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Barton 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掌侧Barton骨折切开复位,T形钛舍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掌侧Barton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31(平均13)个月,18例骨折全部愈合,采用Mehara关于掌侧Barton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4.4%.X线显示掌倾角8~18(平均11.0)°,尺偏角16~26(平均22.4)°,桡骨轴向无短缩.结论: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其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好,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腕关节功能,效果满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掌侧型Barton骨折用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1例掌侧型Barton骨折,先行手法整复,维持复位再行闭合穿针临时固定桡腕关节,然后行切开钢板固定。结果:21例掌侧型Barton骨折均随访8~16个月,全部愈合,桡腕关节恢复良好。结论:掌侧型Barton骨折属于不稳定性,先闭合整复后行克氏针经皮固定,再切开,有利于粉碎性固定的复位,固定牢固,可早期锻炼,术后腕关节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16例。结果:16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在3个月内愈合。根据Dienst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达93.75%。结论: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练习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分析Barton骨折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收治Barton骨折32例,其中22例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0个月,术后3~4个月,X线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t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良4例,总优良率86.36%,差3例.结论采用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固定牢固,可达骨折解剖复位,有利于腕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alton骨折的疗效.方法:17例Barton骨折采取掌侧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17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功能评分,本组优1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8.2%.结论:Barton骨折切开复位掌侧斜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能创造稳定的内固定基础,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为获得最好的腕关节功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Barton骨折病人,掌侧型25例,背侧型9例,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中5例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4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1例骨质疏松患者因术后未早期锻炼出现腕关节僵硬,效果差,其余33例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5周;无伤口感染、腕关节僵硬、血管神经压迫、急性骨营养不良、内固定失效及其他并发症;掌倾角、尺偏角、腕掌关节半脱位均获明显改善.按Deoliveiva评分标准,优2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2%.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解剖学特点,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陈超  郭智勤  徐晓阳  王蔚  冯世波 《海南医学》2014,(17):2603-2604
目的:观察克氏针复位配合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2012年我科采用克氏针复位配合AO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共22例。结果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结论克氏针复位配合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操作简便,对手术空间要求不高,可有效减少关节囊等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勇 《微创医学》2012,7(6):642-643
目的总结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其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Wef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8例,可2例。结论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损伤小,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6月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及切开复位"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46例,采用Gartland等腕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3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Gartland腕关节评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2.2%,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管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较高,但除少数经关节面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非手术治疗失败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大多数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选择应慎重,应尊重患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住的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应用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58.4±9.2)min;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3±2.0)周。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7.5%。术前与术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恢复,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良好,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控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对Colles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掌侧入路,应用小型料行"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及粉碎性Colles骨折62例.结果 经术后2~12个月随访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为96.7%.结论 该钢板对明显移位及粉碎性Colles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腕关节的功能障碍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吴红兵  赖欧杰  胡勇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157-158,172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和石膏制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63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35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手术组),28例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制动治疗(保守组),对两组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末次随访结果显示,手术组腕关节屈伸活动、旋前及旋后活动、握力及DASH评分显著优于保守组(均<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术后石膏托制动1周开始腕关节功能训练。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均在2个月内愈合。按照D 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9.47%。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较好恢复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Barton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Barton骨折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41岁,掌侧Barton骨折15例,背侧Barton骨折8例。分别由前臂远端掌侧及背侧入路,选用“T”形接骨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3例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腕部畸形及腕部功能均获改善,腕关节功能恢复按照Kienst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桡骨远端Barton骨折保守治疗维持骨折复位较难,采用手术内固定配合早期循序功能锻炼,可达到良好的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合并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陆洲  蒙梁献 《医学文选》2013,(5):638-639,650
掌侧Barton骨折是指波及掌侧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同时合并腕关节的掌侧脱位或半脱位.Mehara等[1]通过影像学将掌侧型Barton骨折分为三型,Ⅰ型:楔形骨块完整而且较大,骨折块有移位;Ⅱ型:楔形骨块粉碎,有移位;Ⅲ型:楔形骨折块较大,有移位,且近端有一块横行骨皮质碎块.由于掌侧Barton骨折为不稳定型关节内骨折,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难以有效复位及固定,易造成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从而导致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产生[2].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已成为掌侧Barton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MeharaⅠ型掌侧Barton骨折16例,全部采用C臂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波  邹翠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0-1851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T形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41例,术后进行早期适当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优27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0.2%。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通过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桡骨复位后的长度、关节面平整和达到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小型"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Colles骨折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型“T”形钢板对colles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掌侧入路应用小型斜行“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及粉碎性Colles骨折47例。结果 经术后2~10个月随访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为93.6%。结论 该钢板对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包裹和稳定的固定作用,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腕关节的功能障碍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运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采用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掌侧Barton骨折患者的资料,测量术后X光片桡骨的掌倾角、尺倾角及尺桡骨茎突的长度差,并与对侧行健康腕关节X光片比较,同时运用Kienst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腕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年,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测量患侧掌倾角2.60°~13.80°,平均为8.70°,患侧尺倾角16.60°~30.30°,平均为23.10°,尺桡骨茎突之间差值患侧平均为6.3mm。术后功能评分为优10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疗效确切,腕关节功能恢复早,恢复效果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饶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行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7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的变化,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均获4~22个月的随访,平均13.2个月。全部患者均在10~15周愈合,平均12.3周。除了1例创伤性关节炎外无其他并发症。根据X线片测量及腕关节功能按Dienst标准评定,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掌侧入路T形钢板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