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查找穿心莲重要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讨穿心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筛选穿心莲的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搜索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基因标准化.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得到潜在治疗靶点,将治疗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利用Cytoscape-v3.8.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metascape和DAVID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穿心莲的主要活性成分共24个,活性成分相对应的药物靶点共66个,C O V I D-19的疾病靶点共259个,取交集得到潜在治疗靶点共18个.通过构建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图,得出交互作用最多的基因为TNF、MAPK14、CASP3、PPARG.PPARG、NOS2作为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基因,在靶点与药物之间联系最为紧密.通过G O富集分析共得出157条生物学过程,25条分子功能和15条细胞组分,主要包括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糖皮质激素应答反应、炎症应答反应、DNA损伤等;KEGG富集共得出86条通路,如内外源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甲型流感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提示穿心莲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调节免疫、抗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而起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试法鉴别中药是一种具有快捷、简便、有效的鉴别方法,对于基层中医院鉴别贵重中药的真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又确保临床疗效。其鉴别特点是根据某些中药材遇水产生特殊气味,颜色和形体改变,出现沉浮和旋转现象等来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常用方法。现将水试法鉴别一些贵重中药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取具有良好抗肿瘤作用的灵芝、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对接法,分析其多靶点抑瘤作用,建立中药抗肿瘤药物多靶点作用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活性成分,是现代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光学检测或放射性检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式,在应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时,由于没有成分分离过程,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采用传统的成分分离、结构鉴定、活性测试的筛选模式,则存在工作量大、周期长、活性成分易丢失等缺陷.靶分子亲和-质谱联用技术是利用药物靶点与配体的亲和作用或靶酶的催化作用将活性成分从复杂体系中抽提出来,并用质谱对其进行检测及活性评价的一种筛选技术.本文对适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筛选的靶分子亲和-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直接进样质谱筛选技术、膜分离-质谱联用技术、分子排阻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固定化靶蛋白-质谱联用技术、前沿亲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恒流在线反应.质谱联用技术等的原理及其应用,为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方法为基础分析淫羊藿与附子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根据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属性对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PubChem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的SMILES结构式和2D结构,经ADME筛选后将符合标准的化学成分传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作用靶点;选用关键词“knee osteoarthritis”或“osteoarthritis of knee”在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Drugbank数据库检索与KOA相关的主要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淫羊藿-附子与KOA的交集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6.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信息图。利用Metascape平台对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T...  相似文献   

6.
<正>药品外观鉴别方法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运用比较法等基本原理,对药品的包装、包装相关物及药物性状进行鉴别以分析假劣药品为主要目的的药品鉴定技术。其特征是快速、简便,是药品快速鉴别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大庆地区近5年药品检验的问题,探讨药品外观鉴别真伪应注意的问  相似文献   

7.
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及药材的鉴别是药物质量标准的核心部分.随着科技进步,传统鉴别方法已难以适应评价中药品质的要求.现将目前已应用的主要新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好记易懂的经验术语和简便易行的经验鉴别方法,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鉴别中药有很大的帮助,如水试法、火试法及水火共试法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百部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成分,预测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百部的药物成分及相应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作用靶点间的关系网络;通过ClueGO对靶点的基因本体(GO)及通路进行富集分析。最后,把作用靶点映射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图上进行分析。结果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两个参数为标准,共筛选得到32个药物成分;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共筛选出45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出多条相关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KEGG通路。结论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百部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为其药物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人源VEGF受体3(VEGFR3)亲和肽(WHGSLKQNLWWY)及VEGF-D与VEGFR3的功能性亲和常数,鉴定亲和肽的亲和特性.方法通过戊二醛耦联法包被多肽,确定最佳多肽包被浓度,最佳多肽与VEGFR3结合反应时间以及包被系数后,采用非竞争性ELISA固项法,得到多肽及VEGF-D与VEGFR3的结合反应曲线,计算多肽及VEGF-D与VEGFR3的亲和常数.结果多肽及VEGF-D与VEGFR3的功能性亲和常数分别为(1.42±1.45)×107mol/L-1和(1.03±1.16)×108mol/L-1.结论该多肽与VEGFR3亲合能力较强,为今后开发以该多肽为基础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梁宁 《医学综述》2011,17(19):2907-291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当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迅速,已居癌症相关死亡首位。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靶向药物如何针对性地用于患者的治疗是关键。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形成的融合基因主要表达于NSCLC中,这可能是与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破裂后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原因,尽早准确识别易损斑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很多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可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大类.其中非侵入性检查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侵入性检查主要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近红外光谱、血管内镜及血管内温度测量法等.这些检查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联合诊断弥补不同检查方法的不足对提高易损斑块诊断的准确性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学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在沙门菌分型检测中的应用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鼠伤寒沙门菌和其他所有沙门菌的耐药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非重复沙门菌属40株;采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再进行沙门菌血清型分型;利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13.0软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LDI-TOF-MS法对沙门菌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40株经仪器鉴定为沙门菌株,血清学试验分为10个血清型,分属5个血清群,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5.0%;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各占7.5%,未检出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MALDI-TOF-MS鉴定结果均能鉴定到种属水平,且匹配分数均>2.300。当差异水平为200时,可分为20个型别,其中14株为单株菌。血清学分型与MALDI-TOF-MS鉴定结果相比:28株鉴定结果与血清型一致,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12株鉴定结果与血清型不一致。血清学分型与MALDI-TOF-MS法关系密切,但两者不完全对应。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大于70.0%;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快速准确鉴定出沙门菌,MALDI-TOF-MS法和血清学分型配合使用,对沙门菌的快速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阴沟肠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便于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2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占63.75%、尿液占11.63%和其他分泌物。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一病一靶”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方式效果不尽人意。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基于“整体论”的新药研发策略,通过网络构建与分析,可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将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用于药物研究的基本概念,并探讨网络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设计、新靶点发现、药物联用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随着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网路药理学将在揭示新的肿瘤治疗靶标、治疗药物组合规律以及耐药性的潜在机制等方面为我们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蛋白激酶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及生存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激酶组(kinome)是指细胞或组织中所有激酶的总称。激酶组学(kinomics)是研究激酶组的学科,包括激酶的丰度、活性、底物特异性、磷酸化状态及氨基酸突变。目前人激酶组由568种基因编码组成,其中约50%激酶定位于疾病基因位点。由于基因扩增或突变引起的蛋白激酶活性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炎症、糖尿病及各种肿瘤,因此,人激酶组被认为是药物靶点的潜在资源库。靶向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已成功用于肿瘤治疗。化学蛋白质组技术是一种新的深入研究激酶组的方法,是将亲和富集与质谱技术相结合,在生理状态下研究激酶丰度及磷酸化水平。通常情况下,将一个或多个广谱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偶联于固相载体(如琼脂糖凝胶),亲和富集细胞或组织中的所有激酶,然后通过质谱鉴定或定量。该方法可用于激酶抑制剂药物或药物候选物的靶点专一性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及寻找联合用药新靶点提供依据。对人激酶组及肿瘤激酶组无偏见、全景式分析能帮助发现更多新药靶点,以及激酶活性谱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人激酶组、激酶、激酶抑制剂与肿瘤的关系,基于化学蛋白质组的激酶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某些小的双链RNA可以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促使m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称为RNA干扰(RNAi).RNAi同时也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遗传工具,RNAi将大大加速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被Science评为2002年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RNAi导致的基因沉默发生在转录后,所以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  相似文献   

18.
黄燕  梁洪享 《医学综述》2011,17(10):1493-1495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或复发。因此,精确的放疗计划的制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治疗靶区的确定及精确勾画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其中主要包括对大体肿瘤体积原发病灶、大体肿瘤体积阳性淋巴结引流区、临床靶体积、计划靶体积的正确理解及界定。在此对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关于靶区勾画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中药的药物靶点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药物靶点筛选工具,可用其筛选中药的药物靶点蛋白。其原理是将外源性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药物靶点是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是药物筛选和新药研究的基础,良好的药物靶点也是发现性质优良药物的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进行中药活性组分筛选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并促进我国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为中药的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筛选和验证方案。   相似文献   

20.
Hypertension is a chronic disorder which often entails debilitating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complications. Hypertension mostly arises as a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 that is affected by varying combinations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econdary hypertension has been encounter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The common causes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 include renal parenchymal disease, renal artery stenosis, primary aldosteronism, phaeochromocytoma, and Cushing's syndrome. The detection of a secondary cause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because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convert an incurable disease into a potentially curable on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will provide a better opportunity for cure, prevent target organ damage, reduce socioeconomic burden and health expenditure associated with drug costs,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Hence, it is a condition not to be mi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