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内IL-6(白细胞介素6)、IL-8浓度水平对区分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意义。方法 100例前列腺手术的BPH病人,在术前行前列腺液IL-6、IL-8浓度检测。术中取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病理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确定单纯BPH患者与BPH合并CP患者。结果 BPH合并CP病人EPS中IL-6、L-8浓度较单纯BPH病人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EPS中IL-6、IL-8浓度水平与BPH患者是否伴发CP的关系密切,二者在区别单纯BPH与BPH合并CP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东明  王小勇  詹尚新 《河北医学》2011,(10):1342-134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8例良性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的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结果:78例患者中合并CP的患者有50例(64.10%,BPH/CP组),单纯BPH患者28例(35.90%,BPH组)。BPH/CP组患者年龄、病程显著高于BPH组,其IPSS评分明显增加,而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亦显著高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H合并CP患者相对于单纯BPH患者具有年龄大、病史长、前列腺体积增大及血清PSA浓度明显升高的特征。前列腺炎症在BPH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BPH患者80例。按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炎分组,分为单纯组(31例)和合并组(49例)。比较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差异。结果单纯组患者年龄为(65.5±6.1)岁、合并组为(68.6±7.2)岁;单纯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49.2±16.7)ml、合并组为(68.4±29.3)ml。单纯组患者PSA为(3.6±2.8)ng/ml,合并组为(7.1±2.7)ng/ml;单纯组患者平均IPSS为(15.8±7.8),合并组为(25.6±7.2)。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值及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多伴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单纯BPH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中尿酸(uA)水平与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方法收集准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280例,术前测定患者前列腺液中尿酸浓度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前列腺结石情况,术后前列腺标本行病理检查,分为单纯增生组和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组,将两组前列腺液和血液中尿酸浓度及两组合并前列腺结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PH合并CP患者的EPS中u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合并CP患者前列腺结石检出率为71.9%.与对照组(4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S中UA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炎发病有关,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EPS中UA测定和前列腺结石的监测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炎在BPH病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2月间的466例良性BP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值、最大尿流率(Qmax),及是否出现急性尿潴留和接受相关手术治疗。结果: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423例(90.77%,PS/BPH组),单纯BPH患者43例(9.23%,BPH组)。与BPH组比较,PS/BPH组患者病史延长,IPSS和QOL评分明显增加,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体积显著增大,最大尿流率减小,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概率增高,接受外科治疗的比例也较大。但是,年龄和PSA相关值(总PSA、游离PSA、游离与总PSA的比值、PSA的密度)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炎可能是BPH的病因之一,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增加急性尿潴留和相关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上探讨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的原因。方法 :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PSA染色 ,对 1 72例BPH患者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研究。结果 :单纯间质性炎淋巴细胞浸润 ,如无腺上皮区的破坏 ,血清PSA在正常范围 ;炎症或其他因素累及腺上皮可致血清PSA升高 ,前列腺腺体破坏程度愈大 ,血清PSA升高愈明显。血清PSA水平改变与是否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无相关性 ,炎症影响为非特异性。血清PSA≥ 1 0ng·ml-1 者 ,免疫组化显示其前列腺间质以及血管中有染色的PSA抗原 ,4ng·ml-1 ≤血清PSA <1 0ng·ml-1 者前列腺间质及血管偶可见PSA染色 ,而血清PSA <4ng·ml-1 者则无。结论 :支持“渗漏学说” :当BPH患者腺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扩张、破坏时 ,PSA渗漏入间质 ,继而进入血液循环 ,血清PSA明显升高。腺体破坏程度决定血清PSA升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A型前列腺炎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的影响。方法对51例BPH患者前列腺液及抽血相关指标进行分组,其中单纯性BPH组患者20例,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组患者31例,对两组的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组前列腺液中相关细胞因子IL-6、IL-8、IL-10显著高于单纯性BPH(P0.05);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组较单纯性BPH组总体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P0.05);且术后中性粒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单纯BPH组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IL-8与hs-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315, P=0.025),与APTT呈显著性正相关(r=0.328, P=0.015)。术后6个月复查尿流率结果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ⅢA型前列腺炎BPH患者可因其本身炎症影响TUKEP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L-17、IL-2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其是否合并组织学炎症(histological prostatitis,HP)分为单纯组和炎症组。意外死亡年轻男性经法医尸检5例标本为对照组。术前常规行血PSA、经直肠B超检查及IPSS评分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和IL-23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TU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中,有60例(75%)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组织学炎症。炎症组的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显著大于单纯性BPH组,最大尿流率也显著低于单纯性BPH组(P<0.05)。炎症组的IL-17、IL-2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P<0.05),尤其在合并中重度组织学炎症的BPH标本中。随着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分级的升高,IL-17和IL-23的表达率也升高,IL-17、IL-23在伴有组织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2,P<0.05)。结论 IL-17、IL-23与BPH组织炎症呈正相关,提示组织学炎症可能与前列腺组织学增生及临床进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探讨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SA、fPSA与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A〈4μg/L 48例(42.9%),PSA 4~10μg/L 41例(36.6%),PSA〉10μg/L 23例(20.5%),血清PSA、fPSA水平与年龄、PV、IPSS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0.57、0.20;0.36、0.63、0.22,均P〈0.05),并且与血清PSA相比,fPSA与PV的相关性更强。血清PSA、fPSA水平与QOL评分无相关性(r=0.14、0.17,均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增大、高龄和高IPSS评分是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血清PSA、fPSA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良性BPH患者的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等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96名研究对象总体的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为68.75%。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年龄、病程、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结论前列腺炎症在BPH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8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 口服塞来昔布,治疗随访6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杨缙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656-657,66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0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所有患者口服莫西沙星,治疗随访4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组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组患者8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PS—AD值,并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PSAD值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P〈0.01);(2)PSA阈值定为4ng/ml时,前列腺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9%、59.26%、43.10%。PSAD阈值定为0.15时,前列腺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0.85%、66.67%。(3)A、B期和C、D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2~6分和7~10分前列腺癌患者PSA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不同术式前后的变化,进而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TU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可行性.方法 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VP 组)16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PKEP组)48例,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采用英国Gyrus-PKS系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和CRP在两组患者手术前2h、术后24h、48h血清中的水平.结果1)血清IL-6水平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hTUVP组(3.86±1.42)μg/L、TUPKEP组(2.27±1.15)μg/L(P<0.05);48h TUVP组(1.07±1.03)μg/L、TUPKEP组(0.81±1.24)(P<0.05).2)血清CRP水平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hTUVP组(41.54±12.88)mg/L、TUPKEP组(30.29±10.14)mg/L(P<0.05),48h TUVP组(72.57±16.85)mg/L、TUPKEP组(58.29±11.56)(P<0.05).结论 相对于TUVP,TUPKEP创伤较小,更适合应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15.
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疾病患者中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变化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法检测71例健康对照者、48例前列腺炎患者、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59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PSA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01);前列腺增生组部分病人血清PSA浓度升高,但局限在一定范围,一般不超过10.0ng/ml;前列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4.0ng/ml)。结论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DELFIA检测血清PSA、fPSA及fPSA/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检测血清PSA、fPSA及fPSA/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ELFI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4例)、前列腺炎组(46例)、前列腺增生症组(123例)及前列腺癌组(39例)血清PSA、fPSA含量及fPSA/PSA。结果:前列腺癌组PSA、fPSA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fPSA/PSA明显降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ELFIA检测PSA、fPSA含量及fPSA/PSA是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更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前列腺癌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避免血PSA升高患者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PSA升高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但是病理结果为阴性的患者82例.结果 穿刺活检的82例病例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1例,BPH合并前列腺炎27例,BPH合并不典型增生8例,BPH合并不典型增生同时伴前列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