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芳  尹博英  杨瑛  王占启  李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64-165,16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8例。根据是否应用阿托伐他汀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阿托伐他汀组(n=26),观察15d。比较两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胸痛、心悸、颈静脉怒张、P2亢进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右心功能不全、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d阿托伐他汀组死亡率及转ICU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18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调整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常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口服;强化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强化组和常规组血清hs-CRP、IL-18和MMP-9[(5.12±1.02)mg/L、(70.26±18.75)pg/mL、(169.34±41.32)μg/L,(7.68±1.84)mg/L、(98.69±21.54)pg/mL、(235.17±56.24)μg/L]均较治疗前[(10.04±2.75)mg/L、(118.76±31.27)pg/mL、(297.85±64.21)μg/L,(9.95±2.41)mg/L、(120.34±29.82)pg/mL、(301.02±59.27)μg/L]显著下降(t =2.34、2.18、2.28、3.29、2.89、2.99,P〈0.05或〈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t=2.40、2.30、2.29,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4.74%比78.95%)(字2=4.1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hs-CRP、IL-18和MMP-9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顾申红  姚震 《海南医学》2007,18(2):46-4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0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琴  姚震 《广州医药》2007,38(4):10-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4人,随机分为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5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绞痛者为1.35±0.54 g/L,心肌梗死者2.25±0.43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9±0.23 g/L(P<0.05),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者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两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3g/L降至0.51±0.23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2±0.50 g/L降至1.74±0.60 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之外还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9例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的血脂水平、血压及肾早期损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SBP (112.7±7.4)mm Hg、DBP (71.2±3.5)mm Hg,对照组SBP (126.5±8.3)mm Hg、DBP (76.9±2.7)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肾功能早期损伤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强化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CRP水平,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40mg/d)早期干预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疗程2个月。治疗后7天及3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7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天,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至正常,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应用于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继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血脂: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99±0.17)、(1.12±0.13)、(2.03±0.3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6±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42±2.31)mg/L]、白介素-6(IL-6)[(18.12±3.54)p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APN)[(11.22±4.14)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心血管疾病:观察组继发心血管发病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肺功能中重度减低行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胸外科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NPPV组(32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雾化吸入、止痛、营养支持等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0%50%。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胸腔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PPV组术后氧分压[(74.20±9.41)mm Hg vs.(60.30±8.22)mm Hg]、二氧化碳分压[(40.38±7.66)mm Hg vs.(48.34±8.46)mm Hg]、pH值(7.385±0.059 vs.7.315±0.039)、拔管时间[(3.2±1.4)d vs.(5.3±1.2)d]、总引流液量[(638.6±32.2)ml vs.(850.8±68.4)ml]、住院时间[(10.3±2.4)d vs.(15.8±2.6)d]等均明显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NPPV组为21.9%(7/32),低于对照组的57.2%(16/28)(P<0.05)。结论对于肺功能中重度减低行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NPPV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导致的兔模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50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16);(2)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CT模型组,n=16);(3)EPCs治疗组(n=18)。EPCs治疗组兔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之后,将其从兔尾静脉注入进行移植,正常对照组及MCT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3周后对3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以及肺血管重构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T模型组肺动脉压升高(30.13 mm Hg±3.12 mm Hg vs.15.99 mm Hg±2.23 mmHg),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大(0.51±0.06 vs.0.26±0.03),肺动脉管壁厚度增加(28.77μm±4.35μm vs.8.44μm±0.05μm),肺小动脉厚度增加(73.78μm±7.61μm vs.40.16μm±2.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T模型组比较,EPCs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肺动脉压为(22.78±2.71)mm Hg,右心室肥大指数为(0.41±0.05),肺动脉管壁厚度为(16.55±3.15)μm,肺小动脉厚度为(53.50±3.7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兔模型肺动脉高压,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肺血管系统,有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79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9)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40)。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分剐于治疗前和治疗24、72h抽血测定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健康人群用于分析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58.7±9.6ng/Lvs.6.4±2.4ng/L,P〈0.01)和CRP(118.1±13.2mg/L VS.2.7±1.1mg/L,P〈0.01)均有显著性升高。②外周血IL-6(18.4±6.2ng/L vs.60.7±10.1ng/L,P〈0.01)、cRP的水平(15.6±6.3mg/L VS.121.1±14.3mg/L,P〈0.01)在胰岛素强化治疗72h后有显著性降低。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CRP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孙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94-96,10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长春市第二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合计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SBP)[(135.34±8.79)mmHgl、对照组的SBP[(145.65±8.58)mmHg]与实验组舒张压(DBP)[(75.43±5.79)mmHg]、对照组DBP[(86.54±6.87)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与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BUN[(5.83±0.97)mmol/L]、Cr[(102.34±18.67)μ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UN[(6.68±1.04)mmol/L]和Cr[(115.79±21.35)±mol/L]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UN和Cr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ey浓度[(11.26±2.87)±mol/L]低于对照组[(14.19±2.53)μmol/L1,实验组治疗后叶酸[(13.87±1.43)nmol/L]、维生素B12[(685.43±143.21)nmol/L]高于对照组叶酸[(7.43±0.97)mmol/L]、维生素B,2[(396.58±98.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UAE[(109.43±34.12)±gmin]、血清Cysc[(1.73±0.45)mgL]低于对照组的UAE[(226.49±78.95)μg/min]、血清CysC[(3.58±1.09)mgL],eGFn[(76.49±38.67)mL/min]高于对照组eGFR[(63.58±24.6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缬沙坦与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肾功能的损伤,更有效地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三七皂苷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三七皂苷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治疗后WBC、N、ESR、CRP水平明显下降,而三七皂苷组WBC由治疗前的(10.585±4.201)×109/L下降至(8.719±2.999)×109/L;N由治疗前的(0.769±0.103)下降至(0.693±0.126);ESR由治疗前的(38.182±29.198)mm/h下降至(13.955±10.477)mm/h;CRP由治疗前的(37.542±20.318)mg/L下降至(7.250±5.127)mg/L,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三七皂苷组PaO2由治疗前的(74.625±32.552)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至(85.839±23.476)mm Hg;PaCO2由治疗前的(68.537±15.844)mm Hg下降至(41.316±4.940)mm Hg,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WBC、N、ESR、CRP明显下降,PaO2上升和PaCO2下降。三七皂苷有良好的抑制炎性反应和抗感染治疗作用;亦能改善低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改善患者气道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付会文  许运铎  孙涛  郭安 《疑难病杂志》2014,(6):590-591,59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分析、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80例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pH值、PaO_2、PaCO_2和SaO_2分别为(7.42±0.06)、(70.02±3.66)mm Hg、(61.34±4.31)mm Hg和(92.55±4.83)%,较治疗前的(7.20±0.05)、(48.67±3.48)mm Hg、(88.94±4.43)mm Hg和(79.83±3.64)%均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28±0.05)、(58.90±3.74)mm Hg、(72.66±4.43)mm Hg和(81.32±4.1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7.36-±-1.02)ng/L和(112.80±10.03)ng/L,均较治疗前的(28.10±2.36)ng/L和(280.73±13.23)ng/L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4.44±1.63)ng/L和(175.61±10.87)ng/L(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氧分压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AECOPD患者(实验组)分为肺动脉高压组(50例)和肺动脉压正常组(50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动脉血氧分压(PO2)水平,并与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与肺动脉压正常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44±14.35)mg/L、(12.29±4.63)mg/L VS(2.52±0.88)mg/L,均P〈0.05],且肺动脉高压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40.44±14.35)mg/L VS(12.29±4.63)mg/L,P〈0.05]。肺动脉高压组PO2水平显著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65.72±7.17)mmHg VS(82.6±6.08)mmHg,P〈0.05]。血清CRP水平与SPAP呈正相关(r=0.68,P〈0.05),PO2与SPAP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增加与血清CRP水平增高及氧分压降低密切相关,系统性炎症和低氧可能在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剂量舒利迭(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化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异丙托溴铵20μg±沙丁胺醇100txg;治疗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50μg+沙美特罗500μg,两组均吸入给药,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FV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02[(73.02±7.14)mmHg]、PaCO2[(39.21±3.87)mmHg]及FVC[(2.57±0.26)L]、FEVl[(1.91±0.19)L]、FEVl/FVC[(74.62±7.39)%]水平与对照组[(65.92±6.48)、(48.60±4.42)mmHg、(2.34±0.27)、(1.63±0.17)L、(69.51±6.7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舒利迭可有效改善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