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京丹 《当代医学》2009,15(24):23-24
D-二聚体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产生的特异性终末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正常人血浆中基本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血浆发生凝固反应,纤溶系统被激活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 Ⅲ 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和凝血酶增多,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含量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术(PCI)术前和术后血浆Fbg、D二聚体水平变化意义。方法 ACS行PCI的患者180例,在PCI术前(T0)、术后1 d(T1)、7 d(T2)、1个月(T3)、6个月(T4)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 m 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水平,随访两组患者1年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组(实验组n=55)和未发生组(对照组n=151),对比两组患者不同与血浆Fbg、DD水平,并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T0相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T1血浆Fb、D-D水平明显升高(P 0. 05);T2较T0血清Fbg、D-D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与T0比较无差异(P 0. 05)。T3、T4血清Fbg,D-D水平较T0、T1、T2水平明显降低(P 0. 05);实验组在各个时间点血Fbg、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ACS患者PCI术后血浆Fbg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r=0. 814,P 0. 05);血浆D-D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r=0. 785,P 0. 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能引起患者血浆Fbg、D-D水平升高,术前检测Fbg、D-D水平能够作为评估ACS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行PCI术的86例NST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上游组和下游组,每组各43例。上游组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下游组患者PCI术开始时应用替罗非班。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凝血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指标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靶血管血流灌注及院内、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清PAI-1指标结果均低于术前(P0.05),上游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PAI-1水平明显低于下游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30天随访调查以及院内均未发生MACE事件,两组患者间术前TIMI分级、TMPG分级以及术后TIMI分级均未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游组术后TMPG分级中0~2级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替罗非班对NSTACS患者PCI术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上游应用疗效优于下游,未见明显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人体纤溶系统能够降解很多纤维蛋白物质,但只有降解交联纤维蛋白才能产生D二聚体.因此,可将D二聚体作为降解特殊产物,临床上作为交联纤维蛋白大量存在和纤溶系统活化的参考指标.目前此项指标已广泛应用于孕产妇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1、2].本文就D二聚体形成、检测方法以及孕产妇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凝血及纤溶变化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其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患有重症肺炎;对照组患者为同期住院的为普通肺炎者。均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其感染指标(降钙素原),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研究不同程度降钙素原增高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差异明显(P<0.05),降钙素原水平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物呈正相关(r=0.422、0.536、0.433、0.482,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紊乱,临床中监测其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及时处理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对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冠脉介入术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能否预测UA患者的预后.方法 入选行冠脉介入术的90例UA患者为UA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FIB、D-二聚体的水平,UA组患者于抽血6个月后进行心血管事件评定,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定为事件组,其余则为非事件组.结果 UA组患者FIB、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FIB、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P<0.05),事件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P<0.01),r≈0.76.结论 联合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术前血浆FIB、D-二聚体的水平能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1].其水平增高可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为了研究其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我们对366例有关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溶解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水解,释放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xIII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即可释放X`、Y`、D`、E`碎片,这些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生理状态下,机体内保持着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以保证纤维蛋白及时形成和及时清除,若这一平衡遭到破坏,血管内凝血增强,纤维蛋白聚集,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增加,D-二聚体含量增加,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特异性反应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病人敏感改变可作为疾病处理和诊断的有力工具,我们对80例继发性纤溶的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3P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Ⅻ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因此血浆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的指标,凡是疑为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均有必要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妊娠期女性血液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因此血浆D-二聚体随着临产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的增加,说明在微血管的某些地方有过量的纤维蛋白产生,过量的纤维蛋白可被纤溶酶降解形成各种可溶性的降解产物片段。其片段中包括有D-二聚体(D-Dimer)存在,当血管内血栓形成时,血液中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此时纤溶酶开始水解交联纤维蛋白而产生特异性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纤溶酶的活性越增强,血浆中D-二聚体越增高。因此,检测血浆中D-二聚  相似文献   

12.
<正>D二聚体(D-dimer,D-D)是经凝血酶及其因子Ⅷ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过纤溶酶降解后产生的终末产物,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理想分子标志物之一。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异常增高常提示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异常,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1]。静脉血栓栓塞(vell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其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进而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  相似文献   

13.
二聚体(D—Dimer,D—Di)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年来,D-二体聚作为一种理想的纤维蛋白标记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降解产物中的一种特殊碎片,含有γ′—γ′交联的特异性分子结构。检测D二聚体在理论上具有鉴别原发性纤溶亢进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原发性纤溶是纤溶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降解,在临床上不伴发凝血酶活性增高所致的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发病后7 h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 0.8 mg/kg和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组各40例。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静脉采血,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产物、D-二聚体、凝血因子ⅩⅢ、α2-抗纤溶酶、纤溶酶原和血小板水平。结果:rt-PA 0.8 mg/kg组和0.9 mg/kg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产物、D-二聚体、凝血因子ⅩⅢ、α2-抗纤溶酶、纤溶酶原和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 0.8 mg/kg组和0.9 mg/kg组患者溶栓后凝血指标均无明显不同;脑梗死患者可考虑推荐使用rt-PA0.8 mg/kg为药物使用的单位计量。  相似文献   

16.
在止血与血栓过程中,凝血酶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联接为纤维蛋白;同时凝血酶活化因子珊,使纤维蛋白交联;最后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最小的片段为D二聚体,分子量约62ku,在体内半衰期约3h,主要经肾脏排泄与网状内皮系统破坏。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生成,因子)皿的活化与纤溶酶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状态的存在,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排除、诊治凝血-纤溶系统疾病以及溶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 Ⅱ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1 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 当机体发生凝血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从a链到β链依次脱去多肽,形成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因子Ⅻ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并使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括r链相联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溶系统有防止人体血栓形成、维持血循畅通的重要功能。血浆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心衰纠正后容易并发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肢体动脉栓塞和肠系膜动脉栓塞等。本文用Latex聚法即D-D胶乳法对58例CHF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正常人血浆中此种降解产物甚微.伴有微血栓形成的许多疾病都可导致D-二聚体的增高,其是鉴别原发纤溶与继发纤溶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指标。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48例肺心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旨在探讨凝血系统激活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