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hubarb on gastrointestinal (GI) blood flow perfussion.Methods: State of GI blood flow perfussion in critically illed patients was estimated by intramural pH (pHi) of GI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hubarb on it, and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in hemorrhagic shocked rats.Results: Clinical study showed pHi level in septic patient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whereas rhubarb could obviously elevate it (P<0.001).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rhubarb in treating stress ulcer caused hemorrhage was 73 %. Animal study showed that though the shocked rats were resuscitated completely, their GI blood flow perfussion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Rhubarb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lood perfusion of mucous membrane of GI and mesenterium (P<0.01) in shocked or normal rats.Conclusion: Rhubarb could improve the GI blood perfussion in critical illness and shocked rats.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黄对便秘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组。模型组及大黄组采用配制好的含洛哌丁胺(1.5 mg·kg~(-1)·d~(-1))混悬液2 m L灌胃7 d。模型建立后,大黄组以大黄(5 mg/kg)混悬液2 m L灌胃。检测结肠传输,ELISA检测AQP3含量。结果:(1)造模后大鼠的体重增加、结肠存留粪便增多、粪便含水量降低、肠道传输时间延长(P<0.05);(2)大黄干预组大鼠大便量、粪便含水量增加(P<0.05);(3)大黄干预便秘大鼠,其结肠传输时间缩短,VIP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可加快肠道传输,可能与降低大鼠结肠中VIP水平,促进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体外循环期间胃黏膜pH值(pHi)、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组,SF组于切皮时静注SF0.5mL/kg,再取1.0mt/kg从Grasby泵注入,对照组则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于切皮前(S0)、主动脉开放1h(R。)、2h(R2)后测定胃黏膜pH值(pHi)、血浆内毒素(LPS)、及白介素(IL-6)水平。结果两组R1和R2时,pHi值显著低于S0(均P〈0.01)、LPS和IL-6显著高于S0(均P〈0.01);SF组R1和R2时pH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LPS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SF通过改善体外循环期间胃肠灌注及氧合,减轻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的研究对象.观察预防组和非预防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预防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有效率77.8%,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75%. 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黄和谷氨酰胺对大鼠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比较两者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大黄组、谷氨酰胺组、对照组和伪手术组,前3组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持续全胃肠外营养(TPN),每日分别灌胃大黄液、谷氨酰胺和生理盐水.伪手术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但不夹闭,自由饮食.收集尿液、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和门静脉血分别检测小肠通透性、小肠形态学、小肠细菌移位.结果 (1)对照组肠黏膜通透性较伪手术组明显增大(P<0.005),大黄组和谷氨酰胺组则与伪手术组相似.(2)对照组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显著低于伪手术组(P<0.005),大黄组和谷氨酰胺组优于对照组;小肠全层厚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对照组培养阳性率高于伪手术(P<0.005),大黄组和谷氨酰胺组阳性率则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伪手术组和大黄组门静脉血16s rR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谷氨酰胺组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大鼠小肠黏膜结构破坏和通透性增加,细菌移位;肠内使用谷氨酰胺或大黄均有肠道保护作用.对于保护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及降低肠道通透性,大黄与谷氨酰胺效果相仿.作者单位225001 扬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通讯作者谈定玉,电子信箱webtan1981@gmail.com;Tel13665254359大黄能显著降低小肠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大黄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血-脊髓屏障(BSCB)的影响,筛选大黄煎药灌服的最佳浓度,拟为临床治疗SCI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及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大黄各剂量组用大黄水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大鼠SCI后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含水量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注入伊文思蓝(EB)后的BSCB情况.结果 (1)BBB评分:模型组和大黄低、中、高剂量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脊髓含水量的测定:模型组和大黄低、中、高剂量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ham组没有EB染出,模型组EB大量染出,以3 d时染出最多,大黄各剂量组EB染出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少,以大黄中剂量组EB染出最少.结论 中剂量组大黄有效地降低了大鼠SCI后BSCB的通透性,对其保护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咪唑安定与感染性休克大鼠肝HSP70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肝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88只,分为对照组(NS,E组)和试验组(EK,EKM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E组给予内毒素20mg/kg,EK组,EKM组在同E组处理前分别给予氯胺酮80mg/kg,氯胺酮80mg/kg 咪唑安定0.5mg/kg。在A时点(内毒素处理后2h)和B时点(以内毒素组大鼠临终时为时点)测定肝HSP70表达及TNF-α血浆水平,并观察各组生存时间,结果:E组较NS组HSP70表达明显上调,TNF-α血浆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较,EK组HSP70表达明显上调,TNF-α血浆水平明显降低(P<0.05),大鼠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EKM组与EK组比较各组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氨胺酮提高感染性休克大鼠肝HSP70的表达,抑制内毒素刺激的TNF-α的释放,提高氯胺酮的作用。α  相似文献   

8.
叶心梅  习华英 《当代医学》2011,17(29):107-107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四例重症患者利用成分输血来阐述成分输血在外科、妇科失血性休克、内科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结果成分输血在抢救急性大出血以及感染性休克病人疗效显著。结论成分输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大鼠皮肤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抗氧化能力。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302±26)g,用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在30 min内自颈动脉放血完成失血性休克,最终的指标为平均动脉压(40±5)mmHg,然后静脉给予内毒素10 mg/kg,休克30 min后开始液体复苏。复苏时间为5 min。A组静脉给予3.5 ml/kg的生理盐水;B组使用内含0.4 mg/ml的透明质酸和0.05 mg/ml聚氧化乙烯作为减阻剂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C组使用内含芦荟提取物0.05 mg/ml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在不同时间点,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左侧腹股沟皮肤灌注情况,并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A、B、C三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5%、55%和60%。三组的MDA和SOD在失血性休克开始后均显著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与A组比较,B和C组应用减阻剂60min后皮肤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并维持至实验结束,B和C组的SOD显著高于A组,MDA显著低于A组。结论减阻剂可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大鼠模型中,提高大鼠生存率、有效改善大鼠的皮肤微循环、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对肠缺血再灌注(L/R)诱发的肠粘膜屏障损伤及机体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I/R及治疗3组,检测各组动物肠组织SOD、血TXA2及内毒素水平,并观察细菌培养结果、脏器指标及生存率。结果肠L/R后肠组织内SOD耗损,血TXA2水平升高并伴有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及菌血症;预先以大黄治疗可使肠内SOD耗损减少,血TXA2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茵、内毒素易位减少,脏器功能指标改善,动物致伤24h生存率提高40%。结论大黄可减轻大鼠肠K/R后肠粘膜屏障破坏,并进一步对炎症反应所介导的器官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的急性肾毒性作用。方法:SD大鼠连续3天灌胃给药,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血、尿及肾脏组织学改变。结果:SD大鼠灌胃高剂量药物后,大鼠一般情况和血液、尿液、肾脏组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总蒽醌对大鼠存在一定肾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拟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来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是否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对照组、休克组、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15 mg/kg)和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30mg/kg)。盐酸戊乙奎醚或等量生理盐水在休克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经15 min股动脉缓慢放血使大鼠平均动脉压达(40±5)mm Hg(1 mm Hg=0.133 kPa)诱发失血性休克,通过放血或输血维持大鼠休克状态60 min。休克结束30 min内输注大鼠自身血液和林格液(32 mL/kg)进行复苏。复苏4 h之后检测肠黏膜pH(pHi)、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戊二醛(MDA)及钙离子(Ca2+)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休克组比较,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NO、MDA及Ca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和pHi增高。与此相应的是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死亡和保存细胞抗氧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予动脉血乳酸测定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根据疗效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达标组6h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24h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组分对败血症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PCA组、LPS组和LPS+PCA组四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CA组尾静脉注射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LPS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4 h)的方法建立败血症休克的实验动物模型,在建立败血症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尾静脉注射PCA(0.4 mg/kg)为LPS+PCA组,每只大鼠均于药后30 min时运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并测定心肌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及心肌病理切片。结果:PCA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心功能受损,并抑制心肌LDH的释放和i NOS活性的升高(P<0.05)。结论:PCA对败血症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对大鼠出血-休克所诱发的应激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大鼠麻醉后按每200 g体重3 ml放血,诱发出血-休克应激性胃溃疡,观察静脉注射兰索拉唑(15 mg/kg,30 mg/kg,60 mg/kg)对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的影响,并与奥美拉唑(30 mg/kg)及生理盐水组相比较。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不同剂量兰索拉唑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0.01),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或0.01),且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同等剂量下,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抗溃疡作用相似。结论:兰索拉唑对大鼠出血-休克应激性胃溃疡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猪TOLL样受体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只幼猪分别静脉注射Lps 100μg/kg,构建感染性休克模型。构建成功后4只感染性休克猪分别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8h的感染性休克猪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8h感染性休克猪模型肾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幼猪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的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8h幼猪肾脏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性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免疫系统以及肾脏组织的功能,对重建机体免疫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乔晓霞  陈丽 《当代医学》2011,17(9):39-4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7d生存率以及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和氯胺酮组,各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CLP组),氯胺酮组于制模前腹腔给予80mg/kg。采用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各组大鼠7d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表达。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的MAP趋于稳定,CLP组术后MAP进行性下降,氯胺酮处理能逆转MAP下降;CLP组大鼠存活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及氯胺酮组(4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LP组HSP70阳性产物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氯胺酮可以提高大鼠7d生存率具有抗感染性休克作用,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和释药情况。方法: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通过自制大鼠开口器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剖取胃肠道,观察微丸外观性状并计数,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微丸在大鼠各胃肠道内的分布率;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剩余微丸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和大鼠各胃肠道组织及内容物中大黄素的含量,计算累积释放度,并绘制药物在各胃肠道中的药-时曲线,评价其释药特性。结果:微丸能完整地运动至大鼠结肠,具有明显迟释效应,给药10~12 h后结肠分布率达最高,为52.7%;药物于8~16 h在盲肠和结肠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最终释药量可达88.99%。结论: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9.
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bFGF及COX-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环氧合酶2(COX-2)的作用及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别嘌呤醇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大黄、别嘌呤醇灌胃,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bF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5),COX-2、bFGF在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用药前比,用药后,大黄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均明显降低(P<0.05),大黄组血UA、BUN及Cr水平与别嘌呤醇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大黄组肾组织bFGF与COX-2表达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P<0.01)。结论:大黄能降低bFGF、COX-2在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临床试验观察大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TGF-β1的影响情况,以阐明其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了解大黄治疗DN的作用机制和可能多靶点。方法:选取我院肾病科收治的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治疗8周、16周、24周,并观察每个治疗周期的血脂、及血、尿TGF-β1的情况。结果:大黄对DN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影响,16周、2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对DN患者血TGF-β1的影响结果,16周、2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能降低DN患者血脂,说明其对DN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