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的规范化方案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优化、规范的救治方案;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存活情况及术后1年GOS预后情况. 结果 观察组实施确定性手术比例、开颅与有关专科联合一次性手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3.08%、41.67%(P<0.05);观察组术后1年恢复良好、轻度残疾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底骨折脑挫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多专业高效配合,优化的救治流程整合了有限的资源,规范了急诊救治程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了术后死亡率,提高了术后生存质量,对其急诊救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创伤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严重创伤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咪唑安定组,各40例.在机械通气期间分别给予丙泊酚(静注负荷量1~2 mg/kg后0.3~3mg·kg-1· h-1维持)和咪唑安定(负荷量0.05~0.1 mg/kg后0.05~0.2 mg·kg-1·h-1维持)持续微泵注射镇静,均给予吗啡镇痛,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入院24内APACHEII评分、镇静评分、吗啡用量、总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撤机拔管后每日以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CAM-ICU)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记录每组谵妄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APACHEII评分、镇静评分、吗啡用量、总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组谵妄发生5例(12.5%),低于咪唑安定组14例(35.0%,P<0.05).结论 对于ICU严重创伤需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丙泊酚镇静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咪唑安定镇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抗凝禁忌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抗凝禁忌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35例)、对照组(B组,25例)。血液稀释组经右颈内静脉以20ml/(kg·h)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对照组按0.7ml/(kg·h)速度输注生理盐水,补液时间均为1小时,连续补液3天。分别于开始补液前、补液1天、补液3天、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补液前1天及补液结束后7天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检查是否有下肢DVT形成。结果与输液前比较,补液1天及3天时高容量血液稀释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所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PT和APTT输液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在正常范围。对照组(B组)在补液1天及3天时血浆黏度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D-二聚体亦逐渐升高。A组与B组比较,在补液后1天和3天,A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二聚体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结论高容量血液稀释能够改善能改善ICU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Rockatl危险性积分的应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14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接诊的AUGIB患者进行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分,并分为低危组(≤2分)、中危组(3~4分)和高危组(≥5分),比较住院期间及电话随访出院30天内各组患者输血、再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114例患者中,列入低危组29例(25.44%)、中危组45例(37.47%)、高危组40例(35.09%);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输血率分别为3.45%、24.44%、42.50Yoo(组间比较X2=13.56,P〈0.01),再出血率分别为6.89%、15.56%、30.00%(组间比较X2=6.38,P〈O.05),病死率分别为0%、2.22%、15.00%(组间比较X2=25.67,P〈0.001),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AUGIB患者预后有较强预测价值,适合作为判断AUGIB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30例,测定血钠值,记录高钠血症发生率、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7.2%(117/430),且以脑栓塞致颅脑损伤者发生率居多;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者;高钠血症纠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未纠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及时纠正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因此颅脑损伤后应密切关注血钠值,预防高钠血症的发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情况,探讨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于2010年3月-2013月3月收治的162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一就诊时间、致伤因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是否急诊手术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亨7.2%为交通事故所致,75.3%合并失血性休克,12.3%患者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间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受伤部位及是否行急诊手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发病一就诊时间和ISS分值[(2.3±0.7)h、(42.9±11.5)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0.8±0.3)h、(21.8±5.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死率较高,ISS分值与发病一就诊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