377.78%。结论丹参加工时不应将细条及须根丢弃。  相似文献   

7.
渗漉法提取丹参脂溶性部位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饮片中采用渗漉法提取脂溶性部位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全面优选,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最佳乙醇渗漉工艺为:药材粉碎至绿豆粒大,用15倍量95%乙醇冷浸24 h后,渗漉速度3 ml/min.结论 采用渗漉法提取丹参中脂溶性部位,操作简便,方法 可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药材利用率,使实验结果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15种丹参类生药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作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丹参的图谱均有一定区别,含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萃取结合水煎煮法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柳正良  王洪泉  杨莺 《中草药》2004,35(12):1360-1362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丹参主要含有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ⅡB(tanshinoneⅡA、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的方法。方法:从白花丹参产地山东采集了10个批次白花丹参,采用HPLC测定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分别在0.138~2.76(r=0.999 9),0.024 8~0.496(r=0.999 9),0.096~1.92(r=0.999 9)和0.035~0.70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分别是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能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张林东  李菲  曾灵娜  向诚  李宝才  李鹏 《中成药》2012,34(9):1743-1747
目的应用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鼠尾草属植物中水溶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在不同色谱柱上的分析,实现更多成分的分离。方法在HPLC基础上利用二位十通切换阀实现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切割,以Megres-C18色谱柱(4.6 mm×10 mm,5μm)为预吸附柱,用Zorbax Sb-Aq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完成水溶性成分分析,用Eclips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完成脂溶性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方法,完成其中7种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利用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鼠尾草植物中极性差异较大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为复杂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的提取新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丹参提取工艺全面优选,并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醇提与水提方法相结合,可同时对丹参的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提取.在本试验条件下,其中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丹参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丹参醇提后药渣加7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 h.结论:丹参提取新工艺可兼顾丹参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活性成分,使丹参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云南昆明地区引种的陕西商洛丹参产量、外观质量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评价,为正品丹参在云南引种栽培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方法对引种商洛丹参、云南野生丹参、对照原产地商洛丹参的农艺性状、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云南昆明引种商洛丹参,根条粗壮、匀长,表面呈红棕色,断面较平整,气微,味微苦涩,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丹参药材性状描述之要求;昆明直播2年生和分根1年生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大幅高于《药典》要求;昆明直播2年生和分根1年生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总丹参酮接近对照陕西商洛分根1年生丹参,丹酚酸B和水溶性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陕西商洛分根1年生丹参;昆明野生滇丹参除二氢丹参酮、迷迭香酸、丹参素含量略高于引种和原产地丹参外,其他成分含量均较低,达不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结论:综合比较云南引种丹参与云南野生滇丹参、对照原产地陕西商洛丹参外观质量性状及内在品质,正品丹参适合在云南昆明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滇丹参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丹参(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为云南习用的丹参药材,广泛分布我国西南地区,且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较高,是较为理想的丹参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长和药材四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根部生物学特征采用称量法,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素。结果 4月4日移栽组的根长、根直径、根分支、根鲜重四项的值均为最大;4月19日组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四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物学特征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金樟照  祝明  张文婷  戚雁飞 《中草药》2004,35(10):1174-1177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变化情况,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以及主要成分的含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成分变化情况。结果 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随产地不同而变化,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高低无内在关系。结论 建议制订丹参丹酚酸类成分含量,作为适用于丹参类注射液用的丹参药材标准,以区别于供复方丹参片等制剂用的丹参。  相似文献   

17.
人工种植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白花丹参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每半月采挖白花丹参15株,除去根部泥土杂质,自然晒干后计算根单株干重平均值.采用Wond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水(74:26)和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分别作为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分离的流动相,流速均为1.0mL·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0nm和286nm处分别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白花丹参10月底采收干重最大,丹参酮ⅡA含量在10月底采收时最高,丹酚酸B含量在8月底采收时最高.结论:白花丹参最佳采收期以10月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K Wang  Q Luo  H Cheng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592-4, 63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ormones content in the medium on of allochtonic formations in the callu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METHO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llochtonic formations in the callus from expla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ultured on hormones of different content ratios in the medium. RESULT AND CONCLUSION: 2,4-D inhibits the production of water-soluble active principles and KT promotes the production of total tanshino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富硒丹参与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富硒丹参与丹参中的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脂溶性成份丹参酮ⅡA含量富硒丹参比丹参高出约2.7倍,水溶性成份丹参素的含量富硒丹参比丹参高出约3倍。结论:富硒栽培丹参,可以提高丹参有效成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中江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四川中江、山东、河南栽培丹参进行了化学成分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三地丹参薄层色谱图一致,丹参酮ⅡA含量也大致相同,无机元素中,除钠含量偏低外,其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