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86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高英  张晓春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0):627-627
对收住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86 例进行病因分析。早期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65 例,由围产因素引起者占首位(50 .77 % ) ,其次为感染(29 .2 % ) 、溶血(9 .23 % )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7 .69 % ) 和其它;晚期新生儿高是接胆红素血症21 例,感染引起者占47 .6 %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47 .6 % ,其它占4 .8 %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402例进行分析。结果40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迟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35.3%),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05例(26.1%),围产相关因素53例(13.2%),感染相关因素52例(12.9%),ABO血型不合溶血44例(11.0%),红细胞增多症等其他6例(1.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症)328例。高胆症原因中按系统分类,感染因素占55.2%,为首位,其次分娩时因素占24.7%,再次为血液系统占13.4%,其中新生儿ABO溶血病占9.1%。通过以上分析,以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症的原因分布,从而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2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5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病例33%,病因以感染最多(51.6%),其次为溶血(26.5%)和围产因素(14.5%)。本组并发核黄疸17例(7.9%),死亡15例(7%),主要死因是感染,其次是核黄疸,做好围生期保健,预防感染,是高胆的重要预防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及时诊治高胆,防止核黄疸发生,是降低病死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57例(34.3%)、感染因素49例(29.5%)、母乳性黄疸39例(24.5%)、混合因素11例(6.6%)、ABO溶血1例(0.6%)、其他因素9例(5.4%)。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合理进行母乳喂养,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4例,其中围产因素引起37例(68.5%)占首位;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例,其中晚发型母乳性黄疸14例(66.7%)占首位。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应及早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青萍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82-1183
对158例符合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示母乳性黄疸69例(43.7%)占第1位,围产因素63例(39.9%)占第2位,其次是新生儿ABO溶血10例(6.3%)和细菌感染10例(6.3%)。认为由于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损害,故要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生儿、婴儿黄疸之原因,本文对203例黄疸患者进行了病因分析。结果发现:红细胞G-6-PD缺乏症症多见,占49.8%;其余依次为:感染、缺氧(13.8%),生理性(10.8%),肝炎综合征(9.4%),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5.4%),母轧性(2.4%)和先天性胆道闭锁(1.0%);诊断未明者占7.4%。并对新生儿、婴儿黄疸的地区原因构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高胆)180例。主要发病原因为各种感染60例(333%)、红细胞G6PD缺陷症41例(22.18%)、ABO溶血病29例(16.11%),G6PD缺陷症加ABO溶血病17例(9.44%)。共发生核黄疸11例,全部发生在生后4~10d,其发生与血浆胆红素浓度、早产、出生低体重及合并症有关。结果表明,积极防治感染,对高危儿早期实行血浆胆红素监测,及时诊治新生儿高胆及合并症是降低重度高胆,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规律,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发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6月 ̄8月份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206例,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生后7天内的胆红素值。对出现高胆红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大于85umol/L(5mg/dl)者32例,其中有8例在未来一周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7日内胆红素高于正常值者共43例,有17例母乳分泌少,婴儿排便次数少,有12例孕周大于40周,并伴有羊水少或胎盘钙化。本组病例胆红素出现的峰分值时间多为生后4 ̄5天,平均峰值174umol/L(10.2mg/dl),无一例在生后第一天出现峰值。结论: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水平较高(>85umol/L)的新生儿应引起重视。孕周大于40周,且其母亲胎盘功能减退者应注意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贾兵  张善通 《上海医学》1995,18(2):78-80
对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血清胆红素作前瞻性研究,术后总胆红素增高9例(22.5%),直接胆红素增高6例(15%),室间隔缺损(VSD)及房间隔缺损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2.6%和22.2%(P〉0.05),24例单纯VSD发生2例,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PH)发生5例(P〈0.01)。9例均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7例第二天恢复正常,2例VSD+PH持续4和14天。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对因黄疸入院的新生儿作了前瞻性调查。结果87例新生儿黄疸中,感染占59.4%,溶血25%,其它原因12.5%,生理性黄疸3.1%;同一病例可并发2 ̄4种疾病,并发病发生率64.8%。弓形体、EB病毒(EBV)感染、败血症的血清总胆红素(BT)和结合胆红素(BD)水平较高;感染的BD/BT比值高于溶血、其它原因和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围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因素,为预防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将胆红素脑病致使神经功能系统障碍( bilirubin-induced neurologic dysfunction,Bind)评分为7~9分的患儿定义为急性胆红素脑病(ABE)患儿,并将其作为观察组(40例),其余为对照组(169例),对可能影响高胆红素血症ABE发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喂养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窒息或宫内窘迫、总胆红素峰值、黄疸家族史、RH溶血病、ABO溶血病、出生后1 min 新生儿评分( Apgar评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酸中毒、感染、发热、脱水、低蛋白血症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发现出生体重(OR=3.739,95%CI:1.240~11.880)、总胆红素峰值(OR=6.475,95%CI:1.724~17.419)、RH溶血病(OR=11.473,95%CI:2.708~33.697)及ABO溶血病(OR=9.143,95%CI:2.492~28.513)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胆红素脑病与出生体重、总胆红素峰值、RH溶血病及ABO溶血病有关,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极低出生体重、极高总胆红素峰值、伴有RH溶血病及ABO溶血病患儿的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2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其中感染所致47例(37.5%),母乳性黄疸37例(29.6%),围产因素22例(17.5),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出现早,胆红素下降快,病程短;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晚,胆红素下降慢,病程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测试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组)和17例正常儿对照显示:高胆组14例中ABR异常10例(71.4%),以Ⅰ波延长或缺失居首,Ⅴ波异常次之,4耳Ⅰ~Ⅴ波延长,2/3病例急性期ABR阈值增高,经治疗多数恢复正常。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脑干、听功能损害,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浓度关系密切。ABR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及听力损害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智商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Gesel发育量表、韦氏学前与初小儿童智力量表对34例在新生儿期患高胆红素血症的儿童进行了智能发育测定,结果:智商边缘和异常者23例占67.6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胆红素血症对智商的影响逐渐减轻(x2=7.8404,P<0.05);同时分析了高胆红素血症对智商影响的其他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提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及早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对患儿进行早期教育干预,对减少智能损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脑功能状态,以早期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方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n=40)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对ABR异常者3个月后复查。结果:40例黄疸患儿中,ABR异常31例,异常率77.5%,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ABR异常率越高(P<0.05),ABR异常越严重(P<0.05),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后3个月,仍有48.4%的患儿ABR异常,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导致患儿暂时性脑功能障碍,而且对临床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患儿(胆红素>171umol/L),亦可导致永久性中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