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HIPK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OMT在糖尿病肾病(DKD)中抗炎抗纤维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6周龄的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OMT组,每组10只。OMT组给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120 mg/(kg·d)],持续8周,并设同月龄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处死小鼠前收集血液和尿液,检测各项生化指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皮质TLR4、HIPK2、NLRP3、E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及部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HIPK2与TLR4、NLRP3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体重、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 ECH)对db/db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9只SPF级6周龄雄性db/db小鼠和db/m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9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db/m组,n=9),将db/db小鼠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db/db组,n=10)与ECH干预组(db/db+ECH组,n=10)。其中db/db组和db/m组小鼠每日按照0.05ml/10g标准行0.9%氯化钠溶液灌胃10周。db/db+ECH组小鼠按ECH 300mg/(kg·d)灌胃10周。每周监测3组的小鼠体质量,观察小鼠摄食、饮水及活动情况。于鼠龄第18周用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并处死,取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脂。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TUNEL染色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p38MAPK、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HSPB8在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SPB8发挥神经保护性作用的机制。 方法 选择8周龄,雄性,db/m小鼠(db/m组),糖尿病db/db小鼠(db/db组),各10只。动态观察体重、空腹血糖;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损伤情况;qRT-PCR检测HSPB8、Caspase-1、IL-18、P62和LC3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B8、Caspase-1、IL-18、P62和LC3蛋白表达。分别用11、25、30和35 mmol/L葡萄糖浓度刺激RGC-5细胞48 h为糖尿病体外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B8、Caspase-1、IL-18、LC3和P62蛋白表达。RGC-5细胞沉默HSPB8蛋白,高糖(35 mmol/L)刺激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B8、Caspase-1、IL-18、LC3和P62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HE染色结果表明db/db小鼠脊髓组织出现损伤;(2)qRT-PCR结果表明HSPB8、Caspase-1、IL-18、P62和LC3基因均在糖尿病脊髓组织中表达;(3)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db/m组小鼠相比,db/db小鼠受损脊髓组织中HSPB8、LC3-Ⅱ表达下降,Caspase-1、IL-18和P62表达均升高(均P<0.05);不同浓度高糖刺激后,随着血糖浓度升高,HSPB8、LC3-Ⅱ表达下降,Caspase-1、IL-18和P62表达升高(均P<0.05);(4)RGC-5细胞HSPB8沉默后高糖刺激48 h,Caspase-1、IL-18和P62蛋白表达均升高而LC3-Ⅱ表达下降(均P<0.05)。 结论 HSPB8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发挥重要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SPB8影响神经细胞中的炎性因子及自噬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1,APP/PS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4只8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APP/PS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APP/PS1+NaHS(H2S供体)组(腹腔注射NaHS溶液);将24只8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W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WT+NaHS组(腹腔注射NaHS溶液)。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OD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分布及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产生的病理变化及特点,为将db/db小鼠肝作为2型糖尿病肝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7~8周龄,雄性,SPF级db/m小鼠作为对照组,糖尿病db/db小鼠作为模型组,各16只。动态观察其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计算肝指数,光镜与电镜下观察肝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db/db小鼠空腹血糖、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高于db/m小鼠,组织学检查发现db/db小鼠肝在16周龄时就出现严重损害,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等;到32周龄时病变加剧,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被破坏甚至消失,出现明显的脂滴、炎细胞,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结论 db/db小鼠16周龄时肝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以及炎细胞浸润等,32周龄时表现为明显的纤维化,因此db/db小鼠的肝可作为实验研究时良好的2型糖尿病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及TUNEL原位标记后进行图像分析,统计EGFR及凋亡细胞在颌下腺组织内表达(分布)的细胞阳性率. 结果:EGFR及凋亡细胞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表达(分布). 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EGFR及凋亡细胞阳性率随病程延长均呈增高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EGFR表达增多,说明糖尿病时EGFR作为多效应受体,被激活后可能诱导了颌下腺的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阳性率的显著增高,提示糖尿病是加剧颌下腺腺体萎缩,功能受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db/db小鼠胰岛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2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替米沙坦组和db/db组),各11只,分别给予替米沙坦5 mg·kg-1·d-1和安慰剂.另选择11只同周龄db/m小鼠给予安慰剂灌胃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db/m组).每周监测小鼠的体质量、血糖,6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并取胰腺行免疫组化,分析胰岛内氧化应激标记物--8-羟-2'-脱氧鸟苷(8-OHdG)及4-羟壬烯醛(4-HNE)的表达情况.结果 投药6周后,替米沙坦组小鼠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db/db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db/d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b/db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小鼠胰岛内的8-OhdG阳性率及4-HNE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阻断AT1受体能够改善胰岛微环境,降低8-OHdG、4-HNE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慢性应激诱导子代雄性小鼠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周龄含有纯和flox基因的雌性C57小鼠[flox/flox,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基因正常表达]与含有杂合flox基因且含有cre基因的雄性C57小鼠(flox/+,with cre;CRHR1基因条件性敲除)合笼,待母鼠怀孕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处理组和慢性应激组,子鼠出生后选取雄性子鼠,分为妊娠期正常对照+子代基因正常组(CON组)、妊娠期正常对照+子代CRHR1基因敲除杂合子组(CON+ CKOH组)、妊娠期正常对照+子代CRHR1基因敲除纯合子组(CON +CKOA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基因正常组(CUMS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CRHR1基因敲除杂合子组(CUMS+CKOH组)、妊娠期慢性应激+子代CRHR1基因敲除纯合子组(CUMS+CKOA组).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子代的抑郁程度;运用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海马组织mTOR和p-mTOR(Ser2448)蛋白含量.结果 妊娠期慢性应激导致雄性子代呈现抑郁样行为,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指数增加,海马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而小鼠经海马CRHR1基因条件性敲除后,可改善妊娠期慢性应激造成的子代抑郁样行为和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凋亡,上调子代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妊娠期慢性应激可导致子代出现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妊娠期慢性应激通过CRH作用于海马CRHR1受体,从而抑制mTOR通路的激活,导致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损伤,进而使子代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丁苯酞(N-butylphthalide,NBP)对db/db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 protein,PSD-95)的表达以及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5组,将20只db/db小鼠随机分4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5只,同窝正常db/m小鼠5只作为对照组。在6周龄时,分别给予db/db小鼠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20、40、60 mg/kg)的丁苯酞注射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6周。每周监测体重与空腹血糖水平,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SYN、PSD-95表达,电镜观察海马区线粒体的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对小鼠的体重及血糖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水迷宫探索期逃避潜伏时间减少(P0.05),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区SYN、PSD-95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且认知改善和蛋白表达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电镜下正常组的线粒体结构正常,嵴结构清晰并且排列紧密,膜结构完整;模型组线粒体受损,嵴结构稀疏,融合,逐渐空泡化;各剂量治疗组海马区线粒体大部分结构完整,嵴结构有少量破坏,膜结构也相对完整。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的表达和线粒体结构改善db/db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高剂量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与中剂量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奥氮平(OLA)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组、OAL (0.5、1、2 mg/kg)组、si-Atg5及OAL (2 mg/kg)+si-Atg5组,旷场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表现,Tunnel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18质量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炎症小体NLRP3及cleaved Caspase-1表达水平。  结果  0.5、1、2 mg/kg OAL均可增加CUS大鼠自发活动总路程、糖水消耗量及偏好率,降低大鼠IL-18血清质量浓度,海马CA3区凋亡细胞百分比,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1、NLRP3表达;0.5 mg/kg OAL对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IL-1β血清质量浓度无影响,1、2 mg/kg OAL可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IL-1β血清质量浓度。si-Atg5可减小CUS大鼠自发活动总路程、糖水消耗量及偏好率,提高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1、NLRP3表达,并减弱2 mg/kg OAL产生的影响。同时,0.5、1、2 mg/kg OAL均可提高大鼠海马CA3区LC3Ⅱ/LC3Ⅰ比值及Beclin1表达;0.5 mg/kg OAL对P62表达无影响,1、2 mg/kg OAL可降低P62表达。si-Atg5可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及Beclin1的表达, 并减弱2 mg/kg OAL产生的作用。  结论  OAL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CUS大鼠海马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阐明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7~8周龄雄性db/db小鼠(模型组)和同龄雄性db/m小鼠(正常组)各16只,分别于8、16和32周龄时检测2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水平,每组各处死小鼠8只,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表现,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8、16和32周龄时体质量增大(P<0.01),FBG水平明显升高(P<0.01),双肾指数明显降低(P<0.01);32周时模型组小鼠双肾指数明显低于16周时(P<0.05)。HE和Masson染色,16周龄时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体积增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水肿;32周龄时病变明显加重,肾组织中可见大量蓝染胶原物质。电镜观察,16周龄时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以肾小球基底增厚、足突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及形态肿胀为主;32周龄时病变明显加重,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结论:16周龄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有明显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基底增厚、足突融合,32周龄时小鼠肾组织呈明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早期大黄酸干预对db/db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 H  Shao JQ  Gu P  Wang J  Liu Z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9):1526-1529
目的大黄酸(4,5-二羟基蒽醌-2-羧酸)是大黄的蒽醌衍生物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db/db小鼠这一先天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大黄酸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方法 30只4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纤维素钠,n=15),大黄酸组(120 mg/kg,n=15),给予连续鼻饲灌胃给药8周。投药结束后行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并测定相应胰岛素水平,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代表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水平,并通过计算IPGTT的0 min至3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以评估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同时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计算β细胞含量,并用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治疗组糖负荷后0,30,60和120 min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同时30,60和120 min的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早期相胰岛素水平(AUCINS0-30)明显升高。同时大黄酸治疗组胰岛素染色明显增强,胰岛β细胞含量明显增高,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早期大黄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并能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保护胰岛功能。大黄酸的这一作用可能使之成为一种新的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氯原酸(CGA)对自发性肥胖糖尿病db/d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3只5~6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CGA组(n=7)和db/db-CON组(n=6),13只5~6周龄雄性db/m小鼠随机分为db/m-CGA组(n=6)和db/m-CON组(n=7);CGA组均给予80mg/(kg·d)CGA灌胃,CON组均给予等体积PBS灌胃.12周后检测血浆、肝脏、骨骼肌中糖脂生化指标,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和内脂素含量,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给予CGA12周后,db/db-CGA组小鼠血浆、肝脏和骨骼肌中三酰甘油含量和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db/db-CON组(P均<0.05),肌糖原含量明显高于db/db-CON组(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db/db-CON组(P<0.01),低于db/m-CGA组(P<0.05);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db/db-CON组(P<0.01),高于db/m-CGA组(P<0.05);G-6-Pase mRNA表达水平较db/db-CON组明显下降(P<0.05),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db/db-CON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GA可改善自发性肥胖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脂肪因子分泌,上调肝脏PPAR-α水平及抑制G-6-Pas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终浓度分别为4、10、15、20μmol/L Oridonin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Oridonin药物浓度。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LPS+Oridonin组,采用RT-qPCR法检测NLR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RP3和Caspase-1蛋白共定位。结果 Oridonin浓度为20μmol/L细胞存活率急剧减少,浓度在4~15μmol/L之间细胞存活率较高,实验选用10μmol/L Oridonin处理小鼠巨噬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TNF-α、IL-6、Caspase-1和IL-1βmRNA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Oridonin组NLRP3、TNF-α、IL-6、Caspase-1和IL-1βmRNA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LPS组比较,LPS+Oridonin组巨噬细胞内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共定位明显增多,LPS+Oridonin组蛋白共定位明显减少。结论 Oridonin通过抑制NLRP3途径减轻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红芪多糖(HPS)对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DCM)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DCM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6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HPS高、中、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为12只同周龄同背景的非转基因雄性db/m小鼠。连续灌胃干预8周。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糖;HE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心肌纤维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_1及Smad2、Smad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经HPS治疗8周后,HPS高、中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糖较模型组下降明显(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模糊,部分区域明显肿胀变形且细胞核消失;Masson染色可见亮绿色胶原纤维在模型组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且呈堆积状分布;模型组TGF-β_1及Smad2、Smad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HPS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HPS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HPS可改善db/db小鼠DCM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延缓DCM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化颗粒对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2,TAS2Rs)的影响。方法:将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3.77、7.54、15.08 g·kg-1·d-1),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观察每组小鼠血糖水平变化;ELISA法分析小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qRT-PCR测定每组小鼠肠道苦味受体(TAS2R7、TAS2R9和TAS2R38)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道苦味信号通路因子磷酸二酯酶1A(PDE1A)的蛋白水平。结果:清化颗粒各剂量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GLP-1浓度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清化颗粒中、高剂量组的TAS2R7、TAS2R9和TAS2R38的mRN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清化颗粒各剂量组的PDE1A的蛋白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清化颗粒能够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肠道GLP-1分泌的苦味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糖尿病心肌病db/db小鼠模型心肌细胞糖脂代谢紊乱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29只SPF级6周龄雄性db/db小鼠和db/m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取9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db/m组,n=9),将db/db小鼠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db/db组,n=10)和松果菊苷干预组(db/db+ECH组,n=10)。其中db/db组和db/m组每天按照0.05ml/10g标准进行0.9%NaCl溶液灌胃10周。db/db+ECH组小鼠按松果菊苷300mg/(kg·d)灌胃干预10周。每周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观察小鼠摄食、饮水及活动情况。于小鼠第18周龄用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并处死,取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苏丹红Ⅱ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脂质蓄积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糖脂代谢相关蛋白PPAR-α、CPT -Ⅰ、CD36和GLUT-4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测定心肌细胞PPAR-α、CPT -Ⅰ、CD36和GLUT-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b/m组比较,db/db组小鼠体质量、血糖和血脂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HE染色切片显示,与db/m组比较,db/db组小鼠心肌细胞可见明显的肥大、坏死,心肌细胞排列结构紊乱;而db/db+ECH组小鼠心肌细胞形态有所缓解,细胞间隙减少,排列较规则。苏丹红Ⅱ染色观测心肌细胞脂质蓄积结果提示相较于db/m组,db/db组小鼠心肌细胞发生严重的脂质变性,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质液泡,同时伴有PPAR-α、CPT -Ⅰ和GLUT-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D36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且PPAR-α、CPT -Ⅰ、GLUT-4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CD36 mRNA水平上调(P<0.01)。与db/db组比较,db/db+ECH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逆转,且切片观察小鼠心肌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减少。结论 松果菊苷能够明显改善db/db小鼠心肌细胞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PPAR-α/CPT -Ⅰ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b/db小鼠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品系动物的实验研究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BKS.Cg-Dock7~(m+/+)Lepr~(db)/JNju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于8、12、16、20和24周龄时测定空腹血糖值,10、12、16、20和24周龄时测定体质量,并于24周龄时测定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检测脏器质量和肝脏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和体质量始终维持着较高的水平;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肝脏和肾脏质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24周龄db/db小鼠的胰腺和肝脏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db/db小鼠具有明显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等2型糖尿病特征,是进行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Ⅱ型糖尿病(T2D)合并阿尔兹海默症(AD)的小鼠模型。方法选取雄性(APP/PS1+/+/db/db+/+)小鼠和雌性(APP/PS1-/-/db/db+/-)小鼠进行杂交;选取子代中基因型为APP/PS1+/-/db/db+/-的雌雄小鼠进行交配,其后代中选择基因型为(APP/PS1+/+/db/db-/-)小鼠组成模型组(M组);基因型为(APP/PS1-/-/db/db+/+)和(APP/PS1-/-/db/db+/-)的小鼠,组成对照组(C组)。两组随机各抽取30只小鼠,等分为4、14和25周龄3个亚组。测定不同组别小鼠的代谢指标(体质量、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含量、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焦油紫染色,检测脑组织的解剖特征(脑重量、皮质和海马面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β蛋白和老年斑(SP)在皮质和海马区的含量及分布。结果相对于C组,M组小鼠从4周龄开始体质量、血糖、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提高(P0.01),而大脑重量、搜索平台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均显著降低(P0.01);14周龄时,脑皮质和海马区面积显著降低(P0.01),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25周龄时,皮质和海马区出现Aβ沉积,并形成老年斑(SP),同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T2D合并AD的动物模型,为研究两种疾病的相互关系及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db/db小鼠骨骼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只4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和db/db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0mg/kg.d和安慰剂灌胃.另设10只同周龄db/m小鼠,给予安慰剂灌胃作为非糖尿病对照(db/m对照组).每周监测体重、血糖,4周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PTP1 B蛋白含量.结果 db/db组小鼠骨骼肌PTP1B表达显著高于db/m组,给予吡格列酮干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db/db组(P<0.05),骨骼肌PTP1B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骨骼肌PTP1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