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内镜微创与外科手术2种方式治疗肿瘤直径≤4 cm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和外科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果  纳入128例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内镜组98例,其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57例,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32例,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STER)5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4例。外科组30例,其中开放性手术4例,腹腔镜下楔形切除10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1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贲门,肿瘤直径、免疫组化指标(CD117、DOG-1及CD34阳性率)、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危险度、核分裂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外科组[(63.99±35.19)h vs. (125.10±49.33)h, (2.63±1.03)d vs. (4.90±2.23)d, (6.43±1.54)d vs. (7.67±1.92)d, (27 048.44±4 613.41) 元vs. (49 022.00±9 795.40) 元,均P < 0.05]。内镜组术后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外科组术后发生1例腹腔感染,均未发生吻合口瘘、腹膜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胃间质瘤,采用内镜下治疗可以获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在加速术后康复的同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 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3D腹腔镜手术治疗长径大于5 cm且小于等于10 cm的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长径大于5 cm且小于等于10 cm的4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28例行3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肿瘤长径、核分裂像数目、术后复发的危险度分级、无复发生存时间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开腹组,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进流食时间更早(P=0.013、P=0.007),住院时间更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开腹手术,3D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远期复发比率.3D腹腔镜手术治疗长径大于5 cm小于等于10 cm的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71-37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胃间质瘤患者110例,其中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50例(腔镜组),60例(开腹组)进行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的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比较: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与开腹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119.7±12.5min与159.6±20.3min,P=0.04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42.1±10.3ml与150.7±21.1ml,P=0.032)减少,术后排气时间(24.21±10.5h与48.1±8.5h,P=0.03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21±1.5d与8.7±1.32d,P=0.0472),肿瘤直径小(3.7±0.5cm与5.7±0.6cm,P=0.007),总住院费用(6.21±1.5万元与8.7±1.32万元,P=0.0472)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开腹2例出现并发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2~24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各有1例高危病人出现复发。结论对于肿瘤体积较小,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对于肿瘤直径大于5cm的间质瘤腔镜切除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治疗小于10 cm胃肠间质瘤患者134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7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 a,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10 cm胃肠间质瘤效果明显,能促进术后恢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平  蔡国豪  周卫平 《海南医学》2013,24(17):2583-2584
目的探讨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2cm的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操作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肿瘤直径0.3~2.0 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2 d。第3~4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5~6 d可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间质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未发现穿刺鞘部位种植及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直径≤2cm的胃间质瘤手术切除是更加微创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中治疗性穿孔,比较内镜闭合术和腹腔镜辅助闭合术疗效,探讨急性穿孔的内镜闭合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超声内镜(EUS)发现的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s),在内镜下切除ESE/EFR术中发生治疗性穿孔的病例40例,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与内镜闭合术组,各20例。结果:ESE及EFR术后病理38例诊断为间质瘤,2例平滑肌瘤。两组在<0.5 cm穿孔手术耗时、医疗费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5cm穿孔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全组未出现术后出血,随访5~32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内镜下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muscularis dissection,EMD)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术中穿孔内镜闭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官斌  朱一宁  王昌波 《广西医学》2009,31(11):1652-165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3例胃和小肠间质瘤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2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肿瘤直径2—8cm。腹腔镜或联合超声内镜胃楔形切除13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近端胃部分切除5例,腹腔镜辅助下部分小肠切除3例。手术时间(82±25)min,术中失血量(65±28)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2±1)d,住院(7.5±2.5)d。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胃间质瘤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随着内镜技术发展,内镜下微创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内镜治疗中发生的穿孔一般通过内镜得到修补,使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成为可能。为进一步促进内镜全层切除术应用,本文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价值。 方法 42例直径大于2.0cm胃固有肌层间质瘤,22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2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切除标本行CD34、CD117、Dog-1、S-100、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2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2例胃固有肌层间质瘤行内镜全层切除术,操作时间60-155min,平均90±17min,完整切除率为100%,住院时间4-10d,平均6±1.8d,未出现并发症;20例胃固有肌层间质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操作时间50-210 min,平均95±21min,中转开腹手术1例,完整切除率为95%,住院时间4-12d,平均7.3±1.7d,术后出现胃轻瘫1例。两组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复发病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42例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间质瘤中有6例为平滑肌瘤(SMA阳性表达),其余36例为间质瘤。 结论 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可通过内镜全层切除术完整切除,可以代替部分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震  李永翔  周玉良 《安徽医学》2018,39(7):778-781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136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双镜联合治疗患者44例、单纯胃镜治疗患者42例、单纯腹腔镜治疗患者50例.比较3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术后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单纯胃镜组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绪论对于直径较小的胃间质瘤,单纯胃镜切除是最佳方案.双镜联合技术更适合治疗直径在10 cm以内较大的胃间质瘤,其操作安全可行,且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Gastric stromal tumors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umor originating from mesenchymal tissue.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is surgical operation or therap...  相似文献   

13.
赵亚军  宁忠良  魏忠 《安徽医学》2021,42(7):744-748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与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3例确诊为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手助腹腔镜组(n=17)与腹腔镜组(n=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切缘、术中有无破溃及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结果等的差异.结果 手助腹腔镜组患者切除的肿瘤最大切缘为(2.28±0.93)cm,小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70.59±19.05)min,短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为(58.33±20.38)mL,少于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为(2.72±0.45)d、术后下床时间为(1.61±0.55)d、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5.47±0.51)d,短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腹腔镜手术,手助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有效保留更多的正常胃组织,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 年1 月-2012 年12 月丰南区医院门诊确诊且进行手术治疗的连续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8 例)及开腹术组(47 例)。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方式大致相同(p >0.05),但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全流食、半流食的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 <0.05),其术中风险等级也优于开腹组(p <0.05);腹腔镜组均快于开腹组(p <0.05);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bo评级,腹腔镜组以I、II 级为主,开腹组以II、III 级为主,开腹组的并发症情况较腹腔镜组 更为严重(p <0.05);此外,开腹组术后进行辅助治疗者的比例高于腹腔镜组(p <0.05);腹腔镜组复发率6.7%,低于开腹组10.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年无瘤生存率94.5%,高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术具备更好的手术安全性与更低的术中风险,有利于促进恢复。其近期肿瘤学疗效与开腹术相当,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其远期肿瘤学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9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MR治疗,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胃癌病人,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治疗(P〈0.05)。结论 EMR治疗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医院进行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16.
孙鹏  黄留业   《中国医学工程》2011,(4):38-39,41
目的探讨乙氧硬化醇内镜下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到2011年住院的dieulafoy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乙氧硬化醇注射和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后首次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手术率。结果治疗组的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结论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出血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55例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6例。A组患者接受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接受中间入路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失血量少于B组(P<0.05),但两组间的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间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肠梗阻患者采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操作难度低,手术风险小,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法治疗,术后常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于术后两周复查胃镜?【结果】 肿瘤直径0.5 ~ 4.0 cm,平均1.2 (S = 0.5)cm,病变位于食道26 (44.8%)例,胃23 (39.7%)例,十二指肠9 (15.5%)例;位于固有肌层28 (48.3%)例,黏膜肌层24(41.4%)例,黏膜下层6(10.3%)例?一次套扎成功53例(91.4%),失败5例(8.6%),其中4例为2周后复查发现病变残留,其直径 > 1.5 cm(1.5 ~ 4.0 cm)且位于固有肌层,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结果表明病变大小?层次及生长方式是套扎成功的决定因素?3例患者术后5天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直径 < 1.5 cm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