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患有过敏性紫癜(HSP)儿童急性期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变化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0例已确诊的HSP患儿的血清,其中有24例来自肾损害组,26例来自非肾损害组;取2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组血清样本中IL-10、IL-13、IL-15的含量。〔结果〕HSP患儿血清中IL-10、IL-13、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样本中IL-10、IL-1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损害组(P<0.01)。〔结论〕HSP患儿体内存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功能紊乱,血清IL-10、IL-13、IL-15的含量与紫癜性肾炎(HSPN)、HSP的发病过程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杭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期和30例恢复期患儿血清IL-6、白细胞介素-8和TNF-a水平。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6、白细胞介素-8和TNF-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TNF-a含量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a及IL-6、IL-8在VMC发生和发展的急性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中TNF-a,IL-6、IL-8水平对判断VM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继发性HSPN患儿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肾脏未发生损伤的HSP患儿(P<0.05)。结论血清中的IL-6、IL-8及TNF-α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的整个过程,对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细胞因子进行监测,能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6、IL-8、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机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58例HSP患儿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普通型HSP组32例、HSPN组26例。随机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及TNF-α,并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以及治疗前后IL-6、IL-8、TNF-α的变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SPN组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普通型HSP组、对照组。急性期HSP患儿血清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0 d HSP患儿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HSP患儿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明显降低,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P患儿血清TNF-α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524,P〈0.01),血清TNF-α水平与IL-8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以及治疗前后IL-6、IL-8、TNF-α的变化水平,为临床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免疫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3、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部分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已确诊的HSP患儿血清,其中19例为有肾损害组,21例为无肾损害组;同时取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组血清IL-10、IL-13、IL-15的含量。结果 HSP患儿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HSP组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肾损害组IgA含量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IL-10、IL-13、IL-15与IgA明显相关。结论 HSP存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血清IL-10、IL-13、IL-15及IgA与HSP、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曾国光 《中原医刊》2006,33(9):69-70
过敏性紫癜肾炎(APN)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病为免疫复合物病,细胞因子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急性期及缓解期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测定,以了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TNF-α、NO、IL-2和IL-6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O和白介素2、6(IL-2、IL-6)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NO、IL-2、IL-6水平,并与30例年龄相仿的无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及无哮喘家族史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NO水平较缓解期高(均〈0.01),缓解期虽均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儿童(均〈0.01)。IL-2水平在HSP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IL-6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和缓解期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TNF-、NO、IL-2和IL-6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72例中、重度ACOP患者分为常压氧(NBO)治疗组32例及高压氧(HBO)治疗组4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于入院时即刻、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OP入院时即刻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IL—10水平减低(P〉0.05),24h后开始升高(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HBO组各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NBO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TNF-α、IL-6、IL-8、IL-10参与ACOP的病理过程,HBO可减轻ACOP后的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变化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及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Hp根除治疗前后血清中的IL-8、TNF—a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相关胃炎组血清IL-8、TNF-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p根除后血清中IL-8、TNF-a水平明显下降,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和TNF—a水平呈正相关(r=0.556,P〈0.05)。结论IL-8、TNF-a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例HSP患儿(观察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留取血清,-20℃冻存。IL-10、IL-12和IL-1β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HSP患儿IL-10、IL-12、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IL-10与IL-1β在血清中呈正相关;IL-12与IL-1β在血清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细胞因子IL-10、IL-12和IL-1β参与HSP的发病及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肠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方法对7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其中40例SIRS患儿,38例非SIRS患儿)及健康对照组(43例)测定血清IL-2、IL-6及TNF的变化;对其中40例SIRS患儿治疗前后的IL-2、IL-6及TNF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SIRS患儿血清IL-6及TNF含量明显高于非SIRS组和对照组,SIRS患儿血清IL-2含量明显低于非SIRS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SIRS患儿中随着异常指标的增加,IL-6、TNF升高,IL-2降低愈明显(P〈0.01)。SIRS患儿经治疗,IL-6、TNF升高,IL-2降低明显好转。结论对SIRS的合理治疗对IL-6、TNF升高,IL-2降低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血清IL-18、TNF—α、IL-10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健康对照组50例,轻症胰腺炎组(MAP)56例,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22例。所有AP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3、7天清晨空腹采血样测血清TL-10、TNF—α、IL—18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进比较。⑧结果SAP、MAP组IL-18、TNF—α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SAP组比MAP组升高,第1、3天有差别(P〈0.05),第7天两组间无差别(P〉0.05)。MAP组的IL-10在第1天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SAP组的IL-10在第1天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第7天比正常对照组、MAP组明显降低(P〈0.05)。④结论IL-18、IL-10、TNF—α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的过程,可作为早期评估胰腺炎症程度的指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和TNF—α水平,并以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结果KD急性期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4、IL-17和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IL-4、IL-17和TNF—α水平均高于同期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L-4与IL-17、TNF—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34,P均〈0.01),IL-17与TNF—α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1)。结论KD急性期IL-4、IL-17和FNF—α水平的升高支持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损伤在川崎病急性期病理机制上起了重要作用,对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研究分为两组:EMS合并不孕症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腹腔液中的IL-6和TNF-a水平。结果:EMS合并不孕症组血清、腹腔液中IL-6、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L-6、TNF-d在EMS引起的不孕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6、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IL-1β可能作为一种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胃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8例胃癌病人和36例正常人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胃癌病人血清中IFN-γ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IL-4和IL-6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其变化值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胃癌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IFN-γ、IL-4和IL-6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5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验组)治疗前、治疗3月后及50例处于绝经期的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IL-8、IFN-γ水平,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治疗前实验组血清E2、FSH与IL-18、IL-8、IFN-γ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组治疗前后进行改良 Kupperman 评分.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清IL-18、IL-8、IFN-γ、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实验组血清E2与IL-18、IL-8、IFN-γ呈负相关(P〈0.05),FSH与IL-18、IL-8、IFN-γ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3月后实验组改良Kupperman 评分及血清IL-18、IL-8、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8、IL-8、IFN-γ可能参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免疫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NF—α、IL-6与高血压肾损害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其尿蛋白排泄率检测结果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37例,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组36例,高血压临床蛋白尿组29例。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0.05),随着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TNF-α、IL-6水平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r=0.51,P〈0.01),而与血压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6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