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病人早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变化与创伤严重度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探讨创伤后两者及两者比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诊就诊的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5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 h 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病人早期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含量.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其中合并颅脑损伤病人按GCS评分分组.并与15例上E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各分组间比较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雌二醇/睾酮变化.结果 多发创伤病人早期.创伤越重,睾酮值降低越明显.雌二醇值升高.严重创伤组(ISS>25分)睾酮、雌二醇、雌二醇/睾酮值与其他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合并颅脑损伤组按GCS评分分组:5≥GCS≥3组、8≥GCS>5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以及雌二醇/睾酮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estradiol, testosteron and their ratio to 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and Glasgow coma score (GC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tic injuries. Methods The serum levels of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 were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double antibody precipitation method in 95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tic injuries within 24 h after trauma. The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ISS or GCS (in case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for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levels with those in 15 normal individuals. Results In the acute stage of multiple trauma, a distinct declination of testosterone and a marked increment of estradiol were observed, and the chang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trauma .The serum levels of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 and their rati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ISS>25) and the other groups (P<0.01), and also betwee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GCS of 3-5 or 5-8) and the other groups (P<0.01). Conclusion Serum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 levels and their ratio are cor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rauma and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and may serve as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trauma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the trauma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多发伤的主要病死原因,探讨早期创伤评分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179例多发伤病人进行早期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后按分值分组,同时按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采用包括手术、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胃肠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 ISS评分≥25时多发伤的病死率显著升高,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结论 早期ISS评分对伤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认为血清S100B蛋白是评估颅脑外伤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但非颅脑外伤是否可影响血清S100B蛋白尚有争议,文中探讨非颅脑外伤的创伤类型是否可影响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救治的325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于相应的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将患者按是否存在颅脑损伤分为单纯颅脑损伤组(Isolated head injury,IHI组)、单纯非颅脑损伤组(non-head injury,NHI组)、颅脑损伤的复合伤组(multiple traumatic head injury,MTHI组),分析各组创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差别,并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失血性休克、ISS评分对非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结果在患者伤后3 h,MTHI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高于IHI组以及NHI组(P<0.01);伤后6 h发现各组伤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较前提升(P<0.01),MIHI组血清S100B蛋白高于IHI组以及NHI组(P<0.01),且非颅脑外伤患者中,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非四肢骨折患者,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非休克患者,ISS评分≥16分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ISS评分<16分者。结论非颅脑外伤可促使创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而且失血性休克、四肢长骨骨折以及伤情严重程度均会影响血清S100B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曾德福  黄国洲  石齐芳 《广西医学》2014,(4):498-499,502
目的探讨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352例首诊轻-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分)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7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患者280例(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颅内复合伤比例、CT阳性率、颅骨骨折率、合并伤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颅内损伤类型、合并伤及并发症是首诊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复合颅内损伤、合并伤、并发症是首诊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外伤后血糖变化与血压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高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GCS3~4分组,5-6分组及7~8分组,检测其人院时及5~7d的空腹血糖值、静态血压并作比较。结果:血压与血糖无直线相关关系;3组病人各组间及与正常值之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值≥10mmol/L,死亡率增高。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伤情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9例严重创伤患者,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分值分成ISS 16~<25分组和ISS≥25分组,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乳酸清除率。结果 ISS≥25分组入院时、入院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ISS 16~<25分组(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ISS 16~<25分组(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于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创伤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入ICU的创伤患者92例,在入院时即行血乳酸测定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按ISS分值分成3组,同时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结果血乳酸水平随着ISS分值的增高而升高,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6,P〈0.01);创伤患者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与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t=6.89、t=8.60,P〈0.01);血乳酸水平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1)。结论创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I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预测创伤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ISS评分及CRAMS评分在急性多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急性多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行对所有患者进行ISS评分与创伤CRAMS评分,并根据评分区间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在ISS评分与CRAMS评分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SS评分能够有效评价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对指导患者的抢救及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创伤评分研究胸部损伤伴多发伤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41例胸部损伤伴有其他身体器官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作创伤院内评分和临床治疗分析。采用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损伤严重程度分级(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按不同分值分组比较。结果全组伤重病死率7.8%(11/141),其中住院24小时内伤重病死率4.3%(6/141)。住院24小时以后伤重病死率3.5%(5/141)。ISS≤15分轻伤组无严重内脏并发症和伤重死亡发生;ISS为16~24分严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12%,病死率是16%;ISS:25—39分危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57%,病死率是50%;ISS分值超过25分的严重伤组和危重伤组的创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是28.2%,伤重病死率是28.2%。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早期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对伤重评分ISS值超过25分的伤者,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治疗内脏并发症;AIS—ISS评分是从总体水平客观量化评价损伤程度,评估严重损伤的生存概率,对临床医师诊断标准化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血清皮质醇和ACTH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58例创伤病例通过刨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轻伤组(38例,ISS〈16分)和重伤组(20例,ISS16分),伤后24h内留取血标本,测定血清皮质醇和ACTH水平。结果重伤组24h内血清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轻伤组(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较高的发生率,测定伤后24h内血清皮质醇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情况,探讨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于2010年3月-2013月3月收治的162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一就诊时间、致伤因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是否急诊手术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亨7.2%为交通事故所致,75.3%合并失血性休克,12.3%患者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间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受伤部位及是否行急诊手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发病一就诊时间和ISS分值[(2.3±0.7)h、(42.9±11.5)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0.8±0.3)h、(21.8±5.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死率较高,ISS分值与发病一就诊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20例GCS≤12分患者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12分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患者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的ET-1浓度。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 P <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特点。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4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达36.7%;GCS评分越低则死亡率越高(P<0.05);GCS≥5分时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数量越多死亡率越高(P<0.05);GCS<5分时合并不同数量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器官障碍的数量及GCS评分与死亡率有相关性。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向红  孙仁华  洪军 《浙江医学》2009,31(6):759-761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MODS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5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分为严重多发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16分),另设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严重多发伤组根据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均在外伤后第1、3、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结果轻伤组伤后第1、3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在伤后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严重多发伤组伤后第1、3、7天CD62P、CD6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轻伤组(均P〈0.01)。非MODS组CD62P、CD63表达在伤后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MODS组CD62P、CD63表达在伤后第7天仍保持高水平,且在各个时点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1);生存组CD62P、CD63表达在伤后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死亡组在伤后第7天持续保持高水平,目在各个时点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均P〈005或0.01)。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MODS的发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加针灸推拿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常规药物+针灸推拿治疗(Ⅱ组)及常规药物+针灸推拿+高压氧治疗(Ⅲ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病例数分别为58,65,76例。入院时与出院时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s。GCS)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评分。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3组GCS和FC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出院时Ⅱ组和Ⅲ组GCS和FCA评分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GC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31例(感染组),未继发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30例(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三组间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另观察6例重症感染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感染组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01);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未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感染的6例中3例PCT水平持续〉7.3ng/ml者死亡,3例存活患者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PCT水平与临床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四川医学》2010,31(6):785-786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42例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肺疾病、肺挫伤、呕吐误吸、腹内伤、吸烟、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53岁,合并慢性肺疾病、肺挫伤、呕吐误吸、腹内伤、吸烟、GCS评分〈8分和ISS值≥16分是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肺疾病、肺挫伤、呕吐误吸、腹内伤、吸烟、GCS评分〈8分和ISS值≥16分是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