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背景 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之一,其发病与死亡人数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在我国大多数食管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所以迫切需要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食管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目的 探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肠道菌群基本特征。方法 纳入2022年4—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5例作为食管癌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粪便标本,应用16S rDNA技术检测肠道菌群,根据检测结果物种注释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及菌群物种差异性[线性判别分析及影响因子(LEfSe)分析]。结果 两组人群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香农(Shannon)、辛普森(Simpson)、Chao1、ACE及Goods_coverage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PCoA图显示两组样本整体上相距较远,群落结构存在差异(t=10.837,P<0.001)。两组人群肠道菌群T-test检验结果在属水平共有16类菌属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丰度较高的前8位菌属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与正常儿童腮腺液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变化情况,分析二者之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通过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4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和16例正常儿童腮腺液标本中微生物群落的16SrRNA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与正常儿童腮腺液对比,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腮腺液Alpha多样性指标中样品文库的覆盖率(goods_coverage)增高(P<0.05),Chao1、菌群丰富度指数(abundance coverage estimator,ACE)、Shannon指数降低(P<0.05),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腮腺液微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正常儿童腮腺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分布在不伴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之间的差异性,用PCR方法对50例不伴肾损害的HSP患儿、67例HSPN患儿及100名健康儿童进行ACE基因型分布分析。结果显示:不伴肾损害的HSP患儿ACE各基因型发生频率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而HSPN患儿DD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不伴肾损害的HSP患儿(P<0.01)。提示具有ACE基因DD型的HSP患儿较易发生HSP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差异性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KD患儿39例及同期健康对照儿童1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粪便合格样本进行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α多样性分析,包括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试图综合评价所调查样本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进一步做两组间β多样性分析,包括主坐标分析、主成分分析,试图找出两组儿童之间的差异。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寻找两组在物种水平上的差异。选择线性判别分析高于2.0的物种作为两组之间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KD患儿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韦恩图显示,KD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肠道菌群共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为686个,KD患儿独有的OTU数为39个。Chao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合并高脂血症的肠道菌群构成特点,寻找两种妊娠代谢性疾病的肠道菌群相关的潜在致病机制。方法:收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4例、妊娠合并高脂血症孕妇23例、健康产检孕妇17名,采集粪便并借助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借助QIIME及R语言软件平台,分析三类样本中肠道的菌群在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LEfSe的差异性方面的生物学信息。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Alpha多样性较妊娠合并高脂血症组偏低(Shannon的指数值为3.78±0.73、4.38±0.75,t=3.001,P=0.005;Chao1指数为815.38±376.43,1107.56±489.52,t=2.676,P=0.008);妊娠期糖尿病组的Alpha多样性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的Alpha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与高脂血症组的Beta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3,P=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Beta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54-57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4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例帕金森病患者及7例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提取菌群DNA,选取细菌16S r DNA的V3~V4区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肠道菌群测序数据。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中,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在两组样本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界、门分类水平上PD组及健康对照组物种数目相等,在纲、目、科、属、种、OTU分类水平上PD组所包含的物种数目依次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由4个主要的菌门组成,分别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PD组中,检测到了12种显著升高的肠道菌群组分(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在大体上是相似的,有部分菌群在两组间存在着差异,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有望为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潘燕珊  胡锦兴  王维勇 《广州医药》2022,53(1):70-75,8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变化。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强化方案治疗1周及强化期结束的粪便标本,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和observedotus指数分别为(97.8±28.3)和(97.6±28.2),高于治疗1周组的(81±34.7)和(8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8)。基于加权和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在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科中,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拟杆菌科、肠球菌科、肠杆菌科、丹毒菌科、卟啉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等相对丰度下降,毛螺菌科、梭杆菌科、普氏菌科、瘤胃球菌科、韦氏菌科等相对丰度增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两组数据,发现在属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瘤胃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门的柯林氏菌为组间显著差异菌种。结论 强化期治疗结束与治疗1周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肠道拟杆菌科丰度减少,毛螺菌科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阴道拭子及新生儿胎粪;招募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4名新生儿,采集额部、腋窝、腹股沟部位的胎皮脂及胎粪样本。所有孕妇均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11对母婴中母亲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的胎粪菌群,以及14名新生儿的胎皮脂菌群和胎粪菌群的多样性、菌群构成,分析异同及相关性。结果·母亲肠道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胎粪菌群(均P<0.01)。母亲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1);新生儿额部、腋窝和腹股沟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β多样性相似,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异常糖基化IgA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确诊为HSP患儿4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组(HSPN)58例,以及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HSP组和HSPN组血清IgA、IgA1以及蚕豆凝集素(VVL)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结果:HSP组和HSPN组血清IgA、IgA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P、HS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VVL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及HSP组(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存在IgA1的异常糖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中期因子(Midkine)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的关系。方法 检索CNKI、CBM、CAJD、维普VIP、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21年10月),选择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用Newcastle-Ottawa scale法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评估,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分3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血清中的MK水平,过敏性紫癜组(HS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C)、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组(HSPN)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C)、HSPN组明显高于HS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 HSP患儿及HSPN患儿的MK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且HSPN患儿的MK水平显著高于HSP患儿,提示可以通过血清MK水平的变化,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并预测患儿是否出现肾损害。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量有限,质量一般,因此仍有待开展多样本、多区域联合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结果:HSP患儿尿三项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尿微量蛋白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尿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了解它们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8例HSP患儿TRF、MA和β2-MA含量。结果HSP患儿尿3项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HSPN)尿三项蛋白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是诊断早期HSP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呼吸道微生态系统改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预后分为死亡组(21例)及存活组(119例)。收集所有对象呼吸道灌洗液标本,提取DNA并进行细菌16S rDNA测序,比较两组的肺泡灌洗液中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并与其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比较,ACE及Chao指数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Shannon及Simpson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ACE及Chao指数与预后呈负相关性(r=-0.37、-0.52,P=0.047、0.027)。结论:COPD急性加重时呼吸道微生态的丰富度可能与其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溶血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1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HSP组,其中57例紫癜性肾炎患儿设为HSPN组)和3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对照组)进行咽部分泌物A组β型溶血链球菌抗原和血抗溶血素O(ASO)检测,同时对HSPN组患儿进行临床相关检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和HSPN组溶血链球菌抗原和ASO阳性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HSPN组与HSP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HSPN组临床检查发现,感染链球菌HSPN组(S-HSPN组)患儿尿蛋白定量(g/24 h)、血BUN(mmol/L)、Scr(umol/L)、C3(g/L)和IgG(g/L)的平均水平与未感染链球菌HSPN组(NS-HSPN组) 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A组β溶血链球菌感染可能是诱发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导致紫癜性肾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链球菌感染的监测对该病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亚健康状态人群(SHS)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亚健康人群75例为亚健康组(SHS组),选择75例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组)。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 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显示,Chao1指数在SHS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SHS组的Shannon指数升高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7,P=0.001);在门水平上2组均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组成;在属水平均主要由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组成;物种差异分析表明,2组在4个门3个纲3个目3个科3个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靶向CD47的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健全小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构建免疫健全小鼠的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经腹腔实验组给予抗CD47单克隆抗体或对照组给予PBS溶液进行治疗,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记录肿瘤生长,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口腔-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结果  抗CD47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小鼠口腔微生物Alpha多样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则无显著改变;差异物种分析显示,接受治疗小鼠口腔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Jeotgalicoccus、球菌属(Sporosarcina)较对照组丰度显著降低,肠道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接受靶向CD47免疫治疗组丰度显著增高。  结论  靶向CD47的免疫治疗对小鼠口腔菌群多样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对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常勇  戈建军  钟天鹰  程成 《西部医学》2010,22(7):1317-13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散色比浊法检测45例HSP和4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儿童尿MAI、gG和α1-MG的水平,通过与5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评价其在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HSP和HSPN儿童中尿MAI、gG和α1-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MA在HSPN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HSP组(P〈0.05),而尿IgG和α1-MG水平在HSP和HSPN组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MAI、gG和α1-MG均可诊断儿童HSP早期肾损伤情况,且指标尿MA还可反映HSP肾损伤严重程度,对临床早期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18例为紫癜性肾炎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尿LTE4水平。结果对照组尿LTE4:(132.07±20.71)ng/L,HSP尿LTE4:(704.31±118.66)ng/L,HSPN尿LTE4:(1185.21±208.39)ng/L,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SP、HSPN、对照组间尿LTE4两两比较,差异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三烯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白三烯可预测HSP的严重性及预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陶雅  冯娟 《广西医学》2023,(12):1504-1508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患者生活质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EN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延续护理,给予观察组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Simpson、Shannon、Ace指数)和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菌群整体结构),以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Simpson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Chao、Shannon、Ace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相差较大,菌种发生明显分离;两组患者GIQL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延续护理,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可更好地调节ENAD患者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尿酸(UA)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相互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不同病程度的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UMA)进行测定,并对UA升高的部分患儿实行干预治疗。平均随访8个月。结果1)HSP出现UA升高31例(62.0%);2)HSP继发HSPN23例(46.0%);3)继发HSPN中UA升高18例(78.3%),而仅表现为HSP的患儿中UA升高13例(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UA升高与HSPN发病率及病程相关,为HSPN发病机制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